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1-12

来源: femi 2015-02-26 20:02:4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408 bytes)
 







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1



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2



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3



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4



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5



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6



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7



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8



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9



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10



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11



玄奘之路(玄奘大师的故事)1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4%E5%A5%98





玄奘(602年-664年;梵文:????????? / hvenasā?ga),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目录


 
早期生活

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为东汉名臣陈寔(104年—187年)的后代[原创研究?],曾祖陈钦曾任东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博士,父亲陈惠在隋初曾任江陵县令,大业末年辞官隐居,此后潜心儒学修养。他有三个哥哥,二哥陈素,早年于洛阳净土寺出家,以讲经说法闻名于世,号长捷法师。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这样记载:幼年的玄奘人品高贵、智慧聪明、个性独立,在八岁那年父亲陈惠坐在旁边为他的孩子讲授《孝经》时,玄奘听到「曾子避席」时,忽然整理好衣服站起来,陈惠问玄奘为什么突然起身,年幼的玄奘回答:「曾子听闻老师的教诲就起身聆听,今天我要奉行慈父的家训,怎么还能坐着呢!」父亲陈惠很高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有所成就,还特别召告族人宗亲这件事。玄奘的智慧,从小时候就已经是这样的成熟,之后更是精通经书妙义,因此童年的玄奘就喜欢阅读先圣先贤的书籍,不是高雅正派的书不看,不是圣贤哲人的门风不学,年幼的玄奘身不结交童蒙稚友,足迹不曾到过市集,也不曾参与旁杂无义的言谈,就算街头锣鼓喧天,巷尾戏曲歌舞叫声,男女聚集交谈笑声等嘈杂喧嚣,玄奘都不曾因为好奇而前往观看。

玄奘于隋朝仁寿二年出生,少时因家境困难,跟长捷法师住净土寺,学习佛经五年。在这期间他学习了小乘和大乘佛教,而他本人偏好后者。他十一岁(613年)就熟读《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十三岁时(615年)洛阳度僧,被破格入选。玄奘出家以后看见诸位沙弥聚集放逸,大谈戏论,于是告诉诸位沙弥说:「经中不是这样说吗!『出家之人是为了求证无为法。』岂能再像无知小儿一般一直嬉戏,徒然浪费一生光阴。」其间听景法师讲《涅盘经》,执卷阅读爱不释手,直到废寝忘食的地步,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更加喜爱,乃至将《摄大乘论》一次读完,再览就没有遗漏,大众皆感惊异,乃至令玄奘升座复述,玄奘法音或高或低分析详尽,尽得严法师宗旨,因此博得大众的钦敬,少年时期的玄奘已经显露出积极的修学态度,和美好的名声了。

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618年隋朝灭亡。玄奘提议长捷法师一同前往唐朝首都长安参学,后得知当时名僧多在蜀地,因而又建议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论》、惠振讲《八犍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着。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玄奘在成都(据传在成都大慈寺)受具足戒。

武德七年(624年)玄奘私下与商人结伴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听。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再次北上寻觅先德参学,到相州访休法师质问疑惑滞碍之法,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论》,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627年),玄奘重游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先后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其才能倍受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

西行求法

玄奘感到多年来在各地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宗(后并入法相宗)、地论宗两家有关法相之说多有乖违,因此渴望得到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融汇贯通一切[1],于是决心前往印度求法。因得不到唐朝发放的过所(护照),所以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629年,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经过高昌国时,得高昌王曲文泰礼重供养,复欲强留奘师以为国之法导,奘师「水浆不涉于口三日,至第四日,王觉法师气息渐惙,深生愧惧,乃稽首礼谢」,遂与奘师结为义兄弟,相盟自天竺返国时更住高昌三载受其供养,讲经说法。离开高昌后,奘师继续沿着西域诸国越过帕米尔高原,在异常险恶困苦的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到达天竺。

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请教过许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过的寺院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住持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与其余经论;瑜伽行派大师戒贤是护法的徒弟,世亲的再传弟子。在贞观十三年,他曾在那烂陀寺代戒贤大师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此后,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学成以后,他立真唯识量[2]论旨,在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上,等待十八天,结果无人敢于出来辩难,他因此不战而胜,名声鹊起,威震全天竺,被当时大乘行者誉为摩诃耶那提婆(Mahayanadeva),亦即「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徒誉为木叉提婆,亦即「解脱天」。

翻译经文

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3]。玄奘初见太宗时即表示希望前往嵩山少林寺译经,但没有得到批准,被指定住长安弘福寺[4]。652年(永徽三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1962年,寺内建立了玄奘纪念馆。大雁塔成为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建筑纪念物。在唐太宗(李世民)大力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国立翻译院),参与译经的优秀学员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他花了十几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玄奘本身最感兴趣的是「唯识」部分。这些佛经后来从中国传往朝鲜半岛、越南和日本。显庆二年(657年)五月,高宗下敕,要求「其所欲翻经、论,无者先翻,有者在后」[5]。显庆二年(657年)九月,玄奘借着陪驾住在洛阳的机会,第二次提出入住少林寺的请求,「望乞骸骨,毕命山林,礼诵经行,以答提奖」。次日,高宗回信拒绝[6]。
玄奘依翻译佛典与对经文的阐释而开创了中国法相唯识宗,其学说却深深地影响了其他诸多宗派。奘师一生所翻经论,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三十八卷[7](目前学界流行说法为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

