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宣传中几个骗人的地方。

来源: 2007-11-07 01:01:06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张爱玲为了精益求精,写色戒写了三十年。骗人!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在海外依然有强大的影响力。1950年后的国民党整天想着反攻大陆,其文化宣扬的是忠和爱国(党国),哪里会允许这种宣扬虚无和叛敌的小说发表?更不用说国民党一向以抗日的正统自居,郑萍如的同事和上司还在国民党的特务机关里,再加上张爱玲汗奸情妇的背景,谁敢在海外或台湾发表这样的小说?张爱玲是等了三十年,等到七十年代末老蒋死了小蒋又放松了管制,她才敢发表。要是1950或1960年代发表,只有三个下场:发布不了,被禁,坐牢。

2。女主角喊抗日口号教育了台湾人。这是对台湾的完全无知。台湾人看过的抗日电影多了,梅花,英烈千秋,旗正飘飘,扬子江风云,八百壮士,笕桥英烈传等拍了几十部,看了几十年。相反,色戒中女主角喊抗日口号不是真爱国,她想当女主角,另外是因为她喜欢的同学恨日本人,色戒故事后来发展已说明为何王会放过易,因为她根本在心里就不恨日本或关心抗战(这跟张爱玲当年的心态相同),她刺易就是因为不纯的动机---她喜欢的同学恨日本人。后来她发现她喜欢的同学不在乎她,所以刺易的动机已没有了。李安早就说了,他要突出人性(王跟易)的爱才是真的,民族国家战争是假的。

3。色戒不是基于郑萍如的故事,张爱玲是这么说,李安也是这么说。但是张爱玲根本给不出她说的具体来源。以色戒和郑萍如的故事中行刺一节中情节之极度相象,说色戒不是基于郑萍如的故事说不过去。

4。李安把张爱玲色戒故事的冷漠改好了,骗人!张爱玲的小说1978年发表在台湾,当时可能还是怕国民党会封杀,结果是张的书中易以王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来为自己的无情处决王开脱,也算是突出了易的无情,并无刑场这段情节,也没提王对易不救她的感受。有不少评论家因此认为张爱玲已改邪归正,痛悔跟胡兰成的关系。不管张爱玲想的是什么,李安看了书以后自以为张爱玲因政治环境给出的结局不是初衷乃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他把易以王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来为自己的无情处决王开脱的一段去掉了,改为易也是伤心的,处决是不得已。电影里又增加了小说中没有的王上刑场这段情节,里面王却是对这种死无怨无悔。借此,李安完成他心目中的真爱,也就是王和易至死是相爱的。电影到此完全突出主题:人性是真的,民族国家战争是假的,王跟易的爱才是真爱。也就是说张爱玲色戒故事如果还给人一点痛悔的想象,李安电影则成了无怨无悔。如果说张爱玲色戒故事中王还是一时心软,李安电影中王就是跟抗日完全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