欢迎查询

输入关键词:   按标题:   按作者:   隐藏跟帖:  
备份档案: 当前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页次:2/10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51100, 共453  分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首页] [尾页]
    #跟帖#  许和同级干部的关系不太好。在江苏是这样,到了香港新华社,与港澳办又不融洽。 [几曾回首] - 萧岚(688 bytes ) 2016-11-21
    #跟帖#  抗战时期,老父亲在上海租界上过中学,钱不够吃不饱。有时候会去一种餐馆,付钱以后,吃饱为止。码头工人常去这种餐馆。 [几曾回首] - 萧岚(389 bytes ) 2016-11-20
    #跟帖#  76年你不是农民,只是农民的孩子,农村户口。 [几曾回首] - 萧岚(143 bytes ) 2016-11-20
    #跟帖#  谢谢答复:))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20
    #跟帖#  关键点在于农民是职业,不是课余干点农活。而是靠干农活养活自己,不是靠父母生活。你已经回答了你在76年是否是农民的问题。 [几曾回首] - 萧岚(196 bytes ) 2016-11-20
    #跟帖#  你说76年你就是农民,是真的吗?从你的发言来看,76年你还未成年。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20
    #跟帖#  69年你出生了吗?县城才有汽车站,撑一天船才能到县城。许多村民都没有到过县城。 [几曾回首] - 萧岚(214 bytes ) 2016-11-20
    #跟帖#  那时候军队仍以行政级别计算工资,不以职位级别来算。 [几曾回首] - 萧岚(177 bytes ) 2016-11-20
    #跟帖#  我们那里是水乡,出门都靠船 。要撑篙子,罱河泥。你懂吗?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20
    #跟帖#  60年的军队工资不会以职务来计算吧?那个时候应该仍以级别来计算工资。当然各种补贴另外算。 [几曾回首] - 萧岚(268 bytes ) 2016-11-20
    #跟帖#  道歉不必了。大家平等交流不同意见,以事实说话。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20
    #跟帖#  为他们高兴。:))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20
    #跟帖#  孔东梅是不是亿万富豪,这个事实很容易查清楚。如果她是亿万富翁,只要是合法致富,也应该祝福她。怎么要拿出“污染毛主席”的帽子? [几曾回首] - 萧岚(205 bytes ) 2016-11-20
    #跟帖#  那是你说的,不算数。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20
    #跟帖#  “江青的工资原来是122元,处级干部,后来是246元”——这与事实不符。按现在的说法,江青是老红军干部。 [几曾回首] - 萧岚(444 bytes ) 2016-11-20
    #跟帖#  要是比孙女的话,孔东梅小三上位,资产几十亿,百万是其中多少分之一? [几曾回首] - 萧岚(169 bytes ) 2016-11-20
    #跟帖#  北京三环以内的居民们,至少有一千万以上的资产。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20
    #跟帖#  去年回国,专门去苏北,看看69年下放的村子。 [几曾回首] - 萧岚(602 bytes ) 2016-11-20
    #跟帖#  冯玉祥的西北军还有郝鹏举,吴化文。左右逢源,不停地投靠新主人。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19
    #跟帖#  谢谢介绍陈中柱和张俊升两位敌后的国军游击队,陈中柱名列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公布的一批300名抗日英烈,国共都追认的抗战英雄。 以前都 [几曾回首] - 萧岚(242 bytes ) 2016-11-18
    #跟帖#  调干生是干部中愿意去学习的人,求知欲强,相对来说整人欲会弱。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14
    #跟帖#  记得南京属四类半地区,也许记错了。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14
    #跟帖#  文革中他全家下放农村,和我们家在同一个县,一个区的相邻公社。两家大人孩子常在一起。这几位摄影师,只有候波还健在。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06
    #跟帖#  谢谢老乡的详细情况介绍。北京是大城市的保障重点,大学生也是城市的保障重点,除了高级干部的特供。 [几曾回首] - 萧岚(227 bytes ) 2016-11-06
    #跟帖#  应该是毛泽东身边的摄影师候波。按时间依次是吴印咸,徐肖冰候波夫妇,吕厚民和杜修贤 [几曾回首] - 萧岚(173 bytes ) 2016-11-06
    #跟帖#  文章太长,还有“禁字”。要能判断“死-光-光”,“猪-头”这种禁字,太难了。还有一部分没有办法贴出来。这里上帖比国内都麻烦。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05
