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战时期的步枪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22-06-24 06:29:1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633 bytes)

 

关于中正式和老套筒、汉阳造、湖北条子的区别

这个问题估计是爱看抗战史,但是对武器不太了解的朋友提出的。中正式是仿的毛瑟工厂在1924年推出的民用外贸版标准型步枪,是著名的毛瑟98K的堂兄弟。而老套筒、汉阳造、湖北条子,在当年被统称为七九套筒枪,是源自于德国的1888委员会步枪。

这两种步枪差了36年,就不是一代的东西。按照辈分来算,老套筒应该是中正式的远方伯父。而因为年代差距很大,二者不同的地方也很多。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中正式属于短步枪,而79套筒枪都属于长步枪。另外它们的供弹具不同,所使用的弹种也不同。

一、何为中正式、老套筒、汉阳造、湖北条子

在开讲区别之前,我们先说这几种枪都是什么东西。

1.中正式步枪

所谓中正式步枪,其实是源自毛瑟公司在1924年开发的民用外贸版“1924年式毛瑟标准步枪”,该枪为了适应当时流行的短步枪趋势,用600毫米枪管代替了G98式毛瑟步枪的740毫米枪管,枪长也缩到1.1米,和当年捷克的VZ24一样,都是著名的新式短管步枪。

值得一提的是,“1924年式毛瑟标准步枪一直只有民用外贸版,德国军队可是没有采用的。到了1935年,德国陆军的定型制式步枪是毛瑟M98k而直到1939年,德国人才结合了缴获的捷克VZ24步枪,把民用外贸版“1924年式毛瑟标准步枪”改进成M1924步枪,到这时候才算有了正式的型号——所以大名鼎鼎的中正式步枪并不是98K,严格说起来也不是毛瑟M1924,而且民用外贸版“1924年式毛瑟标准步枪”的中国仿制型号。

2.老套筒步枪

这个就非常清楚了,这枪的正式编号是1888委员会步枪,是德国最早的制式无烟步枪。在引进中国之后,因为其发射7.92圆头弹,枪口又有个套筒,所以就给它起名叫“79套筒枪”。

该枪初期产量很大,到1898年前总共生产了1,675,000支,曾经广泛装备到德军。但是因为缺点不少,该枪很快就被毛瑟1898步枪所取代,只能大量出口换钱。因为当时中国人比较认毛瑟品牌,因此德国奸商就将其伪称为1888毛瑟步枪。而到了抗战时期,这枪的使用年头就久了,多数的套筒枪甚至是三四十年之前生产的,比士兵的年纪都大,所以抗战时期就把它叫做“老套筒”。

值得一提的是,原装进口的79套筒枪,原来只能发射7.92圆头弹,后来德国人把它改进成了能够发射7.92尖头弹,这种新型号中国也买了不少。这就是为何在抗日战场上,能发现装有7.92尖头弹的套筒枪漏夹的原因——这种改进过的原装进口1888委员会步枪,其实应该叫做“新套筒”,以示和发射圆头弹的“老套筒”相区别。

3.汉阳造步枪

这枪在中国可是大名鼎鼎,其实就是德国1888委员会步枪的国产型号。因为当时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引进的,又在湖北汉阳兵工厂生产,因此叫做“汉阳造”,就是“汉阳厂出品的步枪”的意思。

要说清楚的是,汉阳造也有两种型号,早期生产的和原型1888委员会步枪完全一样,枪口是有套筒的。1904年,汉阳兵工厂对此枪进行了改进,去除了枪管的套筒,简化了生产工艺,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汉阳造标准形象了。所以决不能以枪口有没有套筒,就说是老套筒和汉阳造的区别,因为这两种型号汉阳厂都生产过。

4.湖北条子

这其实是汉阳厂步枪的另一种叫法,因为兵工厂是位于湖北汉阳的,所以在民间又被俗称为“湖北条子”。而由于汉阳造打响品牌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所谓的湖北条子,其实指的就是1904年以后生产的没有套筒的汉阳造步枪——从这个角度来说,民间俗称的湖北条子,才是我们大家通常认为的汉阳造

在民国时期,“湖北条子、上海撸子、大沽匣子”,那都是国产武器中响当当的名牌,它们分别指的是湖北汉阳仿制的1888委员会步枪、上海兵工厂仿制的勃朗宁1900手枪、天津大沽厂仿制的毛瑟盒子炮。

那时候湖北条子40大洋一支,上海撸子也卖40大洋,大沽匣子至少70大洋,能配齐了那可是倍儿有面子的事,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普通士兵扛个湖北条子,达官贵人怀揣上海撸子,至于腰里能别着大沽镜面匣子的,那不是在战场上威名赫赫的军官,就是扯旗占山的悍匪了。