考古证验

另外,由玄奘大师口述,弟子僧辩机笔撰的《大唐西域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尤有甚者,由于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更成为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古天竺地理历史时不可或缺的文献,而近现代以来,根据本书记载所进行之考古遗迹挖掘,亦证明玄奘当时所述真实可信,允为瑰宝。

凤栖原野

龙朔三年(663年)十月玄奘译完最后一部佛典《大般若经》之后感慨说:「向在京师,诸缘牵乱,岂有了日?」玄奘于麟德元年二月六日甲申子时(664年3月8日0~1时)圆寂[10],最初葬于白鹿原云经寺;669年,改葬于少陵原(又称凤栖原),建有舍利塔,并在此兴建兴教寺。

玄奘初葬于白鹿原古籍记载明确,但葬于云经寺缺少证据,仍需考证。

评价

道宣在《续高僧传》指出玄奘西行具有「宣述皇猷」之效。玄奘本人对唐太宗歌功颂德,如说唐太宗「握干符,清四海,德笼九域,仁被八区,淳风扇炎景之南,圣威镇葱岭之外」[11]。玄奘每天都要应付来自朝臣权贵的访问和供养,最终使他感到身心疲惫[12]。

除了疑似攀附权贵的言行之外,在《续高僧传》(卷四那提传),以及《开元释教录》等书,亦记载玄奘可能曾利用权势排斥当时来华译介佛经的中印度僧人「那提」,使其「宏愿未遂」不得志而离开中土,最后前往真腊不知所终。近人以「那提三藏,乃龙树之门人也。所解无相与奘颇返。」一段叙述,认为那提之所以被玄奘压制,主因可能出于两者宗派不同所致[13]。但对于那提事件的记载,近代佛教界亦有人质疑是无端捏造中伤玄奘的不实内容(如《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中,张建木「读续高僧传•那提传质疑」)。

玄奘所创立的法相宗仅传四代而绝。玄奘翻译了数千卷的佛经,但陈寅恪认为译文过于艰涩生硬,远不如鸠摩罗什的译文通俗好读[14]。黄念祖居士谓:「罗师乃七佛译师,应秦人尚简之机,所译文约义丰,精妙畅达,至理圆彰。玄奘大师之译经,准确详备,力保原面,虽篇幅稍增,而原语具存,辞义详明,可免误解杜撰之弊。」[15]玄奘曾重译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佛说阿弥陀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维摩诘所说经》,新译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说无垢称经》,新译的《心经》取代罗什译本被大众广为接受,而《阿弥陀经》、《金刚经》、《维摩诘经》,现在大众所持诵的经文多为罗什之译本;另外被广为持诵的玄奘译本则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玄奘顶骨舍利

一般认为,顶骨舍利现供奉于世界上九个地方,分属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印度,有不少学者撰文论证此观点。

1944年被掠夺到日本。最早安放在东京佛教联合会所在的增上寺。为了防止被战火毁坏,放到埼玉县的慈恩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在慈恩寺寄居的日本佛教联合会顾问水野梅晓,就舍利是否归还的问题,征求蒋中正的意见。蒋答复说:「顶骨不用归还了,中日合作在于文化交流,能在日本弘扬三藏法师的遗德,我感到很高兴,而且,因为祀奉之地是和法师有一些因缘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可以把这里定为祀奉之地。」[原创研究?]日本佛教界决定将顶骨舍利供奉在慈恩寺。
1949年,日本东部铁道公司根浸先生捐赠了十六吨重的花岗岩,在多方的协助下,开始修建玄奘塔。 1953年5月,落成典礼。 1980年,慈恩寺打开了玄奘塔,取出了舍利,住持大岛法师分赠给了大阪药师寺的高田法师。 1981年,药师寺举行落成典礼。

关于玄奘法师是否迁葬紫阁寺、可政和尚发现玄奘顶骨之事尚存争议(也就是说日本人在南京发现的玄奘顶骨的真伪尚存争议)。








 

所有跟帖: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呼吁发起华人尊敬印度,大年初一拜佛活动》 -红兵- 给 红兵 发送悄悄话 (1307 bytes) () 02/27/2015 postreply 04:51:05

Thanks! -JustAsked- 给 JustAsked 发送悄悄话 JustAske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7/2015 postreply 07:49:21

回归故乡 -bobby41- 给 bobby41 发送悄悄话 bobby41 的博客首页 (122 bytes) () 02/27/2015 postreply 14:09:55

好文,收藏! -美国老麦- 给 美国老麦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7/2015 postreply 23:37:4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