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多餐是否有助于减肥?

来源: 2012-08-11 08:23:1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少量多餐是否有助于减肥?

    刚刚看到70坛的健身减肥活动时,本想写一篇关于“少量多餐减肥法”的。
    最早接触到这个理念,是从一个健身教练那里传授来的,当时听着觉得忒有道理,于是笃信不疑。以前从来没有下午还要加一餐的习惯,现在也稍微吃些点心“加一餐”。

    少量多餐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追根溯源,人类的老祖宗在树上生活的时候,恐怕很难做到一天三次,都有老婆定时在树下喊:老的小的,都给我下来吃饭啦~~
    当时的人类还不能靠种植/圈养获得食物,更多的是靠采集和狩猎,所以基本上是什么时候找到食物,什么时候吃,没有办法做到每天定时定点地享受三餐。
    那时候的“人们”虽然说不上“肌肉发达,体型健美”,但绝没有现在30%以上肥胖率的。虽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更在于高运动量,和低热量摄入。但是,随之而衍生出来的一个理论是:也许一天三餐是“非自然”的一种饮食习惯,也许一天多餐才是更健康更接近于大自然的饮食方式。

    随着“肥胖症”逐渐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最新“世界风”而席卷包括中国在内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理论的饮食营养方式,层出不穷,来指导人们如何“最有效”地保持健康体重/体型。
    其中有一个名叫“Jorge Cruise”的老墨(实际上是墨裔啦)一鸣惊人地写了一系列减肥畅销书:他写的5本减肥书都上了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排行榜。其中有一本,叫做“The 3-hour Diet(三小时饮食法)”更是风靡一时。

    所谓“三小时饮食法”的基本概念实际上就是“少量多餐”。它的理论依据是,
    1。人体消化食物是需要消耗热量的,所以如果吃同样分量的食物,和一天三餐比,分成多餐来吃,要消耗更多的卡路里;
    2。少量多餐,使人体总是保持在“高基础能量代谢”状态,有助于消耗更多的卡路里;
    3。少量多餐,有助于维持人体血糖处于一个稳定状态,减少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天三餐,容易导致血糖在一天中出现三次高峰,而诱导胰岛素的分泌,把多余的血糖转化为脂肪。如果少量多餐能够打破这种血糖的大幅度的波动,那么会有利于减少脂肪蓄积。

    当健身教练提到“少量多餐”法,同时又说了一大套理论根据,我当时觉得太有道理了,非常科学呀,遂毫不怀疑地全盘接受。
    但是为了要写这篇文,就到狗狗上查了查,确证一下。这下才发现,原来,虽然这小墨倍受美国主流媒体吹捧,甚至接受过女皇Oprah接见,但是美国主流科学界(美国营养师协会,ADA)对于“三小时饮食法”却不以为然。

    虽然“少量多餐”法有其理论依据,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和一天三餐比,它对于控制体重没有显著性差异。
    ADA目前的观点是:控制体重主要还是靠控制每天总的热量摄入,跟分几次摄入没有太多的关系。

    看到这里,本狼出离愤怒了!这世道,我该相信谁呀?刚刚很自豪地以为站在了科学理论的最前沿,结果一棒子给砸得满地找牙。。。
    咱长歌当哭嚎之前,得先痛定一下,搞清楚到底咋回事儿,不能让鬼子这么就把哥给涮了呀。

    现在关于健身饮食的理念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但是能够得到实践证明长期有效的(而不仅仅是听着有道理的)并不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总会有新的理念出现的原因。
    比如这里的“少量多餐法”,我并不觉得它是完全错误,来误导群众的。但是有理论依据,并不等于实践上有效。在一个群体身上有效,恐怕也不能保证在所有人身上都有作用。
    另外,有很多“理论”最初是被“科学”钉在十字架上,被认为是荒谬的“伪科学”,而最终又被证明是正确的。
    所以“孰是孰非”,咱在这里也不去做过多的评论。具体如何健康饮食,健身塑型,恐怕没有什么太多的捷径,还是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做起:一是减少热量摄入,二是提高平时的运动/活动量(就算在这点上,也存在争议,以后有空再侃。)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文学城列传之N+1---老狼列传(ZT)by 眉子
  • 《相爱》
  • 侃侃“酸碱体质”
  • 关于白内障手术的一些基本信息。
  • 因为爱情 ------ 玫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