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反服贸运动”平议 | 缘起


 

两岸搁置主权争议进行贸易合作,导致了诸多法律与现实冲突带来的尴尬。即便是在台湾的民主制下,不同政见者往往也会试图通过漠视而不是尊重法律来解决问题。

ZT  楔子:地缘战略中的“服贸”

从3月18日发起到3月30日数十万人凯达格兰道大游行,此次台湾“反服贸运动”已进行了10多天。在这10多天里,部分抗议者占领了立法院和行政院,迄今尚未从立法院退出,此次事件如前段的乌克兰政变,已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

 

“服 贸协议”是“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简称,是两岸政府根据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所签协议之一,文本正文四章24条,两个附件分别为 《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关于服务提供者的具体规定》。自2013年6月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签署后,服贸协议在台湾开始进入审批程 序,但由于民进党团坚持不懈的杯葛,协议不但迄今未能通过,还引发了严重的民间抗议。

台 湾民众对服贸的恐惧、排斥和反对,是十分可理解的。这里既有经济上的恐惧,也有政治上的恐惧。经济方面主要是担心贪利权贵出卖台湾民众的利益;而政治方面 则源于两岸政治制度的差异。如果大陆是民主政体,台湾民众即便有疑虑,至少敌意态度一定会大大减少,甚至可能会因为大陆让利更多而心怀感激,但大陆的专制 政体使得台湾民众无法信任这么一个看来不可能不包藏政治祸心的经济协议签署对象。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制度的冲突以及长期以来的统独之争,使得服贸这 个看似单纯的经济问题无法不被政治化──问题在于,经济确实离不开政治,这正是此次台湾反服贸运动的内在原因。

不 只是从中国内政,更从国际政治的地缘战略上看,大陆不可能放弃台湾,这是中国将来解决南海争端,重新划分东亚和东南亚势力范围的战略要地,美国不会让,中 国更不会让;再者近30年来虽然新兴民主国家越来越多但民主制度本身已出现全球性衰退现象,这让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共误以为自己的专制制度比民主制度更高 效,欲在经济上吞没弱小四邻于是逐渐成为中共一定会去尝试的国际经济新战略,香港的全面“沦陷”只是中共自认为轻松解决了一点内政小事,解决台湾问题也只 是这一新战略的试水新航;在意识形态领域,台湾更是大陆的一面镜子,台湾的民主制度无时无刻不刺痛中共的心,虽然在金币和刀剑的装潢下收敛很多,但其执政 地位毕竟缺乏合法性支持,不是名正言顺的。民主即便在中共的词典里也一直是正面含义,更由于同宗同种,大陆人可以从台湾学习反奴役争自由和反专制争民主的 各种经验教训,这更让中共视为眼钉肉刺,不拿下台湾,中共在大陆执政的合法性会遭到更为有力的动摇,一旦GDP下滑,它就会爆发出来。而且一旦中共因为大 陆的反专制运动而进入危机状态,台湾一定是落井下石的力量,以助它倒台一臂之力。

这 些原因,这些理由,使得中共一定要同化乃至直接占据台湾,而正是这些同样的原因,同样的理由,使得台湾民间坚决抵制,这就是反对服贸的主要原因。从台湾的 视角出发,执政党有执政党的视角,在野党有在野党的视角,民间有民间的视角,如果缺乏应对分歧所需的共和精神,这些分歧就会造成社会的分裂状态。不抱偏见 地说,民间的视角虽然分散,但通常会被认为较为公允,因为所涉党派利益较少。

 

然而,即使是民间,反对是一回事,如何反对是另一回事,而且后者更为重要,本文力图以对“3.18”运动迄今以来人们关心的事实与法治问题,以及引发此次事件的制度因素做一点检讨的尝试。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