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一场贸易战,则中国占了上风

来源: 华尔街日报 2017-10-04 09:15:0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117 bytes)
特朗普上任八个月来,虽然中国试图在某些方面安抚美国,例如取消美国牛肉进口禁令,但同时也在各个领域强化自身优势,欲与西方争夺工业主导地位。如果这是一场贸易战,那么中国认为自己占了上风。


周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接待来访的美国商务部长罗斯。

最近离职的白宫首席战略顾问班农(Steve Bannon)说,美国正在和中国打经济战。

如果真是这样,中国似乎很有信心能够打赢这场战争。

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八个月来,虽然中国领导层试图在某些方面安抚美国,例如取消美国牛肉进口禁令,但同时也在各个领域强化自身优势,欲与西方争夺工业主导地位。

预计中国还会做出一两个吸引眼球的让步;中国正准备宣布一条有关电动车的引人注目的消息,可能对特斯拉(Tesla Inc., TSLA)有利。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本周在北京说,他希望特朗普在11月份访华时会取得“非常好的成果”。

但中国将竞争视为一场零和游戏,几乎无理由地漠视西方的抱怨,例如,上海最近就暂停了软奶酪进口,导致法国厨师只能在当地寻找制作甜点所需的布里和羊乳干酪。

外国公司被告知,只有为中国的国家目标服务,才能在中国被接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方面承诺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市场开放,但另一方面,他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意图也相当明显,那就是在机器人技术、医疗设备和自动驾驶车辆等关键领域取代外国制造商。

中国正在建设的一套“社会信用”体系将利用侵入性监督和大数据确保所有中外资公司的行为符合五年计划的要求。作为这一行动的一部分,中共正加快推进在私营公司中成立党组织,跨国公司也不例外。

欧美公司报告称,他们很少像现在这样感到不受欢迎。互联网审查制度导致欧美公司高管越来越难以在云端获得商业信息。甚至电子邮件的收发也存在困难。今年的外国投资正在放缓。

这是一个觉得自己占据优势的政府的做法。

中国的底气来自哪里?中国最激进的贸易行为超出了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规则的管辖范围。WTO规则的设置并没有考虑到中国国企这样行事隐秘、直接受中央指示的庞然巨物。西方经济体曾经乐观地认为,加入WTO会促使中国提高透明度、推进自由市场改革,但如今西方却没有什么好的防御办法。说得直白一点,中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会带来重大后果。

想一下这个事实,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外界对中国强迫进行技术转让、猖獗的知识产权侵犯和国企的不正当竞争怨声载道,但针对中国的诉讼案件数量极少,2002年至2016年只有38件(同期针对美国的诉讼案件有73件)。

中国认为,这个数据恰好证明自己基本遵守了规则。但批评人士指出,中国擅长曲线合规。

目前来看,这种策略效果不错。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增长,这一方面是受债务推动,但另一方面也打破了重商主义会扼杀中国创新活力的传统理论,起码眼下如此,根据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的研究,全球每三家“独角兽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就有一家出自中国。

经济成就让中国更有底气提出强硬的要求。很快,中国中产阶层消费人数就将超过美国总人口,让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市场话语权。特朗普首席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说,有相当多的CEO向他诉苦,抱怨合资伙伴强迫他们分享技术信息。但这些CEO不愿公开表达不满,担心会在这个前景最广阔的市场遭到报复。

与此同时,中国也擅长利用美国不同利益集团在对华贸易问题上的分歧做文章,例如,美国钢铁生产商支持对中国进口钢材征收关税,但美国钢材消费企业反对这种举措。

美国应该如何应对?特朗普已收回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的威胁,担心此举会引发灾难性的贸易战。此外,美国在朝鲜问题上也需要中国支持,这也影响了美国的决策。

同样的考虑可能会最终阻碍莱特希泽对美国公司被迫转让技术的正式调查。

在中国看来,这其中传递的信号就是,特朗普的威胁只是过过嘴瘾而已。

包括美德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呼吁中国提供互惠即市场平等准入待遇。这当然是个美好的愿景。但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国工业政策专家Scott Kennedy表示,要实现这一愿景不仅需要长期与中国互动以及WTO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支持,还需要那些受到中国保护主义威胁的经济体展开紧密合作。

换句话说,特朗普政府需要鼓舞其他国家组成一个联盟,但眼下一些国家由于存在对美贸易顺差,正在被美国胁迫着。韩国就是很好的例子。

Kennedy对美国能否促成这个联盟持怀疑态度。他表示,中国认为自己掌握着主动权。

他预计,中国将宣布一系列基本只有象征意义的市场开放举措,而最终美国也会接受这些表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