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之前中国官场慎为先?

来源: 华尔街日报 2007-01-22 14:19:5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695 bytes)
既没有电视竞选广告,也没有各种筹款活动,但在中国共产党新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今年年底召开之前,以其为目标的政治角逐已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云集党内精英的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将基本决定未来五年中国的各项大政方针。

中共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的会期尚未公布,据估计应在今年11月左右。虽然离现在还有一段时间,但各方在会前酝酿阶段的各种动作已在中国政界制造出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气氛。各种利益团体和决策人士纷纷调整战略,他们还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今年要想做成某些事难度可能会比较大。

一些外国企业也开始发现,在投资、收购或申请许可方面通过审批的速度慢了下来,而且比以往困难,政府机构变得更谨慎了。在某些领域这种情况可能更突出,比如那些政府认为加剧经济过热的行业,特别是房地产。

DLA Piper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律师马鸿基(Matthew McConkey)说,现在不是鲁莽行事的时候。大家都有点屏息以待的感觉,大家都不想现在贸然行事、以免因为(局势明朗)以后发现不妥而后悔。

在中国官僚体系下,党内集体决策的特点日益明显,考虑到这一点,眼下官员们越来越瞻前顾后的表现就不难理解了。虽然中国官员并不直接对公众负责,但为保住自己的官位乃至获得升迁机会,他们还是很注意取得其他官员的支持。就像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下政客们在争取连任时所做的那样,这些官员现在考虑的是让他们的支持者放心,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致命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一届,代表人数目前在2000名左右,这些代表都是中国权力最大的人物,他们要在会上阐述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并决定党内的人事任免。上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十六大)是在2002年11月召开。那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在那次大会上,现任中共领导人胡锦涛接替江泽民担任党的总书记。胡锦涛现在还是国家主席和国家军委主席。

胡锦涛和江泽民的这次平稳有序的权力交接在中国当代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这之前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权力更替一直伴随着大起大落和剧烈的冲突。在今年的大会上,预计不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胡锦涛、温家宝及中国领导层集体目前尚未面临明显的威胁。

在2012年的下一届大会之前,他们的地位不大可能被动摇。根据中共前不久制定的有关干部任期的新规定,到2012年之后,胡将不能继续担任国家主席。虽然党内并无类似的严格规定,但到那时胡将年满70岁,而之前中国其他高级领导人在这个年龄左右大多都已隐退。

这种局面意味着,观察家们将着力解读今年中国政坛的各种安排和动向,以便寻找胡锦涛在为自己选择接班人及为自己人将来继续发挥政治影响做铺垫方面留下的蛛丝马迹。

目前阶段,观察家们在这方面恐怕还找不到多少可以参考的东西。胡本人是中国上一位真正实权人物邓小平多年前“钦定”的人选,但在中国今天的权力版图上,已经不存在具备邓公当年那种权威的人物了。

香港城市大学政治学家郑宇硕(Joseph Cheng)说,胡锦涛和温家宝一直在巩固他们的权力,他们肯定希望在重要位置上安插自己的人。

他说,他们在现行政策中更多地强调消除贫困,对沿海发达省份的支持减少了,这一政策走向为他们赢得了某些支持,民心可能会倾向于他们这边。

高层的动向对下面的各级政府和行政机构领导人及大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也会有影响。大型国企负责人通常也是由中央任命的。在这些大型国企干得好的话,他们往往能被提拔到省级政府领导岗位或其他高级别政府职位上。

相反,那些失宠的人就只能被淘汰。去年中央在上海进行的一系列调查最终导致上海市委书记以及几位当地商界名人锒铛入狱。这次行动被普遍视为是胡锦涛政治实力的一次展示,它表明,胡锦涛已有能力让其政治对手退出重要地盘,自己重新掌控一个长期对中央不大尊敬的地方政府。

不过,对于政治压力将给这些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现在还不能简单得出结论,而且,或许这些企业也不会变得处处保守。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为例。它是香港上市公司中海石油(Cnooc Ltd.)的母公司。中海石油两年前曾试图收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但未能如愿。今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产量数字很让人失望。

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掌门人或许会因此决定斥巨资到海外收购油田,以提振公司的产量以及为本人的政治前途添砖加瓦。

政治格局的不确定并不意味着政府的日常工作将陷入停顿。今年,中国将在立法方面有一系列大动作,计划颁布的法律就有《反垄断法》、《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等。另外,在金融领域中国政府也在实施改革。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政府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也让企业界人士有了难得的向国家高层人士争取政策支持的机会,他们可以向会议代表游说反映情况、使他们的意见有机会写进代表的提案。

而对希望扩大对华影响的外国人来说,现在或许并不是寻求支持的好机会。许多分析师认为,上个月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Henry Paulson)访华的时机并不好,中方主要会谈代表所处的境遇并不适合推行鲍尔森所希望的政策调整。鲍尔森希望中国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为美国进口商品拓展更大市场。

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说,对政治时间表应予更多关注。如果作出让人们感觉是在向外国人让步的举动,那可不是显示你(对国家)忠诚的最好途径。肯尼迪曾著书论述在中国游说的问题。他说,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商人和外交人士都需要转变他们的行事风格。

他说,(中国)政治气候的影响强化了这样一种理念,那就是:在中国游说要想获得成功,你必须向政府展示一个能实现双赢的方案。你必须表明,你希望中方做的事情对中方自己也有利。

Andrew Batson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