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来信:搞核试验时,我们过着这样的生活(图)

来源: 华尔街日报 2017-10-05 09:39:5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530 bytes)
今年9月,《华尔街日报》记者前往平壤,在严密控制下进行了一系列参观采访。从讲着英文的外交官、摆弄玩具枪炮的孩子到随处可见的原子图案,平壤反复强调着这样一个讯息:朝鲜绝不会放弃核武。

《华尔街日报》记者镜头下的平壤生活今年9月,《华尔街日报》记者得以前往平壤,在严密控制下进行参观、采访。这是近10年来,本报记者首次踏入平壤。这段未经编辑的视频展现了一些先前不为外人所知的平壤生活。JOHN LYONS/JONATHAN CHENG2017年 09月 29日 11:41评论

作为朝鲜的展示窗口,首都平壤的景观设计处处昭示着这个国家的核武野心。

为核科学家新建的公寓大楼楼顶矗立着巨大的原子雕塑。人行天桥、路灯以及建筑外立面都装饰着原子图案。

炸弹意象充斥着日常生活:在一所孤儿院里,孩子们的玩具车不是小卡车,而是塑料做的火箭发射车;商店贩卖着洲际弹道导弹纪念邮票;连西饼店出售的蛋糕上都是蓄势待发的火箭造型。

这是《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记者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平壤之行。在这趟行程中,朝鲜政府官员反复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讯息:朝鲜绝不会放弃核武,决心为此忍受经济制裁,甘冒与美国开战的风险。而平壤随处可见的原子美学也不断强化着这一点。

“你们来不及了,我们已经成长起来了。”朝鲜外交部美国研究学院副院长李容弼(Lee Yong Pil)说,“我们刚刚凭借核武赢得了战略地位,任何企图破坏这种地位的对话我们一概不感兴趣。”


本报记者于9月14日至19日在严密控制之下对平壤进行了参观采访,时值美国与朝鲜——全世界最残暴和封闭的政权之一——的关系日趋紧张之际。就在我们抵达平壤的次日,朝鲜发射的一枚弹道导弹飞越日本上空。采访团踏上回程数小时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如果平壤的侵犯促使美国被迫捍卫自身及盟友的安全,那么美国将“彻底摧毁朝鲜”。他还说“火箭人”(指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自寻死路。

记者团飞抵平壤当天,朝鲜国家新闻机构就美国敦促联合国通过对朝鲜经济制裁一事发布新闻稿,说所有“美国佬都该被打死,就像疯狗活该挨棍子一样。”

在平壤有着玻璃墙的新国际机场,前来迎接《华尔街日报》记者的是两名身穿黑西装的外交官,他们态度友好,英语流利,措辞也更审慎。

在接下来的数天中,我们在监督引导下对朝鲜官员进行了采访,参观了平壤的地标建筑,还与个别当地居民做了简短交流。平壤政府通过这一系列有《华尔街日报》及其他几家美国媒体参与的活动进行了罕见的外延宣传,陈述了其坚持核武计划的理由。美朝两国并未建立外交关系,即使是非正式接触也十分有限。

在朝鲜开展报道活动必须经过朝鲜政府的明确批准,参访者还会受到严密监视。朝鲜政府官员答应了记者参观工厂和商店的请求,但参观对象都是政府挑选的。而有些请求,比如记者提出见一见在平壤某大学工作期间被拘留的两名美国公民时,则遭到了拒绝。

陪同人员同意记者与沿途遇到的平壤居民交谈,但问答都由朝鲜方面人员翻译,至于人们能否自由表达心声不得而知。



平壤某酒吧的电视正在播出9月16日导弹试射的公告。

朝鲜官员说,他们的武器(包括被设计用来攻击美国本土的核弹)仅为自卫用途。他们说,自1953年美国在韩国驻兵以来,美国对朝鲜的袭击威胁从未间断,而这些武器是结束威胁的必要手段。朝鲜官员称,他们希望在一个威慑体系下迫使美国与朝鲜和平共存,就像冷战期间的美苏两国一样。

朝鲜官员在一些叫人难以作答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好奇心,比如:特朗普总统的首席顾问是谁?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的职位坐稳了吗?一名官员还关注了美国有关变性士兵的激烈讨论,并询问美国的变性士兵是不是很多。

