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之恋(图)

来源: Yicasso 2009-01-17 17:52:2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483 bytes)






雪之恋
Yicasso

    时值隆冬,爱德荷的街上和田野都铺满了厚厚的白雪。气温在零下十几度,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朋友两岁的儿子似乎天生喜欢雪,在外面不让人抱,最喜欢往那些没有被清理的积雪上走,高一脚矮一脚,踉踉跄跄,裤子弄得湿透,小脸冻得通红,觉得还没玩够。我小时就没这么“幸运”了,地处四川盆地的家乡每十年也难得下一场雪,当然也经历过一两次。记得冬天半夜里听见外面时有叭叭的响声,后来才得知,那是竹林里发出的,竹子承受不了越来越重的雪,断了。第二天早上早早起来,看着外面白茫茫一片兴奋不已。兴趣怏然地走在院坝的雪地上,用手抚摸那泡酥酥的白雪,有时抓一把放在嘴里品尝雪的味道,冰冷,酥脆。那时没有相机,所有的体验都留在了记忆里。

       

    读美院时跟全班第一次到大凉山采风,遭遇了一次意外的大雪。那是四月的一个早上,我们一行五十人乘着朝阳向山上爬行,黄昏时在半山腰的一个牧羊人过夜的牛圈屋里住下,屋中间烧起一堆篝火。累了一天,大家昏昏入睡,也顾不得脏和臭了。第二天早上五点过,不知谁喊了一声“雪!”,惊醒了每一个人。大家纷纷走出屋外,外面正飘着鹅毛大雪,地上已铺上了半尺多厚,满山遍野一片雪白!这是令人兴奋的一刻,一些人用雪洗脸,一些人开始玩打雪仗,更多的人是用相机留影。看着人们如此兴奋,带路的彝族青年淡然地说,这在大凉山是家常便饭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回校后创作了两幅油画,题名为《雪之恋》。一幅画的是一个彝女背着背篓行走在有风的雪地里,另一幅画的是一头牛驮着几袋沉甸甸的粮食走在雪地里。调子呈蓝灰色,阴冷,但有锲而不舍的味道,喻示人生活在逆境里的精神。

    古今中外文人都有很多咏雪的不朽诗篇。英国作家华兹华斯的《初雪》,活脱脱地勾画出了一个雪花静静飘落的画面,而雪橇的铃铛和孩子们的欢笑声给寂静的冬天带来了生气。华兹华斯给人呈现的,是雪的柔美,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毛老人家的《沁园春. 雪》,描绘的是深冬的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呈现的是雪的壮美,霸气。显然,老人家是以一代枭雄的姿势想把如此江山据为己有,雪只是借喻而已。 

    我喜欢初雪时雪的轻柔,那薄薄的毛绒绒的雪花预示着真正冬天的到来。在我看来,没有雪的冬天,感觉不像真正的冬天,一如没有雪的圣诞节不像真正的圣诞节一样。大自然变换着四个季节给人类展示和奉献她的美丽,能代表冬天美的,当然是白雪了。我喜欢隆冬时雪的厚重,那厚厚的白雪,把大地遮盖得严严实实,只有树,河流和房子透出厚重的深色。那巨大的黑白反差,使大地看起来像无限延伸的立体水墨画。孤寂,沉静,清丽,空旷。我喜欢晚冬时的残雪,天气渐渐变暖时,厚厚的积雪开始融化,东一片西一片地留下了不规则的白色形状。这时季节的杰作是,用去减白色的方式在大地上尽情地画着图案丰富的装饰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待到白色减尽时,春天就来了。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8226;  舞台设计(图)
8226;  文艺复兴节--生活场面(图)
8226;  文艺复兴节--移动的古典肖像(图)
8226;  文艺复兴节--公园场面(图)
8226;  最美的落基山秋色(图)

所有跟帖: 

好一幅幅浓情水墨,爱S这些图了,文字也好,谢谢分享:) -安静- 给 安静 发送悄悄话 安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8/2009 postreply 00:55:41

美图美文,欣赏! -Loveforever1314- 给 Loveforever1314 发送悄悄话 Loveforever1314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8/2009 postreply 06:33:59

谢谢二位美女称赞! -Yicasso- 给 Yicasso 发送悄悄话 Yicass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8/2009 postreply 11:23:44

宛如水墨画一般,非常有意境:)) -小得- 给 小得 发送悄悄话 小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8/2009 postreply 20:55:5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