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投资逆境

来源: 华尔街日报 2007-03-08 14:25:4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6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华尔街日报 ] 在 2007-03-14 11:25:2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在Vanguard Group创始人约翰•博格(John Bogle)看来,人们是不能准确预测出股市的短线走势的,然而他自己在这方面的预测却每每中的。

2000年市场创下新高时博格看跌股市,而在2002年市场滑至低谷时他又对其看涨。如果你对最近股市的振荡感到焦躁和沮丧,那么博格会告诉你:微幅反弹或许不日将至。

•熊熊怒火。11年前博格做了心脏移植,最近他又接受了肩复位手术。

已是77岁高龄的博格依然老当益壮,每年要作60场演讲,而且他的第六本书也即将问世──《投资常识》(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这本书通俗易懂,我觉得它很快就会在股民中畅销,就像布顿•马尔基尔(Burton Malkiel)的《漫步华尔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和查尔斯•埃利斯(Charles Ellis)的《不做永远的输家》(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一样。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博格的热情,那似乎是一种永不熄灭的热情。实际上,他对指数基金和低成本投资的热情一年甚于一年。他坦言,“我喜欢玩转世界。”

在博格的努力下,Vanguard已成长为一家大型无佣金共同基金,博格本人大概也因此而获得了“圣徒杰克”的美誉。但今天人们一提到他,可能大多数人会想到他的另外一重身份──基金领域中最知名的批评家。对那些业绩表现不俗但收取佣金过高的共同基金,博格往往会把它们的管理人员狠狠训上一顿。

而对那些与之意见相左的人来说,博格作为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则为他们树立了教科书似的榜样。他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或许有他自己的道理。自从博格1996年卸任Vanguard首席执行长以来,他与继任者的关系一直不好,而且对公司出现的种种变化也一直耿耿于怀。

然而所有这些与下面这个问题比起来就都显得微不足道了,那就是每当在关键性的大问题上,“圣徒杰克”几乎总是对的。

•寥寥回报。我在2000年初的一个专栏中提到了博格的观点,他认为那年的股市很有可能是不平静的一年。2002年10月当我再次采访他时市场正值一篇萧条,他却告诉我,此时离开股市是愚蠢的做法。这两次预言后来都应验了。

对于如今的市场前景,博格似乎显得有些信心不足。他建议投资者要弄清自己应该采取哪种资产组合形式。他还指出,就眼下来说最好是按兵不动或是适当减持,股市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投资回报不会太高。

博格预计,未来十年中股票投资的年回报率平均在7%左右。之所以得出这一结果,是因为博格把市场行为分成了两部分:投资性回报和投机性回报。

投资性回报计算起来很容易,只要把2%的派息收益与市场的长期收益增幅(年增幅约为6%)相加即可。然而由于市盈率的变化,最后的结果并不是直接相加得出的8%,而可能会稍有偏差。

这就是市场的投机性回报,与市盈率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博格说,它将在今后十年中减少投资者的收益,因为今后十年中过往12个月的往绩市盈率可能由目前的17倍降至更为常见的16倍,而这就降低了未来十年中股民的投资回报,年均回报率因此由8%降至7%附近。

这也许还不算什么,真正让你感到“残忍”的是还要纳税、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及那些恼人的投资失误。计算收益时这些都要从投入成本中扣除,而这些因素加起来有时甚至比最初投资成本还要高出三倍。这也就是为什么博格一直推崇指数基金的原因,低成本、纳税比例相对较低正是它的特点,这也确保了投资者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

虽然博格一直倡导指数基金的投资策略,但最近他的投资理念出现了一大变化:他越来越热衷于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投资,部分原因在于他不仅预计美元将继续走软,而且认为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立场也呈逐渐软化之势。

他建议投资者可以从国内股市抽出不多于20%的资金投向海外市场,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各占一半。但鉴于海外股市近来形势一派大好,博格建议投资者还是应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他打了个比喻,“如果有人想一下子从0%拿到20%的回报率,那么让他花两年时间去完成这一过程吧。”

Jonathan Clements

(编者按:本文作者Jonathan Clements是《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Getting Going”的专栏作家)

中文网络版供稿并保留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