他们深信自冷战以来美国就想摧毁朝鲜政府,并提醒记者,美国在2002年把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国”的一员。他们感受到了美国的轻视,深表愤怒。李容弼提到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一名移民官没搞清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指的是朝鲜,而非韩国,觉得深受冒犯。

大多数美国决策者认为,与坚持核武器的平壤谈和平共处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金正恩扬言要攻打美国,让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领导人拥有核武实在太过危险。

长期以来,朝鲜一直是世界上最专制的国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朝鲜大饥荒导致数十万人死亡,而朝鲜政府却在饥荒之下把资源调拨给军队。而今,朝鲜依然容不得异见分子,据信有数万人被关在劳改营里。

朝鲜官方否认劳改营的存在,声称所有公民都享有人权。它虽承认90年代发生过大饥荒,但将饥荒归咎于美国制裁和恶劣的天气。



平壤新落成的科学图书馆门厅处挂着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巨幅画像,画像下方是原子形状的图书馆标志。

我们与朝鲜政府安排受访的杂货店雇员等劳动者,以及其他我们主动接近的人进行了攀谈。所有人都表示,他们支持国家的导弹项目,如果朝鲜经济因制裁而不振,他们决意做出牺牲。

在一家餐厅里,吧台上方的电视播放了朝鲜在9月15日进行的导弹试射,我们借机和调酒师聊了聊,他对朝鲜导弹研发能力的进步表示无比自豪。

这位调酒师说:“我们最终将战胜美国,赢得胜利,我希望每天都能发射二三十枚导弹。”

有几个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员在内)表达了对中国——朝鲜一个老朋友——的戒心。中国多年来一直反对讨论朝鲜政权更迭问题,但前不久支持联合国加大对朝鲜的制裁力度。此外,一些朝鲜人说,他们怀疑中国食品和其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平壤看起来无可挑剔。一座拥有多个大理石厅的纪念朝鲜战争的博物馆,按理要花四天时间才能参观完,可是一上午连一个参观者都没有。在有着300万人口的平壤,宽阔的街道上车流稀少。在一座新教教堂举行的礼拜活动中,看不到以家庭为单位出席的朝鲜人,参与者都是个人,多为老妇人。布道内容是对美国的抨击。

此外,平壤也是个急速发展的城市,中朝贸易活动推动平壤经济出现了小高潮。在金正恩的“指导”下,外观前卫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很多是为科研人员和大学教职人员而建,还有包括水上乐园在内的文娱设施。一个新建成的科技图书馆里有可连接朝鲜局域网的计算机实验室。朝鲜国内几乎所有人都无法上互联网。



平壤新落成的科学图书馆中央竖立着一枚朝鲜火箭的复制品。

《华尔街日报》一行被安排住在平壤郊区一幢有白色大理石和落地窗的豪华别墅里。朝鲜陪同人员还建议我们,在结束了白天长时间的采访后,不妨随意转转。有两次,一个带枪的警卫示意散步中的记者回到别墅,散步被迫中止。

政治宣传无处不在,既有反美海报和口号,也有没完没了震天响的爱国赞歌,其核心思想都是颂扬金家三代领导人。而实际情况是,他们建立了一个极权国家,向民众灌输一种近乎宗教的爱国热忱,从而独揽大权70余年。

一座新建眼科医院的外事主管金云爱(音译,Kim Un Ae)说,医院建成用了六个月时间,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于2016年5月26日亲临建筑工地,进行了“现场指导”。该医院有个形似人眼的巨大圆形窗户。

这位外事主管说,金正恩给医院的“人眼”标志提了修改意见,比如在眉毛上再加一条线。金正恩为医院挑选了能缓解视疲劳的绿色作为内部装修的主色调,还指点医院里的眼镜店按性别和价格来给眼镜框架归类。

在博物馆、海豚表演馆、工厂和医院等地,建筑物建造花费的工期和领导人现场视察日期都是反复出现的主题。

朝鲜上流人士的日子似乎相当滋润。去一个曾为已故领导人金正日(Kim Jong Il)做寿司的大厨开的寿司馆子吃生鱼片拼盘,需要100美元。在位于平壤光复大街(Kwangbok Street)的一个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从本地产的茶叶到70美元的日本进口威士忌,应有尽有。

