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那块料都要推,一定推

来源: 2011-01-13 22:16:11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拿我和妹妹做例子,大家不要笑话。

我出生的时候,父母都是农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进了农场当了工人。母亲的工作是养鸡,父亲做车工。农场的工作应该是很苦,男人女人都干一样的活,母亲直到临产前还在工作,妹妹就出生在鸡舍里。等我大一些以后,全家搬到农场的家属宿舍。户口虽然是供应户,也没有离开农村。6岁到了读小学的年纪就和农场里的其他孩子去邻近村的小学上学。

农场里的工人是工人阶级的最底层,大多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农场的孩子们基本也都是读到初中毕业后就去接父母的班继续去农场干活,叫做以老换少。父亲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成分没上得了大学,就把所有的梦想都寄托在两个女儿身上。那个年代,能脱离农场的唯一办法就是考学,只有考出去,才有希望。

父亲怕农村的教学质量不好,耽误了孩子,就托人花钱将我们转到城里的学校。那年我10岁,妹妹7岁,父亲每天早晨6点半骑车带我们出门,28自行车的前面坐着妹妹,后面驮着我。东北农村的早晨,就算到了春天气温也是零下,天还是黑的。土路坑坑洼洼,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的骑到学校要一个小时。放学的时候父亲再来学校接我们原路回家。一年又一年风雨无阻,直到8年后我们搬家进了城。

父亲每天检查我们的作业,考我们背英语单词,帮我们做数学题,可我和妹妹却辜负了父亲,我们都学习不好。对不起父亲为我们下的心血。中考时,我没有考上高中。父亲难过了一个晚上后决定自费让我去读,自费重点高中一年要花2000块人民币,对于农场的工人来说是这是一年的收入,我哭着说不去读了,父亲说你一定要去,为了你的将来,这钱我花得起。后来妹妹也和我一样用父母的血汗钱买来了3年高中生活。两个不孝的孩子花光了父母的所有积蓄。

高中毕业后我和妹妹又都读了几年书,虽然不是好学校,也都尽力了。我们都不是读书的料,如果不是父亲一直推,我们不会有今天。现在我和妹妹都过着外人看来还算体面的生活,这也是父亲的努力。因为读过几天书,我们都还嫁的不错。这也是托父亲的福。父母现在每年国外和我生活半年,国内和妹妹生活半年,他们非常满足。

这里国内国外名校毕业的xdjm都是不需要父母推的好学生,你们也许体会不到推孩子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什么影响,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分辨能力,父母适当的推一推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如果没有父亲的心血,我和妹妹可能还生活在
中国社会的最层,和很多下岗工人没有区别。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挖资本主义的墙角休闲的讲故事给大家听。感谢父亲。

Ps’ 父亲不仅推我们,他自己也是自推型。79年夜大第一批开始招生后他就去读,坚持读了5年。姑姑说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像你父亲一样刻苦,可惜我和妹妹没有继承父亲的任何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