    #跟帖#  t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1-05
    天下谁人不通共——中共地下党情报史(ZT) [几曾回首] - 萧岚(99412 bytes ) 2016-11-05
    #跟帖#  三野海军成立之日就是中国海军的建军节。肖劲光历史上即与粟裕有渊源。志愿军的雏形东北边防军建立,粟裕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副司令员 [几曾回首] - 萧岚(287 bytes ) 2016-11-05
    #跟帖#  可能你觉得我对用白云蓝天“无耻”之词过分了。读读他和我之间的原帖,会清楚事情经过。他承认错误,我也说承认就好。事情已经过去。 [几曾回首] - 萧岚(480 bytes ) 2016-10-28
    #跟帖#  既然你认为这“可能是最真实的情况”,饿死的人不是你说的千分之一,而是应该百分之几,全国五,六亿人,饿死多少? [几曾回首] - 萧岚(496 bytes ) 2016-10-28
    #跟帖#  承认错误就好! [几曾回首] - 萧岚(15 bytes ) 2016-10-28
    #跟帖#  白云蓝天,请不要无耻造谣。dr_yin跟我帖的原话是“几十户的村子里饿死了至少十几人”,到你这里就变成”几十个村子饿十几个人” [几曾回首] - 萧岚(487 bytes ) 2016-10-28
    #跟帖#  白纸黑字“几十户的村子里饿死了至少十几人”,你就变成”几十个村子至少有一万多人,饿死十几个人”。需要拍照留存,来日有证据吗? [几曾回首] - 萧岚(26 bytes ) 2016-10-27
    #跟帖#  我的原话“围困长春,。。。民间传说饿死几万百姓”,指死亡人数的传说。长春围困饿死百姓不是传说,是历史事实。三年困难饿死人,也是历 [几曾回首] - 萧岚(289 bytes ) 2016-10-27
    #跟帖#  因为看不到饿死人的照片,随口说出我的感想。想不到引起这么多关注,讨论及点赞。抱歉,未能一一回复。谢谢大家关心这个话题。 [几曾回首] - 萧岚(188 bytes ) 2016-10-27
    #跟帖#  的确,如果一直在城市生活,即使经历过那个年代,也不了解农村饥荒的实际情况。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0-27
    #跟帖#  妇女因为饥饿而不能怀孕,也是人口非正常减少的因素。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0-27
    #跟帖#  下放到偏远农村,让城里知青第一次知道农村饿死人的情况。上周末聚会,和一位68年下乡的知青聊起,他在的生产队饿死十多个。 [几曾回首] - 萧岚(217 bytes ) 2016-10-27
    #跟帖#  你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谢谢。第二个问题是当时有无可能去农村拍饥荒照片?能回答吗? [几曾回首] - 萧岚(44 bytes ) 2016-10-27
    #跟帖#  对,他们还可以拿普利策奖。 [几曾回首] - 萧岚(15 bytes ) 2016-10-26
    #跟帖#  最大情报,还要拍照证实。。。顺便拿普利策奖:))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那时中国有新闻自由吗?你和你的亲友那时有照相机吗?你自己去驳驳看。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从你上面的提问来看,你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真的不了解。太年轻了! [几曾回首] - 萧岚(26 bytes ) 2016-10-26
    #跟帖#  重要情报,冒生命危险也去拍。。。。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你这是西方的说法,那时没有西方新闻工作人员可以去拍饥荒照片。在中国,官方迄今仍然坚持新闻是党的喉舌。 [几曾回首] - 萧岚(35 bytes ) 2016-10-26
    #跟帖#  领事馆人员可以去农村拍饥荒照片?特务把这认为是情报?会冒险露面拍照吗?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特务会认为这是情报?在那样的社会管制下,值得冒险露面拍照吗? [几曾回首] - 萧岚(169 bytes ) 2016-10-26
    #跟帖#  30年代很多外国人在苏联,蒋介石等人还专门去考察,蒋经国长期待在苏联,理应很多照片。还说“三年自然灾害”?党史都不这样说了。 [几曾回首] - 萧岚(201 bytes ) 2016-10-26
    #跟帖#  我家也是到七十年代才有海鸥120照相机,算是早的。 [几曾回首] - 萧岚(0 bytes ) 2016-10-26
页次:2/10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51100, 共453  分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首页] [尾页]
备份档案: 当前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输入关键词:   按标题:   按作者:   隐藏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