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泪下 “八千湘女嫁新疆”

来源: berrywang 2014-04-09 16:02:1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33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berrywang ] 在 2014-04-11 18:03:4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被毛泽东称为“军队最伟大的一位红娘”的王震。他发起了最大规模的“给军人找媳妇”运动。有文化女兵嫁老同志,丧偶妇女嫁连排干部。

       1951年5月,在库尔勒十八团渠放水典礼上,王震兴奋地跳进水渠中。

       有时,湘女们把头发盘在帽子里,扮成男兵模样,或者拿在路途中买的伞伪装成机枪等武器。图为前往新疆的湘女老照片。

       最让湘女们不习惯的是,平时在家乡经常吃的白米饭、红辣椒再也难以品尝了,而北方的大饼,硬得难以下咽。为此她们改写了一句歌词:“我是一个兵,来自湖 南省,三天没吃大米饭,气得肚子疼。饼子像磨盘,坐在臀下面,进入甘肃给灾民,也是为人民。”图为定居新疆的湘女老照片。

       

在戈壁滩上,水更是珍贵,因为极度缺水,人人嘴上都起了泡,最后大家唱不得哭不得也笑不得,一张嘴,唇上就裂开一道道血口子。然而,迪化并非她们最后的归程。略做休整,湘女们又被四散分到千里之外的和田、喀什等。图为定居新疆的湘女老照片。

       坐在车上的湘女们,探头向车外一看,茫茫戈壁连一个人影都没有,她们头脑中打满了疑问,营房呢?这时,只听到带队的干部又喊一声:“湖南的女兵到了!大家快出来欢迎呀!”图为定居新疆的湘女老照片,她们是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

       不知从哪里一下子冒出来数百号人。大家冲她们热烈鼓掌。原来,人都是从地下面钻出来的——战士住的都是地窝子,这也成了广大进疆湘女的房子这些地窝子,一面是“门”,三面是泥墙,地上有一面的土基高一点,那就是床了。

       生存的残酷,很快被情感的苦恼所取代。当年驻疆部队中,男女比例极不协调,国民党新疆起义部队十万大军,平均年龄38岁,98%的官兵家在内地,96%的官兵没有成家。而解放军入驻新疆的十万大军,团以下的指战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光棍汉。

       由于湘女是分期分批来新疆的,迫于现实,军人的婚姻问题,也就按职务、年龄、参加革命的时间,一批一批地解决。时不时便有领导会给湘女介绍对象:二十八岁以上,五年以上党龄,团级干部,怎么样?你要不要?“二八五团”的说法逐渐流行。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首长找谈话”。到了部队,组织代替了父母,婚姻一旦被组织决定,也就只有遵从、认命了。当年兵团六师十六团政治处工作总结中说,女兵们“普遍怕与年纪大的干部结婚,怕不顺个人意。由组织上决定,不按婚姻法办事”。

       1951年,从华东招收了2000多名部队医院的护士,以解决营以上干部婚姻问题,还从山东招了一批妇女,以解决连排级干部的婚姻。后来,还有国民党起 义部队一些老兵没有成家,于是,王震通过陈毅,又招了920名改造好后“从良”的妓女进疆。图为入疆女兵和她们子女合照。

       在各地妇女成批进疆的同时,王震还要求各级干部,让那些在内地有家属、亲属的官兵给家里写信,动员她们来新疆。至1954年,当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候,部队中的女姓比例已经增长到约占全体人员的40%,将士们的婚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在新疆屯田垦荒,是一场更为艰巨、更加漫长的战斗。面对望不到边的沙漠戈壁、碱滩沼泽,数千年来,几乎没人梦想过能从那些地方长出粮食。八千湘女和其他援疆女性一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荒凉的戈壁留下了青春和生命的印迹。

