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额外时间的三大去向

来源: 2018-01-10 06:28:0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之所以用额外时间,而不是课外,校外时间。主要是想表达这是指基本学习,或者达到高中毕业学习以外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可以继续用在课程学校中。也就是下面三大方向的一个。这三大方向是:

一,高阶课程学习。又分两种,更多AP课等在高中上的,和大学尤其比较正规大学修大学课。两者的主要差别是,前者越学越广,但是无法深入,因为高中提供的选择只有那么多。后者选择更多,尤其可以进一步在喜好的方向上深入,而不是简单地为多学而多学科目。而且可以真正体会大学课程的难度和学习氛围。但是麻烦是不方便,即便本地有比较好的大学,多数是州大,也要跑来跑去。或者就只有参加名校的暑假大学预科课程。

两者都有一定的可能被承认为大学学分,从而缩短大学毕业周期。但是也都有一些限定。尤其AP,真正有效的学分一般不会超过六门。因为AP学分转再多,也只能填充大学公共基础课学分的要求。其他的课,该修还得修。多学AP和学大学课,修得好的话,对大学录取会有一些正面作用,但是没有决定性。最多是锦上添花。

二,竞赛项目。主要是体育和科技类,文艺等也有一些。其中体育的影响最大,也最难,最花时间。但不论哪个竞赛项目获奖,都对升学有好处。竞争越广泛越艰难越不容易猫腻的,也就越容易被承认,有时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竞赛要想拿好成绩,越来越不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个关键。所以参与的持续性越来越重要。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从初中乃至小学就开始认真参与,起码有相关的基础,到了高中再想去捞一把,基本上已经是痴心妄想。

三,实践项目。又分三种,实习,义工和打工。实习就是比较正规公司或机构的比较正规的实习,可能还会给点薪水。义工更多的是非营利组织的专业不那么对口的慈善性服务。打工则是技术含量低专业也不那么对口的但是挣钱的小工作。三者的共同之处,都是体验人生接触社会。如果做得好体悟深,对升学也都有好处,也有可能是决定性的,但是可能性不如竞赛得奖那么明显,毕竟不是那么硬碰硬出来的。但是对长远人生的影响,这个又明显超出前面两大类。其中最扎实的当然是正规实习,但是这种机会比较难得。所以后两者比较多。而对老中来说,几乎就只是义工,因为不挣钱还政治正确,说到底是觉得对升学有好处。不过这个好处因为想要的人越来越多而愈来愈薄。其实打工也不见得没有同样的效果,只是容易被老中自然屏蔽。

 

两岸的学生更多一些高阶课程和竞赛项目的选择,中西部学生相对而言实践项目更多一些。中西部学生修大学课而少修AP的也更多一些。这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好州大到处都是,经济也不错,失业率不高,所以实习项目比较容易找,工作也就比较容易找。上个州大课,自然可以算州大学分,自然上州大早毕业,再有实习经验,早点找个工作就踏踏实实过日子了。这就是中西部中农思想的体现吧。

不管怎么说,这三大类既是构建自我的品牌,不可或缺。也同时是额外时间的竞争对手,很难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面面俱到。其中如何搭配分配,就是各有各的机缘,各有各的打算了。总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是方向,努力是程度。方向不对,南辕北辙。方向对了,程度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