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训练孩子做家事?胡嘉琪博士教你“练功心法”!

来源: TXL 2016-11-04 09:46:5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181 bytes)

作者: 胡嘉琪  北美阳光心晴

上一篇《信任孩子的尺度》分享之后,有些父母焦急地询问,要怎么做才能训练孩子做家事呢?要怎样才能信任孩子呢?我想先在这里多分享一些基本「练功心法」。

越小的孩子,越依赖身体感官与动作来探索这个世界。嗅觉、听觉、味觉、触觉、视觉是基本的五感。但同时,更重要却也常被我们忽略的,是孩子使用身体各部位大小肌肉所做出来的各项动作。这也是上一篇提到的,孩子练习自己吃饭需要涉及许多精密的神经协调。

 
如果我们再回头细看,孩子能够翻身,这也是一件大事呢!年纪稍大一点有过下背痛的父母,大概很能体会,背部一个地方痛,竟然连翻身都变成很困难的事情。孩子能够爬行、走路、跑步,在他们的世界里,这都是一个个重要的里程碑。
 

现在的社会里,我们常活在语言与视觉刺激的世界里面,很多父母在孩子会走会跑之后,就急着想让孩子学习第二外语或者数学。其实,在两岁到六岁这段期间,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一套又一套的基本身体程序记忆(procedural memory)。

怎么说呢?就像是我们买了一台新电脑,一开始要先帮电脑安装基本作业程式,这样电脑才有基本的程序可以遵从,知道开机之后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那人类呢?人类的基本作业程式是什么呢?
 
精神分析学派的大师佛洛伊德在百年前就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大概在六岁之前就差不多定型了。当我念到身体(躯体)心理学(somatic psychology)之后,我更能够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啊,在六岁之前,我们的身体透过生活经验,形塑了各种基本的"程序记忆"——这些程序记忆变成我们未来自动化的、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基本观点。
 
例如,据说小时候的我会走路之后,两三岁就爱上爬山。清早天一亮,就闹着让爷爷带我去爬山,像只小猴子一样的,冲啊冲啊往山上跑。不过呢,各位父母肯定也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两三岁的孩子跑到山上就没力了,下山的时候,就赖着爷爷,要爷爷背我下山。老实说,我的脑海里已经完全没有以上的记忆画面了,这些故事是后来听家人说才知道的。
 

可是啊,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经验,在我的身体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程序记忆。身体记得,早起开开心心盼着出门的感觉;身体记得,那种全力爬山的快乐;身体也记得,那疲累之后,有人会接住我,把我安全带回家的感觉

这是关于“热情向前之后能够安全返回”的身体程序记忆,而这样的记忆,也就形成内在潜意识里面,我对于自己以及对于世界的一种相信即便长大后,活在语言与视觉世界的成人的我,在意识层面已经忘记了这些记忆,但是,潜意识层面的身体记得。所以,有些时候的我可以很勇敢的往前冲,因为感觉到安全;有些时候的我会耍赖等别人来帮我,因为相信会有人对我伸出援手。
 
又例如,很多来到我晤谈室找我的个案(来访者),小时候曾经目睹家庭中的暴力与创伤。孩子听不懂所有的话语,但是孩子的身体是会感受并吸收到各种情绪的。同时,孩子的身体也会记得,那种“安全感莫名其妙就消失”的程序记忆,甚至是一种“随时有可能会被伤害或抛弃”的身体记忆。这样的身体程序记忆,会给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性格影响。
 
回到最前面一开始的问题,要怎么训练孩子做家事?要怎么培养孩子责任感,使得父母可以相信孩子?读者们,我想邀请你们在此时停下来想想,你想传给孩子的是什么样的身体程序记忆呢?
 

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每对父母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有人可能会对我说,要是我是你爷爷,才不会背你回家,一定让你自己走下山,这样你才会记得要为自己选择的路负责——这其实也是另一种不同但也很不错的身体程序记忆呢~所以,在你们家,你想传承下去的是哪些身体程序记忆呢?

针对做家事这个部分,你想给孩子的身体程序记忆,有可能是,大家一起收拾,然后一起庆祝家里变干净的程序记忆?还是,你会帮忙孩子打理好很多事情之后,请孩子跟你一起欣赏你的工作,然后彼此表达感激的程序记忆?
 
上面两种状况看起来相反,一个是大家一起做家事,一个是父母去承担做家事,却都有可能留给孩子很正向的身体程序记忆
 
反过来,如果一个家庭当中,面对做家事就是爸爸责怪妈妈,妈妈生气爸爸,然后爸妈威胁利诱小孩,那么,孩子的身体记得的,大概就是做家事真讨厌,做家事等于惩罚的程序记忆。
 
此外,关于负责任与信任,你想给孩子的身体程序记忆是什么呢?是在你观察孩子的特质之后,跟孩子一起选择可以挑战他们能力的事情,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做,让孩子身体记得冒险克服挑战,从错误中学习的程序记忆或者是,在兄弟姊妹当中,很清楚的界定家规,每个人要展现出一定的负责能力之后,就能获得相对信任的程序记忆?
 

反过来,如果父母只想着确保孩子成功完成每个家庭作业,仔细交代每件孩子该做什么,有没有可能,孩子学会的身体程序记忆就是只懂得如何在明确的框框当中,按照别人的意思往前进。

以上想分享的是「练功心法」,至于实际的「武功招数」,还真需要各位父母在家里「见招拆招」。当我们觉得自己招数使不上来或不顺的时候,或许可以回头想想心法,问问自己,在我们家这样的互动与过程当中,孩子的身体会学习到什么样的程序记忆呢?
 
中文有句话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似乎只要达到目的,过程如何都不重要。这篇文章想说的是,很多时候,“手段”才是我们身体会记得很久很久的程序记忆。一个人怎么达到“目的”的“手段”,决定了我们的人格素养,而一群人如何达到“目的”手段”,决定了一个社群的文化素养。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