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贷市场依然火爆

来源: 华尔街日报 2006-03-03 15:32:4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84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华尔街日报 ] 在 2006-03-03 15:32:5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尽管人们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担心,企业很快会发现借钱比以前困难了,但企业债券市场的环境现在仍跟以往一样宽松。

目前,长期利率依然偏低,不能如约偿还贷款的情况很少。从低评级的企业债券火爆的交易情况看,好像它们是没有风险的低收益率产品,投资者在很踊跃地借钱给企业。

但这种过于乐观的情况引起了一些资深分析师越来越大的担忧,他们担心可能会出现泡沫,原因是虽然自从2004年6月以来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Fed)已连续14次加息,但目前的货币政策依然宽松。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 Group)的顾问经济学家威廉达德利(William Dudley)说,Fed的力度不算很大。目前的总体货币状况比2002年时要宽松很多。

企业债券市场的状况同样反映了投资者对收益率不顾一切的追求,为此,投资者不放过任何一种交易对象,无论是木材、塔吉克斯坦股票,还是其他别的什么。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贷款部门负责人丹托斯卡诺(Dan Toscano)说,不论是投资风险还是回报都很不正常。他说,投资者是在涉足企业资本结构中风险最大的部分,虽然他们这么做得不到什么额外回报。

虽然许多分析师警告人们不要过于乐观,但企业信贷市场仍在我行我素地继续火爆。为客户代理对冲基金投资的纽约公司Lyster Watson & Co.的董事总经理马克•弗里德(Marc Freed)说,债市的情况就像那斯达克指数4000点时那样。他说,“后来那斯达克又升到了5000点,随后开始回调”。随著时间的推移,信贷委员会失去了影响力,因为他们预言的很快发生的厄运并未变成现实。这就是被视为预言家的信贷管理人士的命运。

宽松的环境催生了更多的借贷行为。私人资本投资公司越来越活跃,他们囤积了投资目标公司的大量债券。私人资本投资公司投资企业的目的是最终卖掉这些公司或者让这些公司上市,由此获得丰厚盈利。

企业重组顾问公司Miller Buckfire & Co.负责人亨利•米勒(Henry Miller)最近在一次电话会议上说,他们看到到处都是借贷,企业的杠杆比例非常高。当企业业务已存在问题时,他们仍能进行又一轮借贷融资。他说,如果是在过去,银行是不会向这些业绩不佳的企业贷款的。

过去,银行强烈支持企业采取比较保守的资本结构。不过现在已今非昔比。Vestar Capital Partners首席执行长丹尼尔•奥康尼(Daniel O'Connell)说,以前,银行希望企业保守些,但现在,它们鼓励企业借更多的钱。

银行之所以变得激进起来,原因是他们自己很少“保留”贷款,而是将这些贷款卖给其他人,这些人然后将这些贷款重新打包(即所谓证券化)成一些听起来比较古怪的交易工具(如企业放款组合受益证券(CLO)等等),然后再卖给投资者。

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听到发行数十亿美元新CLO的消息,这类债券由传统的理财基金和对冲基金发起,它们随后将债券卖给其他投资者。很多时候,这些基金会将它们发行的那些结构复杂的债券保留一部分在手里。

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对这个市场有很深入的理解,因为它们控制著大约半数近来发行债券的低评级公司。它们利用自己的优势拿到较好的条款,这意味著它们在债券发行时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少。

举例来说,去年,Texas Pacific Group和Warburg Pincus为收购高档零售店Neiman Marcus在银行贷款19.75亿美元,这是一起合约性质的交易,对放款人没有通常会有的限制。今年,连锁影院AMC(其股东里也有私人资本运营公司)也进行了一次合约化交易,共筹资6.5亿美元。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分析师最近在报告中预计,这类交易“2006年将会大行其道”。

发起CLO的基金、尤其是对冲基金的强劲需求意味著,市场还可以容纳更大的交易,就像Koch Industries为收购Georgia Pacific而筹集的资金规模。这次融资包括112.5亿美元银行贷款,但不含债券。

不过,一大问题是,CLO基金购买的贷款大多是银行利用借来的钱安排的。比如,基金要发行一宗价值5亿美元的CLO,自己需要拿出的资金不超过5,000万美元。其余4.5亿美元都是借的。只要负债的公司能够正常偿付债务,一切都不会有问题。

但某些时候,部分负债方可能会因利率上升或经济增长放缓或自身业务遇到困难而拖欠债务。而且这些公司大多是创立之初就有很多负债的企业,这使它们在外部环境不佳时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一旦某些债务沉重的公司出现支付问题,整个交易结构就会失灵,因为基金还得支付其为设立CLO借入的4.5亿美元资金的利息。

如果市面上能保持资金充沛(就像这些日子这样),那么
市场将维持良好前景。但大量资金流动的情况有可能一夜之间发生逆转。而且,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由于契约的缺位,事先不会有很多先兆(契约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有点像早期预警系统)。由于投资者是用借来的钱投资,因此,他们应付这种残酷局面的余地也会很小。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