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域名系统权威地位面临挑战

来源: 华尔街日报 2006-01-20 15:54:3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693 bytes)
在互联网投入商业应用10多年之后,一些国家和组织正在著手建立与之竞争的系统,对此人们不禁担忧,有朝一日,全球网络间的相互联通性或许将不复存在。

德国电脑工程师出于政治立场考虑正在开发互联网的替代品。荷兰一家公司这样做则是为了营利目的。中国推出了三种汉字后缀以代替.com等后缀,这使中国之外的用户无法进入此类网站和电子信箱。拥有22个成员国的阿拉伯国家联盟(Arab League)也开始用阿拉伯语后缀推出了类似的系统。

以美国为基础建立的互联网其主要架构者保罗•维克西(Paul Vixie)说,互联网不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建立的东西。现在只要投入一点资金,任何人都能实现。为了引起人们对愈演愈烈的错误路线的关注,维克西最近加入了那个德国组织的活动。

互联网的替代品从一开始就有,但一直未成气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没有建设自己网络的基础设施及技术能力,用户一般也感受不到离开现有的网络会获得什么好处。

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随著不使用罗马字符的发展中国家上网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互联网替代品的影响力也变得不容小视。对美国政府垄断全球资源的不满──有时还有对布什政府的不满──也是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之一。

UltraDNS的董事长罗德尼•约菲(Rodney Joffe)说,这些年来要另立门户的事时有发生,不过都没有什么结果。但过去一年来,互联网真正开始分崩离析了。UltraDNS主要为企业提供互联网设备和服务。

美国政府部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的互联网使用所谓的域名系统,或称“根”,其下共有264个后缀。其中括.com、.net、.org还有国家代码,比如.jp代表日本。这个域名系统是由位于加州的一家叫做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的私有非营利组织负责协调。该机构1998年成立,在美国商务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资助下运作,并接受美国商务部的监督。

具有单一的一个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世界的核心所在,这对其影响力和吸引力至关重要。作为域名系统组成部分的主服务器会对互联网域名的后缀进行解析,判断是否在正式清单中。如果结果是肯定的,这一信息就会迅速被传输至具体后缀的管理者,进行下一步处理。对.com而言,这个管理者是Verisign Inc.。

采用单一的域名系统有助于确保网址的唯一性,比如当人们键入“www.amazon.com”时,无论他在地球的哪个角落、也无论他使用的是哪个网络运营商的服务,进入的都应该是网络零售商亚马逊公司(Amazon.com Inc.)的网站。所有的域名都必须使用这264个后缀中的一个,任何改动都必须征得ICANN的同意,并最终由美国商务部批准。而采用其他的域名系统为挑战互联网提供了基础。

随著互联网在全球各地的影响越来越大,让一些国家感到不快的一点是,域名的管理大权被一个美国政府监管下的机构所独揽,只有它才能决定什么样的域名可以使用以及由谁来控制某个域名等。中国等其他国家还抱怨说,在发展非罗马文域名方面,ICANN的进展过于缓慢,阻碍了使用非罗马文字国家网络文化的发展。

去年夏季,美国商务部说服ICANN推迟批准一个用于色情网站的域名后缀“.xxx”,称它收到了基督教团体发来的大量反对信件。这一举动使得外界更加担心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虽然其他国家也反对采用这样的后缀,但批评人士以此作为华盛顿对互联网施加影响的一个例证。

互联网控制权之争在去年11月份激化到了顶点,当时联合国(United Nations)在突尼斯召开峰会,170多个国家都要求美国放弃对ICANN的独家监管,但遭到美国代表的拒绝。

如今,超过半数的互联网用户都分布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各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运作方式也越来越感兴趣。比如,巴西的税收大部分就是通过网络征收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里的一个重要部分,”沙特阿拉伯负责技术事务的官员Abdullah Al-Darrab说,“这些监管工作不应由某个国家或某个机构独揽。”

美国官员则反驳称,互联网非常宝贵,不能随意处置,也不宜置于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机构控制之下。“那样有可能给互联网带来官僚主义负担,并扼杀其特有的创造性,”美国商务部官员、负责政府与ICANN联络的官员麦克尔•加拉查(Michael Gallagher)说。加拉查和其他支持ICANN的人士还表示,在要求扩大国际社会对ICANN影响的国家中,呼声最大的几个国家如中国、利比亚、叙利亚和古巴等都不是民主国家。他们说,让这些国家获得对互联网的控制权可能会有碍言论自由。

其他人则认为,互联网在向全球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生分化,这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坏处。上世纪80年代初发明了互联网域名系统的保罗•莫卡派乔斯(Paul Mockapetris)就指出,一些政府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人们对互联网的浏览,采取的方式就是封锁某些网站,让上网冲浪不再那么无拘无束。

ICANN域名的主数据库保存在13个“镜像”上,即13个能自动复制原始数据库任何变动的服务器。这样的备份方式让整个系统在遭遇攻击或发生故障时依然坚固无比。这13个镜像中有10个在美国,另外3个分别放在了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和东京。

维克西领导的一个非营利组织负责其中一个名为“F根”的镜像。ICANN没有给他任何报酬,也没有与他签订任何的合同。他维护的这个镜像安置在加州帕洛阿尔托一幢棕色大楼里的一间旧电报房的地下室里。

