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老人王士倬

来源: 娓娓 2009-10-31 01:21:1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24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娓娓 ] 在 2009-10-31 05:34:5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王士倬先生自传封面图

前两年,我在网上看到有关王士倬老人的自传正在出售,我远在美国,至
今没有弄到一本来拜读。但那条小消息,使我这两年常忆起八十年代,陪
伴父亲探望王伯伯的往事。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很多海外的华侨纷纷回到阔别数十载的祖国,
访亲探友,一时间成为北京百姓街头巷尾的大话题,但有亲人或友人从海
外来访,胡同里可谓家喻户晓,而街道里的办事处必要严严地问个彻底,
时时来测,又要登记注册出入时间等等,不一而足。在众目睽睽之下,主
人根本不可能对远方的来客婉言留宿,甚至没有条件留下至爱亲朋在家里
亲亲热热地吃顿像样的饭。时过境迁,光阴度到八十年代,海外来人已不
再是新鲜事,访客出入亦属寻常,邻里们也不再稀罕,更少了登记和盘询。
这时,我家来了一位皓首稀客,他的名字叫任之恭。当年,任伯伯再次不
远万里回到中国,特别在北京安排出时间来看望我的父亲,此前他已多次
回国讲学和访问,但因种种原故,总未能成行到访。他见到我的父亲这天,
两位老人间曾几度无言以对。几十年流逝的人生里,虽然他们各自生活和
工作在两个国度两种文化中,但时间和空间里承载着的却是两颗存有共识
的热爱祖国的心。走前任伯伯告诉我父亲,王士倬从监狱出来有几年了,
并留下了王伯伯的电话。

父亲送走了任伯伯,几番周转在电话前。那日看着踟蹰的爸爸,感到时间
似乎特别漫长,终于父亲拨通了王伯伯家的电话。老人们很快约定见面的
时间,地点定在王伯伯的家。翌日我为爸爸叫司机备车的时候,爸爸已经
整好装束只待出门了,还是那辆老奔驰,载着我和爸爸来到了王伯伯的家。

那时的爸爸在历经劫难之后,已是一位情感趋于脆弱的老人,在去王伯伯
家的途中爸爸一直很激动,双手叠握在拐杖上。我劝爸爸说:就要见面了,
不要太激动,小心您的血压。爸爸侧身攥着我的手,默默颔首。

汽车载我们来到王伯伯家门口,如果没有记错,那院门是两扇绿色而单薄
的门。我搀着爸爸的臂弯慢慢走进王家的院落,届时王伯伯已经候在屋门
首翘望了。紧握寒暄之后,两位老人默坐着。良久,王伯伯一句:“ Hi,
Skinny !”打破了这久别数十载的沉默,他们爽愉地大笑了,父亲的笑还
是那样的俊朗,而王伯伯的眼中却闪着一丝对往事的依恋。愣在一旁的我,
这时似乎看到岁月沧桑在他们眉宇之间瞬时尽过。王伯伯的脸对着我,食
指和中指并拢,诙谐地挥向爸爸说,他还是这样清瘦,这是我们几个人当
年在船上给他起的绰号,那时的他真年轻。

一九四一年,父亲和王伯伯,与周至柔(国民党第一任空军总司令)、毛
邦初(曾经的空军副总司令)、依复恩(蒋介石私人飞行员)等人,组成
七人航空器材小组,随宋子文赴美工作数年。在赴美的远洋轮甲板上,他
们七人一字排开,留下了难忘的历史合影。赴美后,他们在一起有过很多
工作和生活上的雅趣和见闻,这些有待以后有机会分文再叙。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父亲和王伯伯在航空界共事,那时的中国航空事业从
民用到军用正方兴未艾。一九零五年生于江苏无锡的王伯伯,当时正处于
青中年三十多岁,而我的父亲还很年轻只有二十几岁。老人们回首往事,
令我知道那个年代的王伯伯已经在中国的航空和教育等界广为人知。王伯
伯前半生担任过的职责很多,从在北京清华大学做教授到美国航空办事处
当主任,再到历任多处的总工程师职务等等,他的前半生曾经很充实、很
奔忙,也很有创新;此外那个时代的他也很尽兴地享受了自己的事业和家
庭人生。他有自己的研究,更有出人头地的累累成果。

