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时评:长达一月的涨势给了看涨方希望

来源: 华尔街日报 2005-11-14 10:47:4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425 bytes)
目前这一轮涨势持续的时间马上就快到一个月了,在各种因素难以推断的情况下,看涨一方赢得了优势。

这给那些炒作年末升势题材的人提供了不少后援:出色的市场领先者、季节末的顺风、不利消息越来越多时相对稳定的表现,等等。

这无疑都是些好消息。不过,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一轮涨势也不过是暮气沉沉的市场上固步自封的交易区间没有给看涨看跌任何一方足够有力支撑的又一次表现而已。

现在,既然基准指数已经锋头直指年末交易区间的高端,那么也就轮到看涨一方来揭示这轮涨势是否并不仅仅是一次典型的秋季抛售之后虽然有力但稍纵即逝的上扬了。

上周,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55点,收于10,686点,涨幅1.5%。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14点,收于1,234点,涨幅1.2%,距8月初刷新的2005年高点──1,245点已经不到1%的路程。那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33点,收于2202点,涨幅1.5%,今年合计下来总算又回到上涨局面。

对那些做好准备,只等年底打一场漂亮仗的投资人士来说,还有大笔收益等著他们去兑现。

率先启动这一轮涨势的金融类股依然处于领先地位。标准普尔金融分类指数从写下近期低点的10月13日至今,累计涨幅已经超过10%。相比之下,同期大盘涨幅只有5%。

金融类股中的证券经纪类股一支独秀,短短一个月就飙升15%,创出历史新高。这主要得益于庞大的股市成交量、繁忙红火的银行业务、以及──必须提及这一点──追逐绩优股旨在实现全年盈利的投资者。

道琼斯交通分类指数也不断刷新高点。

科技类股,连大型科技类股也不例外,都是股市的佼佼者。那斯达克100指数甚至刷新了52周高点,这在一些技术分析师眼中意义重大。

市场的步伐也令人称赞。前市一般波澜不惊,强劲的买盘往往在后市涌现,这通常都表明有机构投资者入市操作。

上周的涨势,尤其是周四的飙升,应归结为石油价格进一步滑落和债市收益率继续下滑的推动。毫无疑问这些至少算得上心理触发因素,但也只能在买家四处搜寻买进理由时才会有效。

几种股票指数一直走势平平,直到周四才开始飙升,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也是市场看涨的表现。

另外,虽说股市可疑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但大盘仍坚持不让步,也属于看涨的有利因素。这些负面消息包括Toll Brothers (TOL)的利润预警、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 CSCO)难以服人的预期、戴尔公司(Dell Computer, DELL)平淡无奇的业绩报告,还有令人心头沉重的恐怖袭击,等等。

看来,从这次小小升势的各个方面来说,都很难找到不利证据了。当然,何况我们还处在收益季节之后消息平淡的时期,一般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催化剂”,股票指数就会频频上探前期高点。股市前景,至少在感恩节之前的走势,应当是由策略性交易员和追涨的投资者所掌握的。

不过,投资者已经习惯于长期囿于交易区间的市态,总是在涨了5%之后就赶紧抛售,跌了5%又赶紧买进。这也会给大盘前景造成不少障碍。这些天的市场人气总是在股指小有波动的时候就迅速转向。

投资者调查和交易员心态指标所体现出的仅仅四周前人们的明显焦虑已经迅速发生改变,若不能说是直接看涨,也是对当前状况的满足。Ned Davis Research Crowd人气调查得出的看涨比例已经从36%跃升至60%。

这些情况在正反两个方向都有可能走过头,所以股市可能走出过分乐观的表现,然后面临重大的下跌风险。

看涨因素是否真的这么乐观,甚至把市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让每个人都对一次重大的突破殷殷期待,让顽固的看跌派垂头丧气,而最终却给市场当头一棒,让它再次走低呢?

一度涨得过头的科技类股正在慢慢成熟。人们对成熟企业的考察往往不会局限于公司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上描述的美好前景。科技公司也正在慢慢适应这种局面,大型科技企业正在走出低谷,向投资者派发更多现金。

当然,微软(Microsoft, MSFT)早在一年前就高调宣布,将派发320亿美元的特别股息。但这多多少少都属于一次性的行动,因为这代表著微软在占据市场垄断地位将近20年中积累起来的利润。

但是如今,大型科技企业越来越把写支票当成了一种日常事务。

英特尔(Intel, INTC)上周宣布,将股票回购额度增加170多亿美元至250亿美元,并将派息增加25%。虽然这类回购计划从来也没有一种保证,或者一份监督时间表,但其回购计划的总额达到了英特尔市值的1/6。最近一直落后于科技业同行的英特尔股票上周涨了5.4%。

思科系统虽然一直不愿定期派发股息,但上周发布的季度每股收益之所以能比预期高出1美分,也全都有赖高于预期的股票回购行动。

戴尔公司也一样,上个季度回购了14亿美元的股票,比业务经营赚来的现金流还多。如果不考虑向雇员派发股票期权产生的负面稀释效应,这笔回购按年度折算就相当于戴尔公司市值的8%。

根据这些大型科技企业走向成熟的种种迹象,展望这类股票前景时将本益比纳入考虑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以2006日历年的业绩预期来衡量,这三只那斯达克市场巨头的本益比约为15-16倍,只较大盘水平略高一些。

从更大范围来看,有一部分看涨人士认为,慷慨派发现金且积极回购股票的公司将是明年股东价值增加的主要来源。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策略师迪克森(Chip Dickson)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现金催化剂”,还拿出数据证明向股东派发现金的增幅(包括回购、合并和股息)与标准普尔1500指数的长期回报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