“F根”所在的建筑位于一家Walgreen便利店和一家画廊之间,看起来很不起眼,不过它对于保证互联网通讯的畅通却至关重要。放置在一个带锁金属箱里的服务器功能强大,它能将互联网域名转换为被称作“互联网协定位址”的一连串数字,帮助用户查找网页和收发电子邮件。维克西的中心每秒要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约4,000条指令。

高中时辍学的维克西是位很有天赋的程序设计师,20多岁时他帮助开发了现在应用于大多数服务器上的域名软件。现在他经营一家软件服务公司。1994年,30岁的维克西协助建立了“F根”,2002年他参与了对一次几乎造成所有镜像瘫痪的黑客攻击进行的打击行动,当时只有他负责的“F根”和另一个镜像幸免。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强化系统的方法,就是将13个镜像的数据备份到其他服务器上。

如今维克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他认为对互联网发展威胁更大的领域:这就是互联网的分化。

去年6月,维克西给居住在德国汉诺威的马库斯•格伦德曼(Markus Grundmann)发了封邮件,35岁的格伦德曼是位网络安全技术员。维克西希望了解有关开放域名系统服务器网络(Open Root Server Network)的信息,这个网络正是格伦德曼创立的。

格伦德曼起初还以为邮件是冒名写的。他不敢相信互联网系统的中坚人物维克西要和他合作。他对维克西说,因为不信任布什政府及其外交政策,所以2002年2月他建立了ORSN。格伦德曼担心如果美国想要袭击一个国家,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关闭”这个国家的域名系统,其军队和政府的互联网通讯就会瘫痪。

维克西说他对政治问题并不感兴趣,但是去年9月他同意和格伦德曼一起运作ORSN 13个镜像中的一个。维克西还将这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德国组织的网站链接放在了他的个人网页上。

这激怒了互联网程序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社团,维克西本人也是其中的重要一员。互联网创始人之一文顿•瑟夫(Vinton Cerf)在电话里质问维克西,“你脑子里在想什么?你让大家关注一个分化互联网的组织有什么好处?”

维克西说,他认为欧洲这些互联网组织可以让ICANN意识到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果美国监管的ICANN意识到用户有了别的选择,在行动时就有可能更重视全球利益。

另外12位电脑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来自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同意帮助这个新的域名系统运作。有6个欧洲国家近50个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现在都使用ORSN。

现在这样做只有象征意义,因为ORSN的域名目录和ICANN完全相同,ORSN的用户使用的路径也和ICANN系统相同,都连接至同一个网页上。不过ORSN并不创建或出售自己的域名。维克西说,如果ORSN这么做,他会马上退出这个组织。不过如果ORSN不同意ICANN的某个决定,它可以拒绝执行。

格伦德曼说,“互联网是美国政府的孩子,但现在孩子长大了,不能永远呆在家里。”

阿姆斯特丹一家名为UnifiedRoot的公司比ORSN走得更远。去年11月底,这家公司开始提供注册后缀的服务,后缀任由顾客选择,比如可以将.com的后缀换作公司自己的名称。注册后缀的价格为1,000美元,以后每年还需交纳250美元。

UnifiedRoot总经理埃里克•西伯特(Erik Seeboldt)表示,公司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域名系统,并与包括阿姆斯特丹Schiphol Airport在内的一些公司达成了交易。这些公司可以将自己的品牌用作域名,拥有arrivals.schiphol这类地址。UnifiedRoot用户可以进入使用ICANN许可的所有域名的网址,而ICANN用户则不能进入类似.schiphol的网址。

西伯特说,“我们希望让自由和创新精神重新回到互联网世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Tiscali SpA在欧洲拥有500万注册用户,它也是土耳其使用UnifiedRoot域名系统规模最大的服务提供商之一。

一些不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也开始动手筹划自己的互联网域名系统。中国用中文创立了三个域名──.中国、.公司、.网络,公众和公司可以在中国境内使用。

Minc.org负责人哈立德•法塔勒(Khaled Fattal)说,阿拉伯国家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也开始测试阿拉伯文的国家域名,这和ICANN系统的域名截然不同。Minc.org是一个致力于发展多种网络语言的非营利组织。

法塔勒表示,“如今并不存在一个全球的互联网,我们现在拥有的只是一个通行全球的英语互联网,这如何能满足成百上千万中国人和阿拉伯人的需要呢?”

ICANN对这些批评作出了回应。ICANN在12月举行的会议上决定让外国政府更多地参与决策,并加快了非英语域名的研发。

ICANN首席执行长保罗•图米(Paul Twomey)表示,分化反映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比如有些国家习惯于政府的强硬管理,而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则更信任私人机构。图米表示,“我们还是更看重互联网的效能,不过我们也要将其他价值观和其他语言融入网络,而且还要保证互联网是一个整体。”

对有些人来说,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负责国际事务的李广浩(音)表示,“我们希望ICANN能加快行动。”这个中心依据ICANN系统的标准在中国分配互联网协议地址,不过它也开发不受ICANN控制的中文后缀。

维克西表示他加入ORSN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那就是除非ICANN能更加包罗万象,否则,开发新域名系统的努力还将继续。他说,“我意识到这有可能会打开地狱之门,但我也希望这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如果有更多种域名又会怎样呢?'”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