四十年代中期,王伯伯从美国再度回国工作,于一九四五年由李博林创办
的贵州大定飞机发动机厂,聘他为该厂厂长。四六年,他便研制出中国首
台飞机发动机。同年底,中国第一批使用国产发动机安装的飞机试航,从
四季如春的昆明起飞,直达南京,在那朗朗晴空下,这架在中国诞生的飞
行赤子安然降落,它是中华飞机制造业的头子,王子般地引人注目。这次
首航,为中国航空史揭开了全新的一页。届时我的父亲正在空军飞机制造
厂任厂长。那个八十年代于今已走过近三十年的造访,让我饶有兴致地目
睹和聆听了两位在中国航空界佼佼者的促膝畅谈,他们谈当年军民两界飞
机制造业的旧景,谈技术的优劣,谈如今和当初飞机制造业的发展,谈他
们共同认识的人,谈当年在业内投资方的同与不同而使飞机研究制造得以
成功与否,以及国民党时期因贪污腐败让资金在制造飞机的关键时刻不能
到位的无奈,等等等等······

陪爸爸造访王伯伯那天,我记得王伯伯笑说起当年人们议论宋美龄的“奢
靡”,关于这一点,王伯伯道来一则小故事,令我听来很是新鲜。他说,
他们当年制造飞机,机身用的是胶合的木板,那胶里有一种原料需要从牛
奶里提取,工业提取后的牛奶就不能再喝了,一般是当作废液给倒掉,自
从宋美龄参观王伯伯就职的飞机制造厂后,觉得这样倒掉提炼后的牛奶很
可惜,就提议把牛奶送到委员长官邸,用来沐浴润肤。所以当他听说人们
指责宋美龄用牛奶洗澡的舆论时,他的解释为第一夫人解了围。当然,这
牛奶也没有提供多久,因为宋美龄的皮肤不适于牛奶浴,不久也就作罢了。
父亲和王伯伯的对谈,还有一桩小故事和宋美龄有关,我忘记他们提到的
是哪一位叔叔或伯伯的名字了,总之他也是当年和他们一起在航空界的同
僚,王伯伯笑眯了眼,用幽默而谐趣详装诡谲的语调对我说,那位“仁兄”
第一次参加委员长的宴请,私下里误把我的母亲认做为委员长的夫人宋美
龄,宴会后大家来到当年我父母家小憩,甜点咖啡之后大家再次笑谈了这
个小误会,从此我的母亲有了个被他们谈笑打趣的话题。

王伯伯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赴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航空工
程硕士学位。学生期其间曾两度与任之恭伯伯同窗。在美就学期间,王伯
伯与享誉世界的著名空气动力学的学者冯·卡曼结为忘年莫逆之交。三十年
代,王伯伯就任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期间,曾为清华拟定考题、判卷,
并遴选出国留学生。有一年一位学子的出色考卷吸引了他的视线,那正是
青年学生钱学森的考卷。此后,他与王助、钱昌祚一起担任钱学森留学美
国前的导师。青年钱学森后来也是在王伯伯的建议下从麻省理工转到加州
理工从师冯·卡曼。也因为这个建议和推荐,日后钱学森得以有机会和冯·
曼合作发表了几篇著名的论文,一举轰动了当时国际间的航空界,他们研
究的成果后来被科学界称为钱·卡曼公式。可以说,钱学森早年的成就,和
王伯伯这位伯乐息息相关。

时过境迁,老人们在八十年代对中国航空界的对话场景,似乎还在我的眼
前。那一天,随爸爸造访王伯伯的时间飞逝着,转眼从午日高照到了傍晚
日落,他们尽兴地聊过易帜前的事业和过往,最后自然也提到四九年以后
的人生。

五十年代,王伯伯承受了不白之冤,当初没有什么名目就被关进了监狱,
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一九七六年才被假释。而真正给予他“平反”
的时间从一九八零年才开始。届时起,未久成为社会正常一员的王伯伯,
作为国务院的参事领取一点薪金和享受公费看病的福利。二十多几近三十
载的狱中狱外受监视的人生,当初关也无名后来放也无矢,一代航空制造
和教育名流就这样走进了暮年。

在那狱中的日子里,王伯伯被关押在一间仅六平方米的狱室,不记得他说
过那墙上有可以望到天空的窗子,牢饭每餐从门上的切口送入。在这间狱
室里,王伯伯对生命存有坚强的信念,逆境中坚持自修太极拳。在那六平
方米的狱室,他让太极在心中和体外流转,让那个小空间里的他,在精神
上与大千世态广袤宇宙连为一体。太极的境界使他不但强健了体魄,更使
他的精神没有因为长期的关押而沉沦。在他出狱担任国务院参事一职以后,
听说中国航空界正在着手编撰《中国航空史》一书,兴奋异常的他,在临
界八旬高龄之际,自告奋勇协助编写。