人们用本土生产的智能手机玩游戏,只是这些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仍不能接入互联网。接待《华尔街日报》的一个人说,有些朝鲜父母担心孩子沉迷手机,这和美国父母很像。

太阳能板在平壤兴起,一般是安装在居民公寓的阳台上,作为停电后的备用电源,这样也可减少居民对政府供电的依赖。

虽然《华尔街日报》记者此行并未离开平壤,去过朝鲜其他地区的外国援朝人员谈起那些地方时,描述的全然是另一番景象。即便是在平壤郊区,生活水准也和市区天差地别。就在距离新海豚表演馆和科学大楼车程不远的地方,记者们就亲眼看到农民们使用牛车在田间作业。

由于朝鲜未公布可靠数据,韩国央行对该邻国的经济进行了估测。根据韩国央行的测算,去年朝鲜GDP增长3.9%,达到约320亿美元。据韩国称,这是朝鲜自1999年以来录得的最快经济增长,可能是受政府在武器制造方面开支的提振。

美国的战略是通过实施经济制裁,包括限制朝鲜购买石油遏制朝鲜的经济增长,从而向金正恩施压。由于本报记者此行受到严密监视,因而无法就朝鲜能否在制裁夹缝中生存得出结论。


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9月17日发表推文称平壤各加油站出现排队现象仅几个小时候之后,《华尔街日报》记者走访这间加油站时,并未看到排队现象。

此次平壤行程期间,特朗普总统在一则推文中表示,最新制裁措施导致平壤加油站排起了长队。

接受本报采访的一位欧盟援朝人员称,自去年11月份以来,油价已经大幅上涨。但是记者们在平壤参观期间看到的四间加油站都未出现排队的现象。记者们曾为获得拍照许可在一间加油站等待了20分钟,在此期间只有两辆车过来加油。

朝鲜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李吉颂(音译,Ri Gi Song)表示,自朝鲜战争以来,朝鲜已经历了各种形式的制裁,朝鲜可以挺过去。他还神秘地说,朝鲜可以依靠产油盟国绕开制裁。“让你们自己去猜是哪个国家,”他说。当记者暗示了几个可能的国家,包括伊朗和委内瑞拉时,他笑而不答,只是重复着前面那句话。

他还指出,核武器计划已经让朝鲜得以减少对常规武器的支出,而将那部分资金用于经济发展。


金杯贸易公司(Golden Cup Trading Co.)工厂负责人李松和(音译,Ri Song Ho)站在自己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照片前。金正恩曾于2015年和2016年造访该厂。

居住在平壤的中国煤炭贸易商丁建生(音译,Ding Jiansheng)称,“你无法通过制裁破坏朝鲜经济”。当时他正在平壤大同江岸边一家熙熙攘攘的新披萨店里欣赏女服务员们的音乐表演。他表示,虽然联合国试图通过制裁阻断对朝鲜的煤炭销售,自己的煤炭生意却做得风生水起,不过他拒绝透露具体是如何做到的。

《华尔街日报》记者还和金杯贸易公司(Golden Cup Trading Co.)工厂负责人李松和(音译,Ri Song Ho)进行了交谈,这家公司生产约700种不同的零食、汽水、面包和糖果,包括一款装饰着蓄势待发的火箭的蛋糕。他说,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物资匮乏的岁月,他更有动力生产更多的食物,以抵消制裁的影响。

“从孩童时代开始,我们已经懂得如何找到做成事情的方法,”他说道。

和朝鲜所有企业一样,金杯贸易公司也是国有企业。李松和指出,2013年推出的一项经济政策赋予了像他这样的企业管理者更大的决策权,同时也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可以直接向顾客出售剩余产品,以赚取额外利润。

该公司大楼的很大一部分空间是用于其他活动的。在更高的一个楼层,过道装修得像一个山洞,通往一个种有真香蕉树的大型热带主题游泳池。

李松和还曾为金正恩的两次造访安排了两个专用房间。

他的谈话迅速地从制作零食转向核威慑。他相信,随着美国接受朝鲜拥有核力量这一事实,战争的威胁将逐步消褪。

他说,“我们现在拥有可以保卫我们的核武器。我相信几天之后会有新闻出来,宣布美国不会袭击我们。但我说不上新闻内容具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