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小故事吧

来源: 2013-09-07 09:00:3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今儿人儿少,我给在座先送一杯茶,舒舒服服看小故事。  

一年前,我一个人跑洛杉矶参加亲密之旅讲座,为期一天,主讲人是西北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黄维仁。  

讲座费用纹银四十两,机票酒店费用我自己出,傻子吧?一点投资理财观念都没有。  

讲座期间看的一段真实故事(录像见证)让全体落泪,讲一个孩子跟爸爸之间的事情,他成年结婚之后如何回头医治童年经历父亲的暴力所带来的创伤,见证内容我还在写,会单独另开一贴。  

中场有休息。黄博士要求大家时间到了以后请一定准时入场,因为后面安排还很多。  

时间到了,三分之二的人坐好了,三分之一的人还在外面聊得热火朝天。  

要是你我这个时候会怎么做?  

只能闷等对不对?进而想到中国人就是没有时间观念,做什么都要晚,比如聚会明明九点,都是九点半才到。然后接着想,不准时就是不尊重人,不尊重人就是没教养,中国人就是这样的,顽固不化。

或者压抑住不满,派两个人出去喊几嗓子,万一派的人心里也有气,再多说两句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黄博士是怎么做的呢?

他微笑着说,我们做过一个试验,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家配合我跟我做几个动作,就可以把外面的人都请回来。

然后他举起手来说:“请大家跟我一起拍手,按这个节奏来,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连续拍五遍。”

大家都很高兴地拍。

记不记得,幼儿园老师在学生闹得一蹋糊涂直着嗓子喊也没有用的时候就用这种拍手法?然后大家都开始拍,然后秩序就维护好了?

果然,拍到第五遍以后,大家都回来了,在座的人拍得高兴,回来晚的人也没被责备。

活动顺利继续,只耽误了三分钟的时间。

这件小事给我的启发实在太大了。

想想看,来参加讲座的大多都是本城人,很多可能很久不见,一见面聊得高兴忘记时间是有非常有可能的,象我这种谁都不认识肯定晚不了。所以,如果凭着这一件事开始发散性思维,展开积极的批评和批判,可能会造成矛盾升级。

而黄博士不能等,他既要照顾准时的人的感受,还很体谅外面的人见到朋友们的心情,他选择了用最合适得体的方式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活动要继续。

拍手是幼儿园的办法,但用在成年人身上居然一样好用,准时的人也因为拍手拍得挺乐呵而忘记了对不准时的人产生的不满情绪。

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看,是不一样的。

一个困难,用不同方法解,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到底学不学习做四季人,最关键点的就是如果我们能跳出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全新的方法,去换换不同的角度,其实可以解决我们人生中很多本来看起来根本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的。

为什么呢?因为有些问题可能在我们变化了角度以后,变得不是问题了。

心理负担如果少了,人是不是会更幸福一点?

算了一下,到这一杯茶刚好能够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