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是莫言盲,但对诺贝尔为什么选择他倒是想知道,

来源: bluey 2014-11-04 08:50:4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2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bluey ] 在 2014-11-04 08:54:5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也谈谈莫言的作品LinMu2014-11-03 23:56:33
曾 “clip”了一篇中国报刊的“诺贝尔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评莫言小说”,(节选):

“幻觉现实主义堪称莫氏独创

(诺奖颁奖词中)我们用的词是hallucinationary realism,而避免使用“magic realism”(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已经过时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会让人们错误地将莫言和拉美文学联系在一起。当然,我不否认莫言的写作确实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但莫言的“幻觉的现实主义”(hallucinationary realism)主要是从中国古老的叙事艺术当中来的,比如中国的神话、民间传说,例如蒲松龄的作品。他将中国古老的叙事艺术与现代的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需要讨论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例如《铁皮鼓》的影响,但我个人认为马尔克斯和格拉斯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他们真正的重要性在于让中国式的故事讲述方式变得合法了,他们让中国作家知道可以利用自己的传统艺术写作。

所以我想,将虚幻的与现实的结合起来是莫言自己的创造,因为将中国的传统叙事艺术与现代的现实主义结合起来,是他自己的创造。人们还讨论了其他人的影响,比如鲁迅,比如福克纳,福克纳创造了一个地方叫约克纳帕塔法县,莫言意识到,我有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就是高密。就像鲁迅也有自己的鲁镇。

但是,高密县与约克纳帕塔法是非常不一样的。在我看来,莫言在他所创造的高密县中所做的是将世界上的不同地域集中起来。在高密没有沙漠,但在莫言的高密县有。同样,历史也在他的作品中凝聚起来,其中有二战的历史,也有当代的故事。在我心目中,一本书就像一个微观的世界,有自己的条件和状况,你可以进入其中体验。文学世界是一个双重世界,它是一个自在的世界,但与此同时,它会强迫外在世界显形,展现它的面目,或者换一句话说,它打开我们的眼界。例如,通过读卡夫卡的作品,我们用卡夫卡的眼睛来看世界,会发现我们从前没有发现的东西。文学的这种双重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文学常常被政治辩论所掩盖,人们常常忘记了文学是一个自在的世界。”

所有跟帖: 

hallucination, 说难听点就是YY,极为任性肆意,但关键问题是他没有啥point. -沙丁- 给 沙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4/2014 postreply 09:30:51

呵呵,得把您敲进诺贝尔评委会去哈。 -bluey- 给 bluey 发送悄悄话 blue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4/2014 postreply 09:41:14

哈哈,我对他获诺奖没意见啊。 -沙丁- 给 沙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4/2014 postreply 09:43: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