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科技业值得关注的五个趋势

来源: 华尔街日报 2005-01-07 10:20:1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201 bytes)
2005年,我们认为科技业有下列5个趋势值得关注。(排列不分先后)

个人电脑(PC)价格战硝烟再起

我们在近期的专栏中曾经提到过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 Inc.)重振雄风,以及iPod的热销带动了Mac的销售,此文获得了读者的热烈反响。大部分读者来信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尽管在苹果电脑公布了下几个季度的业绩报告之前我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在我们收到的读者来信中,价格是一个争论的焦点。一些消费者本来打算放弃安装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PC,但一台崭新Mac电脑1,300美元左右的最低售价让他们望而却步,毕竟,戴尔(Dell)等公司出品的PC的最低价则要便宜得多。Mac电脑的忠实用户则反驳说,Mac虽然价高但却货真价实:而Windows电脑虽然有许多眼花缭乱的功能但全都华而不实,因此更物有所值。

“对价格怎么看”至关重要,但这种观点今年可能发生转变。据苹果电脑的新闻网站Think Secret及其他消息来源透露,苹果电脑将于本月的MacWorld Expo展示会上推出一款售价仅为499美元(不含显示器)的Mac电脑。如果这些报导属实的话,新款Mac电脑将给本已喧嚣纷杂的PC产业带来新的冲击。2005年PC价格战和往年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这回Mac电脑卷了进来,而以往只是Windows电脑内部之间的混战。

媒体和网络日志(blog)之间的竞争趋于缓和

博客(Blogger)撰写的文章使得那些大媒体看上去反映迟钝、处处被动,看看最近铺天盖地般对大选统计数据、总统候选人的诚信度、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洛特(Trent Lott)的言论以及石油换食品丑闻的报导吧。博客所写的政治性文章紧扣时事,有时会引起争论,而且往往富有文采,使得态度中庸的评论文章和文艺评论看上去就像是政治报告或书评文章的大杂烩。而业内网络日志能够以免费的形式为读者阅读大量报导提供一站式服务,而大多数对其独家报导引以为豪的媒体不可能也不准备这么去做。

尽管网络日志遭到媒体的抵制,但它却能鞭策媒体的发展。传媒机构可以强化他们的优势(例如更值得信赖、更具独家性、更加地方化或国际化)以及提高新闻报导水平(可以时常借鉴博客的创意)。博客还展现出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BBCNews.com的读者看到的东南亚海啸的报导和照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大型传媒机构甚至还可以直接和博客展开合作,例如聘请他们加盟或者出版他们的作品。上述这一切将给读者带来福音,甚至还有可能给一些大媒体注入新的活力。

搜索和广告将具有更鲜明的地方和个性化色彩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表示,在付费搜索的推动下,网络广告去年保持著快速发展的势头,广告销售额超过了2000年的历史纪录80亿美元。为了保持这种增长势头,以及向传统的黄页及报纸分类广告发起更强大的挑战,本地搜索工具必须加以改进。许多大型搜索引擎供应商现在都提供本地搜索,但搜索结果往往令人失望,而且难以找到适合的信息。但这个市场的规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例如,咨询公司Classified Intelligence近期发表的一份报告称,仅在旧金山湾地区提供本地就业、住房及其他广告的Craigslist就已从传统的报纸分类广告手中夺得了至少5,000万美元的收入。

虽然网络可以说是传播信息的一个捷径,但在满足用户地方色彩非常浓的需求方面却不尽人意。没错,你可以通过网络查到一家餐馆的地址或者去往某个指定区域的酒吧的线路图,但很难得到有关某个小城镇或地区的特色的信息,部分原因是过时的信息往往没有及时更新,而且描述该地区或者小城镇的信息往往是支离破碎的,而不是汇总在一起。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畅通无阻地交互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有重要信息存储在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中:手机里的通讯录,Blackberry里的电子邮件,个人电脑里的照片和邮件,iPod里的歌曲,TiVo里的数字电视节目等等。不少企业推出了诸多力图把这些应用融于一身的设备。例如,TiVo吹嘘其产品可以播放音乐或者在电视屏幕上欣赏照片;iPod音乐播放器具有图片显示和通讯录功能;手机的功能就更多了,但大部分功能都表现糟糕。

但没有什么产品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衔接,使用起来也不够简便,用户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令人晕头转向的问题。我们不知道谁能在实现无缝化衔接方面取得一马当先的优势地位,也不知道企业如何做到这一点,但巨大的需求摆在那里,人们对于目前的进展也是颇感失望。我们越发殷切地希望迅速而且轻而易举地通过大部分设备、在大部分时间里获得所需的各种数据,哪些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微软在台式电脑领域中的声望有受损的风险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微软(Microsoft Corp.)一直试图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微软的战果可谓是有喜有忧,近来有两件事让微软感到2005年形势严峻。第一件事是eBay Inc.表示将停止支持微软的Passport电子商务登录系统,该系统旨在通过存储消费者信息简化网上采购流程。虽然有些令人尴尬,但eBay的举动尚不会对微软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近年来微软的Passport一直就不是大受欢迎,而且,在和政府就在安全及隐私方面误导消费者达成和解后,微软就显得谨慎小心起来。但此事表明,微软力图把自己打造为一家大型电子商务中间商的目标实现起来并不顺利。

第二件事更具重要意义。微软IE浏览器独霸天下的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在全球范围内,IE浏览器已经有了病毒、间谍软件及各种网络垃圾“温床”的“美称”。就像Google Inc.基本上是靠口碑就打败了各种嵌入式搜索引擎那样,各种浏览器今年也将给IE浏览器带来强大的冲击。例如,莫博士就在上周的专栏中对Firefox大加赞赏(同时也认为Safari和Netcaptor值得称道)。莫博士指出,Firefox比IE更安全更先进,有许多简单易用的功能,是微软的浏览器所望尘莫及的。其他人士也持相同的观点,例如博客兼作家的巴特勒(John Battelle)就在展望2005年的作品中预测Firefox今年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5%。

IE浏览器市场占有率的下滑是否会对微软的其他产品造成拖累值得关注。许多用户放弃了IE浏览器是因为他们担心感染病毒或者受到间谍软件的监控。人们如在放弃了IE浏览器后发现网上冲浪的体验反而更好了,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考虑替换微软的拳头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有件事是明确无疑的:随著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电脑安全感到不安和失望,2005年对于微软的声誉来说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供稿并保留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