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为什么高分低能?

来源: 2014-02-05 17:02:0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中国学生常常被人说成是“高分低能”,会考试,但实际能力差。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是中国学生有知识,但无学问。

中国人常常把知识说成“学问”。“这个人有学问”是说这个人懂得很多知识。比如老师比学生有学问,父母比孩子有学问。但是学问是不是一定就是知识呢?学是学习,问是提问。学问是强调学习的过程,是动态。知是知道,识是认识。知识侧重的是最后结论,是静态。学问中的学是带着疑问去学,意思与英语的study差不多。比如Study history, study chemistry。而另外一个词learn则是记住一些规则,科学结果,或学会一种技能。我们不说learn history, 只说learn cooking, learn ChineseStudy需要思考,提出问题,再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learn只需要反复练习就可以熟练掌握。

学问与知识的重要区别是“问”。没有“问”就不成其为“学问”。中国人说“做学问”就是研究问题,探寻未知世界。我们不说“做知识”,因为知识是已经有具体答案的结论了,你只要记住就可以了,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理解。

过去的人,很多东西不知道,所以常常会问很多问题。为什么有白天黑夜?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出来,西边落下?空气里有什么?火是什么?鸟为什么会飞?。。。。。

现在的人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了,所以我们不再好奇,不再问这类问题。如果有人问,别人可能会嘲笑:怎么连这都不懂啊?所以我们即使不懂也不敢问。现在考试多,老师家长总让学生记住答案,以便考试考高分。但这些问题是别人提的,答案也是别人找到的,你只是记住而已。如果孩子问别的问题,父母可能会说:“别把时间浪费在与考试没有关的问题上,那些问题没有用”。久而久之,我们除了问一些“老师,这个题目的答案是什么?”,“老师,这篇课文要考吗?”。而不会再想问题,问带有思考性,但可能“没有用”的问题了。

我们是不是失去了问问题的能力了?为什么我们天天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东西”明显是方向,怎么要买?怎么和商品联系上了?我们从小就这么说,但有几个人问过为什么吗?又比如新泽西的油站只有full service,而且free。你要自己加,油站还会阻止,因为法律不允许自己加油。我们天天加油,但没有几个人问过为什么。顶多想这油站的人加油还不要钱,挺傻的吗。我们失去了好奇心,没有去探索问题的欲望。

年纪大的人失去好奇心可以理解。司空见惯,见多少怪,所以不再有什么能激起我们的兴趣。但年轻人早早就没有好奇心则是很悲哀的事情。如果我们只会背答案,那社会就不会进步。中国学生上课普遍发言不积极,除了腼腆以外,应该是没有去思考,所以问不出问题。

提出一个好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科学上常常对提出问题的人给予比发现或证明答案的人更高的评价。比如吴健雄虽然用实验证明了杨振宁,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但她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出国前,我跟从英国来的Alan Juffs学英语。我们常常聊天。一天聊到中文的象形字,会意字,他觉得很有意思,听得津津有味。后来,他突然问我:我们英语的发音一看拼写就知道八九不离十,那么你们中文字的发音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門”就像一个门,很容易理解,但它为什么读“men, 而不是别的音呢?我答不出来,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可是为什么我们却没有提出来过?

我现在教孩子中文也试着让学生学会问问题。上周给学生的作业有一题就是:问一个你一直想问的问题。不需要找到答案了的问题。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中文没有复数?比如三个苹果,苹果没有复数。你得前面加数量词“三个”。而英语则不然,就是3 apples。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让我考虑为什么我们中文的量词很多,是不是因为没有复数,我们需要用数量词来表达复数。而英语有复数,里面已经隐含了量词,所以不需要专门的量词了。

知识多容易得高分,只有懂得“问”才能“学”的活,才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勤于思考,认真观察,敢于提出一些好的问题。让他们有兴趣去发现 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比只会背答案强百倍,因为你再会背也背不过计算机。但计算机不会提出新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懂得很多知识的人不再 稀罕,而能提出问提,会思考的人才是稀缺的人才。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