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武斗”——三线往事系列    作者:枫叶散人

来源: 枫叶散人 2016-04-02 20:40:3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407 bytes)

武斗——三线往事系列

      文革期间闹武斗,贵州、安顺、还有俺们大山沟里的三线工 厂都卷入了。什么“捍三红”派,“117”派,“四一一”派,都说自己才是捍卫毛主席党中央和无产阶级大革命的铁杆正宗真神“造反派”,别的都是反动派、走资派和地富反坏右派。几个革命派之间彼此相互攻击,文攻武卫,从早期的口诛笔伐大字报,迅速升级到制作冷兵器,直至夺取当地武装部门甚至军队武器,肉体伤害甚至杀死对方的战斗,偶尔还打的挺凶。如果你看过某良心作家写的伤痕文学《枫》,就会从中大体知道文革和武斗是怎么回事了。当然,从今天披露的史实记载看,贵州地区的武斗激烈程度远远比不上四川的几场著名战役(注),其规模惨烈程度都惊动了京城皇宫里的先帝。据说他老人家都激动地对人说:“武斗全国都斗不过四川,至于清华。北大,不算数。它那里双方都有一万多人,有电台指挥,真枪真炮。”

       你今天还千万别问我,文革当年人都疯了吗,咋干出哪样疯狂不理智和愚蠢野蛮至极点的荒唐事儿?您得自个去翻看咱这东方古老华夏5000年文明史,慢慢体会吧。

       不过,尽管文革时期厂里的武斗规模不如《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电影里那么精彩,那些枪啊炮啊的,对我们这些正处在“七八九,烦死狗”淘气淘到讨狗嫌年龄的孩子们,已经是极大的好玩刺激了。

      一天清早,我跟平常一样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背书包去学校上课。到学校,爬到三楼才发现早来的同学都聚拢在教室门外面 ,却不进去。我也挤扒到教室门口,探头往里一看,吓了一跳:教室里面铺的全是地铺,门口架着一挺支着三角架子的重机枪, 红缨枪和步枪等各种冷热兵器靠在教室四圈墙上。原来是“捍三红”造反派的队伍不知去哪里保卫毛主席革命路线,半夜“征战”归来,把我们学校教室给征用成“临时军营”了。正在穿衣裳的重机枪手居然是俺另一个大哥——我大伯女儿的丈夫,海军复员军人——我们东北人也叫大哥,估摸比叫姐夫亲近些。

       嘿,以后的两天里,我吹牛皮的本钱大大的膨胀——哪想我不但亲眼见到了《南征北战》电影里解放军在摩天岭上把蒋匪军扫得屁滚尿流的重机枪,而且重机枪手还是我大哥。

       小孩子不懂事,觉得打仗好玩,大人可知道凶险。有几次半夜,外面武斗枪声响起,老爹不在家,因为是干部到单位值班去了,家里就剩俺娘和三小孩子。老娘吓坏了,赶紧把我们从热被窝里揪起来,睡眼惺忪的就都给塞到床底下去了,说是怕流弹。

       形势最紧张时期,为了自卫,老爹曾从厂里拿回一支红缨枪。两米多长的钢管,前面接着一节尖枪头,说是红缨枪,其实没有红缨,准确地说应该叫铁梭镖。三线工厂都是重工业机械加工厂,造些比当年红军井冈山暴动时“两把菜刀闹革命”更强点的冷兵器是小菜。红缨枪平时竖在门后,以防万一,其实直到武斗结束,社会秩序恢复正常也没有用上,最后上缴公家了。

       记得造反派们还把几块大钢板焊接到一辆汽车上,居然就成了一辆土坦克,开到大街上去了。几个造反派在上面挥舞着枪棍,耀武扬威。

       小孩子平时没事,文革武斗闹得人心慌慌的,老师作业又不怎么管,我们撒欢地玩,享受了一个贫穷却快乐的少年儿童时代。厂里一开批斗大会、给走资派戴高帽、游街,就到处都可以看到我们顽童围观嘻戏和在人群中挤进钻出的影子。 

       其实,文革、武斗是国家民族的一场大灾难。数百上千年积累下来的历朝历代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或被砸烂毁灭,或被付之一炬,以致于有文化名人说出“还不如当初让八国联军鬼子抢了去,放到外国博物馆里,这样至少东西还在,如今的我们和后代还能看到”这样悲愤至极的气话来。更有无数的人精神肉体受到冲击和迫害,许多人落得个死于非命。(见《文革时期被毁灭的文物》http://bbs.tianya.cn/post-no05-194234-1.shtml)

       记得一天清早,厂里架设在一栋高楼上的高音大喇叭开始广播,说反革命分子某某某跳楼自杀,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那栋楼离我们家很近,又正好是在上学的路上,于是我们几个一起结伴上学的小伙伴决定顺路去看看。

       清晨凉爽的空气中弥漫着自然界的清香,毕竟这大山沟里工厂和家属区周围都是田野,刚刚冒出山洼的太阳,让大片的稻田地里升起淡淡的白雾。

       自杀的人是从一栋单身职工居住的四层红色砖楼楼顶跳下来的。我们走到离现场不远,就看到前方地上有片薄席盖在地上。清晨时分,边上只有一、二个过路人草草看一眼,也就默默地走开了。

       我们几个小孩小心翼翼地走近前去。到了跟前,能看出旧凉席下盖着的尸体把凉席支撑着的样子,看不到下面的人,从凉席和地面接触的缝隙下,渗出来的一滩已经发黑的血污,估计那该是人脑袋部位。

       七八岁的男孩子,无忧无虑的年龄,似乎对凉席盖个死人没太多的思考。当时看过也就过去了。后来上大学期间开始出现了反映文革的“伤痕文学” ,在读到小说《枫》中那段“丹枫跃出了最后的一步…… 一片死寂。楼下传来一声沉闷的声响,象是一麻袋粮食摔到地上。”我立即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看到的那个旧凉席下盖着的尸体,把凉席支撑着的样子,和从凉席和地面接触的缝隙下,渗出来的一滩已经发黑的血污……

       如今的我,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又或许终于明白了生老病死的涵义,心底十分的敏感和脆弱起来,听到邻居家猫狗的不幸遭遇都会跟着难受半天。

       人啊,得给逼到什么样的绝望境地,居然就把自己给从四楼顶上扔下去,让凛冽的寒风撕打自己的面庞,掀翻自己的衣裳,让坚实的地面把自己砸成血肉模糊的一团,全不顾亲人朋友爱人的伤心难过、养育之恩父母悲恸欲绝和永远的心碎心痛,再也见不到太阳的升起,月亮的落下,再闻不到鲜花的芬芳,小草的清新,再听不到小鸟的叫声,孩子的欢笑 ... ...

       惨啊。

       让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真正的成熟起来吧!

       愿野蛮,愚昧和落后不再如恶魔一样地纠缠我们的灵魂!

       愿天佑华夏子孙!

     (完)

       ——注:全国最大一场武斗是1967年7-8月间在重庆发生的杨家坪武斗。出动军舰、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死亡1170人,失踪600余人,共受伤3000余人,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谢家湾地区作為主戰場,大受破壞。 后经林彪、周恩来直接干预才停止。重庆武斗中甚至使用了军舰,涪陵地区武斗因为当地驻军介入炮舰轰击城区,完全是正规战争的打法。几万贸派红卫兵退入川东名寨栗子寨,对抗正规军的打击,最后全部宣布缴械撤走。重庆市沙坪坝区现有全国已知保存最为完好的红卫兵墓群。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