       童应桃在八一农场当了第一代拖拉机手。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开荒犁地,昼夜不停地干,任务量大得出奇,每个人一天要开荒130亩。童应桃最怕晚上犁地,因为总有狼两眼闪着绿光尾随她。当时开荒实行两班倒,没日没夜开工,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由于干活时风沙大、出汗多,湘女们身上都长了“成疙瘩”的虱子,她们都把它叫作“革命虫”。过度劳累,使得很多湘女都没了月经,被她们称为“干血痨”。王震将军去农场看望她们,了解到如此差的生活情况,把大队长好好“骂”了一顿。

       
湘女们的青春在劳动中不知不觉流逝,她们逐渐学会接受与理想截然不同的现实。当荒原中的新城拔地而起,湘女们的腰身已不再挺拔;当沙漠变成绿洲,八千湘 女已是满头白发。图为垦荒戍边战士的家庭合影。“湘女上天山”,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垦荒戍边的指战员的婚姻问题。

       图为很多湘女成为了优秀的拖拉机手,为垦荒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1952年,王震曾鼓励她们说:“同志们,你们要安心边疆,扎根边疆,要为新疆人民大办好事,要把你们的骨头埋在天山脚下……”他的话还没讲完,台 下的秩序就乱了,因为大家原以为参军两三年后就可以转业回湖南老家的,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许多人当场就哭了。



       在伊犁的湘女每次想念家乡时,总会唱起当地的一首民谣——“乌孙山啊,金色的摇床,英雄喜爱自己生长的地方,假如叫我在异乡做一个国王,我情愿在故乡当一名靴匠……”直到唱得泪流满面。

     

 据新疆军区档案馆的资料统计,在进疆的8000湘女中,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13岁。当故乡渐行渐远,迎面而来是陌生的荒凉时,曾经热血沸腾的心一点点冷却,她们认清了残酷的现实:曾经的豆蔻年华,终究免不了在风沙中化作苍苍白发。

     

 如今,新疆的面貌远非昔日能比,这里边,有多少援疆儿女的血泪与汗水?图为当年的女兵们向新疆石河子

“湘女上天山纪念碑”鞠躬。

       

在大时代的潮流中,她们的命运已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牺牲也罢,甘苦也罢,面对自己的青春和情感、付出和收获,能否无怨无悔,也许只有她们自己 才知道。图为新疆石河“湘女上天山纪念碑”。很多当年的湘女前来追忆那段历史。她们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所有跟帖: 

10万大军平均年龄38岁?有这么胡编的吗?连年战争内地男少女多,这些女子怎么办? -空空旷旷- 给 空空旷旷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0/2014 postreply 05:32:27

不但有湘女,据我所知山东也有很多女人来了新疆。山东当时男女比例1:4。 -空空旷旷- 给 空空旷旷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0/2014 postreply 05:50:47

山东的能有辽宁的漂亮吗?论长相:1 四川,2 江浙。论身材:1 东北,2 山东。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121 bytes) () 04/10/2014 postreply 17:25:56

济南的比不上胶东的?怎么光是青岛的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0/2014 postreply 18:07:40

济南的穿太多, 怎的不能光的是青岛的? -滚子刀肉- 给 滚子刀肉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1/2014 postreply 06:54:31

胶东天下第一,这个俺信。大连人是胶东人的后代,主要是烟台威海那一带的,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23 bytes) () 04/11/2014 postreply 12:46:33

男女比例1:4?在济南青岛大城市的比例也这么厉害吗。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123 bytes) () 04/10/2014 postreply 17:18:56

川女很吃苦,四川人多地少压力大,怎么没调去。那时候鲁女不认字,咋孔孟之道捏,呵呵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0/2014 postreply 18:04:34

论妇女剽悍,1东北,2四川,3武汉,4上海。胶东妇女传统,不彪悍。山东男的彪悍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1/2014 postreply 12:50:27

杂交优势。今天新疆汉人的后代男男女女都长得不错。 -youshihundanyige- 给 youshihundanyig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4/2014 postreply 23:41:06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