二、中正式和它们的区别

而说到中正式和它们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1.长短步枪的区别

中正式属于短步枪,全枪只有1.1米,枪管600毫米。而老套筒、汉阳造、湖北条子都是长步枪,它们统称为“七九套筒枪”,全枪长有1.25米,枪管740毫米,从射程和长度上都占便宜。这中正式即使加上575毫米的长刺刀,拼刺起来仍然是吃亏的。

2.供弹方式的区别

中正式使用的是五发桥夹供弹,供弹具是一个小长条金属片,把弹尾卡在里面就可以一次性压五发。

79套筒枪使用的是五发漏夹供弹,供弹具是一个小方盒子,为了减重还打了圆孔,五发子弹装在漏夹里面装填,从工艺到成本都比较高。另外这种供弹方式下面是漏的,容易在战场上进入杂物和泥土,造成更多的故障。

3.所用弹药的区别

中正式是新式短步枪,根据“新枪兼用旧弹”的原则,它可以通用7.92毫米所有弹种,包括圆头弹、轻尖弹、重尖弹、穿甲K子弹等等。在抗战时期,国产中正式用的最多的是轻尖弹。不过该枪因为枪管短,其实最适合用的是重尖弹——问题是重尖弹生产在当时属于先进技术,那个船尾加工当时国内解决不了,所以只能凑合用轻尖弹了。而同样由于枪管短,中正式步枪不能发挥穿甲子弹大装药的威力,导致战前高价进口的3000万发穿甲子弹,其实并没有发挥作用。当时换用短步枪作为制式步枪,其实是不合适的。

79套筒枪,大多数用的都是7.92圆头弹。特别是其中所有的国产货,都只能发射老式7.92圆头弹,想打中正式的7.92尖头弹,那是有可能要炸膛的。而进口的1888委员会步枪,那就要看是否改进过的。老式的仍然是只能用圆头弹。而部分一战后进口的“79套筒枪,是改进后可以使用7.92尖头弹的。

毋庸置疑的,这在抗日战场上,增加了许多的麻烦。时至今日,很多研究抗战史的人,还分不清楚这两者的区别呢。

三、关于产量和地位

总而言之,中正式步枪和汉阳造步枪,是抗战两大主要的国产步枪。但是由于汉阳造早在清末就实现了稳定生产,而中正式在1935年才引进图纸,到来得实在太晚,因此其实无论从产量和实际作用来说,在国产步枪中都排在汉阳造之后。

而且中正式步枪不仅数量不足,质量也良莠不齐。南京国府是个标准的买办政权,连最关键的枪炮钢都依赖进口。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正式的枪支钢材来自捷克斯柯达工厂,那是世界一流的钢铁厂,因此战前的中正式质量较好。而就算这时候,中正式也没有解决零件互换问题。各厂加工工艺都不同,因此零件都不能互换。

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由于对外口岸被日军封锁,兵工生产也陷入了困境。在37年~39年间,只能逐步恢复了汉阳造的生产。这时候的汉阳式与中正式步枪的历年产量如下:

1937年:汉阳式15000支,中正式45000支,合计60000支 

1938年:汉阳式12000支,中正式38000支,合计50000支 

1939年:汉阳式41500支,中正式30000支,合计71500支 

到了1939年,国府才使用撤到重庆的汉阳铁厂、上海炼钢厂,以及刘湘原有的重庆电力炼钢厂设备,开始冶炼国产钢铁,并在随后制出了铬钢及钨钢等特殊合金钢,开始用国产钢材制作中正式步枪。但是由于造枪材料短缺和质量控制不过关,该枪产量始终上不去。在40-42年间,汉阳造的生产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1940年:汉阳式53814支,中正式20600支,合计74414支 

1941年:汉阳式31500支,中正式7000支,合计38500支 

1942年:汉阳式46600支,中正式17000支,合计63600支 

直到1943年,国府兵工署才完成该枪的工艺图纸、制造模具和检测标准规范化,可以安排三家兵工厂同步生产。这时候中正式步枪的产量才开始提高,并于1945年全面停产了汉阳造:

1943年:汉阳式33100支,中正式34000支,合计67100支 

1944年:汉阳式350支,中正式64500支,合计64850支 

1945年1-8月:中正式53000支。

全部算下来,在全面抗战的八年之中,汉阳造生产了22万多支,中正式生产了25万多支,二者是差异不大的。而从总产量来说,汉阳造高达近110万支,就远胜于中正式的60多万支了。所以在抗战时期,汉阳造(准确来说是其中的改进型“湖北条子”),才是中国第一的国产步枪,而大名鼎鼎的中正式,其实只能屈居第二,它真正产量最高的时期,其实是在45-48年。

而这时候美援步枪大批到来,已经是“花旗中正式”和“三〇美步枪”的高光时期了。

所有跟帖: 

有趣,能否介绍一下轻尖弹、重尖弹的形式与区别 -雇农- 给 雇农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7/2022 postreply 02:52:2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