八十年代的王伯伯,看上去,清癯而苍白,体态笔直而从容,他和我父亲
高矮差不多,总有一米七八左右吧,头顶几乎无发了,余下的头发疏落在
脑后,但是打理得很整齐。穿一件有领的白色短袖的确良上衣和一条浅色
长裤,鞋是老式黑色的开口布鞋,他说,除了眼患微疾以外,在他几近耄
耋的年龄里健康尚可。

天色渐晚,八十年代的那一天,两位老人依依告别,临行王伯伯看着我,
和父亲念起有关孩子的事。令王伯伯欣慰的是,他有三个儿子得以在文革
前大学毕业,连他的长孙在我们造访的当年也大学毕业了并且留在大学里
执教。

和爸爸一起告别王伯伯后,夜幕已深深降临。是夜,那条藏着王伯伯一家
的街道,阒静安宁。我们才离开的那座四合小院,静谧地掩蔽在绿树成荫
之中,暗夜使树冠看起来像把大伞。当年的我默默冀望着,这把大伞能够
保护王伯伯和我父亲这样的诚恳之人永不再受非人的虐待,但愿王伯伯可
以在这伞下颐养天年。

王家的小院,房屋相互通联,厨房浴室均备,后室的小木梯通向屋顶的阳
台,日间我抽空各处浏览,看见他们家自养的花草正随风摇曳,未知这些
美妙的生命和什物,可懂得这世间空间里,今天有两位老人倾心长谈了有
关中国的航空事业和它历史的回顾?又可因听懂了它们主人的故事而在唏
嘘?

爸爸对王伯伯的成就和为人非常敬重,在回程的车里爸爸对我说到另一段
往事:四十年代初,王伯伯在美国时,与钱昌祚、刘敬宜、朱霖四人,接
受以毛邦初为首的航空委员会的领导,从事航空技术鉴定及研究,因而他
们四人被称为中国航空界四大金刚。当我听完后立刻有个戏想,四大金刚?
怎么好像是个武侠故事?我开始闪念般编想起江湖故事来。后来我又快速
计算出当年的王伯伯正是从青年走向壮年的阶段,时间和机遇都在他的手
上,可谓前途无量,事业正酣。旋即我则联想到他五十年代后的际遇,一
时间如同看到高翔的雄鹰在空中断翅,英勇的士兵在酣战中折戟。思绪一
碰到这里,我便无法再找回那戏想和编汇那四大金刚的江湖武侠故事了。
四大金刚这古老的术语,曾闪现了一代航空精英的辉煌和他们作为时代宠
儿的自律,可惜无论易帜前或后的中国,都没能给他们一片够长久和够扎
实的科技研究开发的空间及时间,历史没有让这些堂堂的中华男儿一展长
才。何时的我们才能有中国的“波音”?

一九九一年,王伯伯溘然长逝。同年我的父亲正被癌症袭击。一九九三年,
父亲也离开了我,离开了这磨难了他小半生的人世。父亲走后,每当我回
想那次陪同他老人家造访王伯伯,都会为那天的每一段故事感到或激励或
惋惜······ 今天在动手写此文时,我曾冥想:在彩虹的另一端,这些年来
父亲可曾与王伯伯在天堂那纯净的空间里再次相遇吗?这一次,他们又将
促膝畅谈什么样的主题呢?

我祝福父亲和王伯伯在天的正气之灵,祝福他们这些在前一个世纪里无论
身在中国抑或在外国都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的科技精英们————愿他
们的灵魂安息,愿他们的英气和精神永存,愿他们早年起步的事业在未来
的祖国终将后继有人。

中国是个领土和人口之大国。眼下,就在我倾心书写此文的同时,我不时
遥想太平洋彼岸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它历史悠久人心灼热,它从来不乏
人才涌现。正如这些聪慧曾经活跃着努力着的中国航空人,他们需要的无
非就是明畅的政法,以保障他们纯洁的科学研究和制造过程中的良性作业
环境而已。

有了这个环境————中国人,完全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尖端的航空业!



所有跟帖: 

同纪念,谢谢娓娓的美文! -Loveforever1314- 给 Loveforever1314 发送悄悄话 Loveforever1314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05:32:49

同纪念,音乐有气氛.... -小得- 给 小得 发送悄悄话 小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09:53:05

可以考虑出版回忆录,或者名人轶事.谢谢分享 -阿尤- 给 阿尤 发送悄悄话 阿尤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20:29:03

谢谢小永爱小得和阿尤,金秋平安。 -娓娓- 给 娓娓 发送悄悄话 娓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3/2009 postreply 20:12:36

回复:纪念老人王士倬 (图) -seaborn- 给 seaborn 发送悄悄话 seaborn 的博客首页 (108 bytes) () 11/04/2009 postreply 11:22:4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