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滑」世代危机

来源: 2018-05-12 09:01:4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专题: 「滑」世代危机

2017年,美国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开启首项针对网瘾的研究,为期两年;研究对象为13至18岁沉迷网路游戏的青少年——网瘾最严重的群体!

铁一般的数据

广受家长、教育界推祟的《选择》杂志(Choices Magazine by Scholastic),2018年2月份报告:每10位青少年中就有七名是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花278分钟在智能手机上、发出55条短讯;游戏玩家,用158分钟打电动游戏;青少年面对屏幕的时间为九小时(不包括用电脑做功课的时间),比睡眠时间还长! 
60%的父母认为,孩子患有网瘾(Tech. Addiction);5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患有网瘾。 学生在做功课的同时,76%的人听音乐、60%传短讯、51%看电视、50%使用社交媒体;青少年平均每天150分钟看电视,却只用28分钟阅读;平均每天电子游戏时间,男性56分钟、女性7分钟;社交媒体时间,男性52分钟、女性92分钟。 
倡导为儿童提供安全科技及媒体的非牟利机构「常识传媒(Common Sense Media)」,最近就使用网络的课题,访问了1,240位家长及其12-18岁儿女,发现:50%受访青少年自觉对移动电子仪器上瘾,59%家长觉得孩子染上网瘾;66%的家长觉得孩子花太多时间在移动电子仪器上,52%的青少年同意父母的看法。

谜一样的绑架

实际上,除了打游戏之外,还有很多网路行为让人成瘾,包括浏览色情网站、赌博网站、社交网站成瘾,信息过载、紧盯屏幕成瘾等等。 根据Vault.com的数据,美国人上网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流失,总损失额每年$540亿。 
怎样知道已被看不见的网瘾绑架? 警告讯号包括:耐受度增高——随着使用网路的经验增加,必须透过更多的内容或更久的时间,才能得到与原先满足度相当的乐趣;强迫性增强——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与冲动,想到或看见电脑就会上网,上网后精神振奋、难以摆脱,渴求更长时间地停留在网路上;戒断症增深——被迫离开电脑,易出现受挫感,情绪低落、生气、空虚感,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坐立难安。 
因此,夸大科技好处、与朋友和家人相处时间减少、成绩下跌等,特别是脸部表情呆滞,眼神不肯正视人,或谈话公式化,都可视作网路成瘾的危险表征;当被要求,自己也有意愿,减少玩手机或电子游戏时间却做不到,则代表已经上瘾;当家长反对使用电脑或电子移动仪器,孩子会控制不住地生气和骂人,可视为已发生网路戒断症候群现象,必须当机立断,揭开网路成瘾的面纱,求助或请教专家做心理评估与辅导。

复杂多样的原因

沉迷上网,原因很多且复杂,多与家庭、学业及竞争引发的精神压力有关。 在现实中常感挫折、没有归属感、缺少社交技巧;缺乏生活目标、成就感、家庭温暖;自制力弱、自我形象低、患有情绪疾病的青少年,较易上瘾。 
借着上网游戏或社交来逃避现实、纾缓压力,但越是花时间上网,就越难面对现实及其挫败感,反而带来更大精神压力;压力,再把他们推上网,寻求虚拟世界里的虚幻快感,形成恶性循环。 
有位16岁的少年,因父母离异倍感紧张,而以打电子游戏逃避现实。 母亲再婚后他转学,每天一放学就赶回家打机。 在游戏世界里成为所向无敌之高手的成就感,掩盖了生活中的挫折感,他很快上瘾,失去控制。 
上瘾,是生命被控制:无论做什么都为瘾而做,而瘾又使无论做什么都失败。 多数戒瘾方法是「停止」,却不奏效,因为戒瘾的根本之法是取而代之——「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圣经?约翰福音》八章3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