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屯(4): “小魔头”昌子和他的父兄们

来源: 西洋东镜 2014-09-27 11:03:0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925 bytes)
 昌子来上学时九岁,比桩子和小机灵那一拨小好几岁。但他个子不小。那主要出自遗传吧?只要看看他爸和他在队里的两个哥哥就知道了:个个都是一米八往上的个头,身板笔挺,膀大腰圆力不亏。他爸老曾头是队里有名的庄稼把式,干什么活都是一等一的漂亮。只可惜他也是队里最大的“黑鬼”:另外几个属“黑”的都是“坏分子”之类,惟有老曾头的帽子是“历史反革命”。虽然他也是在日据时代被从河北强迁到东北的贫苦农民,却因为才二十多岁就被任命为“开拓团长”(相当于后来的村长吧),所以在文革时被戴上这么顶帽子成了“黑鬼”。因为这个“身份”,队里从来不安排他带知青干活。他很少和知青来往,我们也不敢和他搭讪。直到回城后才听他女儿就是昌子的姐姐告诉我们(昌子的一个姐姐后来嫁了个上海知青,成了上海媳妇),他那时经常在家里说,那些知青可怜啊!比我们当年来东北时年纪还小,都是些孩子啊!这些话要是在当年被披露,肯定是罪上加罪,够把他斗上好几场的。昌子的营养状况肯定比和他同龄的娃儿们要好,穿着也比别人整洁,可见他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那不单因为老曾头的庄稼活是队里公认的好,更因为他的两个大儿子是在县里挣工资的,除了昌子和他的小姐姐还在上学,家里还有两个比我们大的儿子和三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闺女,都在队里干活。一家九口有六个全劳力,干活挣工分的劳力多,吃闲饭的人口少。而且昌子他妈又是个能干的半老太太。家里后院的菜畦果树打理得郁郁葱葱,前院的烧柴堆得齐齐整整。房间扫抹得窗明几净,儿女们穿出来的衣服也是干干净净。

      
老曾头送昌子来上学时当着他的面和我说过:这小子淘。他要不好好念书,你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别惯着他!可上面有四个哥哥和四个姐姐的老末头小昌子实在还是个被宠坏的孩子,在学校几乎就是个“小魔头”:好好上着课呢,他想着了抬腿就走。问他,不是喝水就是撒尿,反正就是“墨索里尼”,让老师也没办法。至于招大的,惹小的,那是家常便饭。不过惹哭了小的,招来了大的狠揍,他也只是抹几滴眼泪就没事了。从来不会去向哥哥姐姐告状,仗他们的威风。有次我正上着课呢,这小子不知想到了哪出,蹬着桌子上了窗台,推开窗子就想往外跳。我眼疾手快,一把薅住了他的后衣领,把他给拽了下来。这小子站在全班面前,手摸着后脖颈一个劲儿地叨叨:当老师还打人啊,把我脖子都挠破了。当老师还打人啊,把我脖子都挠破了……我先不理他,可他越叨叨越起劲,把我也惹火了。我拉开教室门,说:行,你去找贫管校吧(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就说我把你打了,让贫管校把我给撤了!谁知我这么一说,这小子却回自己座位去了。嘴里嘛还在继续嘟囔:我不去,我去干啥?我说:你干嘛不去?不是说我打了你,把你脖子都挠破了吗?(后来看到他脖子上的确是有几条被我指甲挠出的痕迹。)他回我说:不去,就不去!我自己不好呗,我淘呗。听他这么说,我差点没笑出来,只好仍然绷着脸说:不去就坐好了,下课再说!

      
昌子在我这儿只上了一年多的学,他们全家就搬到另一个屯去了。前几年我们几个当年一起插队的朋友回黑龙江看看,县里那头就是昌子在安排。等见了面,一个体体面面的中年干部了,哪里还有半点“小魔头”的影子!他请我们吃饭,还说“一定要和老师合张影!”我问他还记不记得小时候在学校淘气的事,他说:“怎么不记得?”他说搬去另一个屯后,他四哥在学校当上了民办教师,他爸就把他放到四哥的班里。“我四哥可黑了!我要不好好念书,他真揍,往死里揍!我让他揍怕了,只能好好读书,这才读到高中毕业去当兵,现在才有可能当干部。”他还说,他爸老曾头绝对是个有远见的人。文革前就在县城出钱租了间房子,让四个儿子先后住在那里上高中(全县只有一个高中)。大哥二哥运气好,没等文革开始就毕业了。那时高中毕业生挺金贵,就在县城找了工作,再不用回乡下挣工分了。三哥不喜欢读书,没读到毕业就回乡干农活了。老曾头最得意的是老四,就是昌子口里的四哥。书读得好,文革前正好高三,还指望他考大学呢。文革开始,断了升学的路,再加上老曾头又成了“历史反革命”,所以只好灰溜溜地回乡务农了。当年他可是我们全大队学历最高的人我们大队下乡知青中读得最高的是67届高中,也就是文革开始时念到高二,而他是66届高中,就是实实在在念到了高三!但是队里任何体面的职务如会计,出纳,拖拉机手,甚至兽医都轮不到他,而只能在大田当苦力。(也许这就是促成他们全家搬迁的原因?)现在回想起来,昌子四哥虽然长得一表人材,但一张脸老是阴着。记忆中几乎没听他说过什么话,更没见他笑过。

      文革结束,下乡的知青们都回城了,上学,工作,而回乡的昌子的四哥却只能留在村里继续他的农村户口生涯。谁让他生在号称公平公正的城乡隔离的体制下呢?!一声叹息。


附记:老曾头让儿子读书,可他的闺女们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他的三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闺女都只读过没几年书,十几岁就下大田干活了。昌子和他的小姐姐比较幸运,文革后都上到高中,现在成了县城居民。他俩的女儿都上了大学,一个大学毕业还去了英国留学,海归后在上海工作;另一个则在北京工作。就是不知道老曾头有没有活着亲眼看到这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