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上映,座无虚席。 都说是一部文青的片子,去看的人不少,也许到了国外的华人都在寂寥中熬出了文青的情怀。 《芳华》的背景有一些熟悉,毕竟76年那会儿我就开始上了小学,记得一日我们年轻的女老师哽咽地来到教室告诉我们伟大的舵手走了,于是白花一片,放了学后我们也学着做了一个又一个,然后戴在胸前被老师带到一个礼堂对着黑框里舵手的相片去哭,哭不出来就使劲地想一些伤心的事,把我妈上个礼拜对我的所有的打骂想了个遍,于是伤心地哭个不停。
但是影片里的文艺兵的生活却是不熟悉的,看了才知敢情他们那时候过得那么现代。 虽然好几个都是被打倒的后代,可是能每日能洗澡、还能吃饺子、谈恋爱,好像很滋润,除了被排挤的何小萍.......
何小萍是个农村来的孩子,亲生父亲在劳改,母亲改嫁,她成了拖油瓶,被弟妹欺负。 母亲自从改嫁后只搂过她一次睡过一次,还是她故意把自己弄发烧换来的。 她满怀希望地来到部队文工团以为会有一个新生,摆脱曾经的让她孤独难过的家。 然而这个新团体却也未能接受她,因为她土气,出汗有味,男舞伴因此拒绝给他伴舞。 她因急着给父亲看她穿军装的模样偷偷的穿了别人的军装去照相,被舞蹈队的女孩子们责骂。 她做事不如其它的女孩子那样聪明和圆滑,她显得有些笨,她被排挤和嘲笑,是个好捏的柿子。
不合群的人是可怜的,他们往往也是从父母那儿得到很少爱和鼓励的人。 他们孤僻、不自信,却又没有能量去改变这一切。 那些在台上表情纯真正义、跳着高大尚的舞蹈的姑娘们在台下也是凡人一个个,遵循着丛林法则。 就像一只受伤的鸡回到鸡群里会被群鸡欺负追逐一样,弱者就要被欺,这是人性,也是动物性。 说悲哀也悲哀,只有体验过的人才能更懂得其中的苦痛。
而当她被众人捏的时候,有一个被称为“活雷锋”的男团员刘峰一直善待她,不顾自己的腰伤陪着她练舞。 “活雷锋”热心肠,哪有需要哪里上。 我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样高尚善良的男人,要是有,我一定会爱上他。 然而就这样一个人人都称赞的“活雷锋”也因没把持住自己的荷尔蒙而拥抱了一个喜欢已久的女生,犯了作风错误,被发配到前线。 临走时那些受过他帮助的人没有一个人出来送他,除了被排挤的何小萍.......
何小萍一个人站在大门口,勇敢又坚定地用军礼给他送行。 她爱他,可又觉得配不上他。
刘峰的离去让她对这个团体心灰意冷,这是个对其它团员不可割舍的家,却不是她的。 她不想跳舞了,她去了前线去救助伤员,把自己年轻生命放入了危险,她豁出去了。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这是我整部电影让我最感动的一句话,还想加一句:这样的人在善良面前也最衷心。
这让我想起了《飘》中的那个跟 Rhett 相好的妓女 Belle,她在女人们眼里是个坏女人,只有Melanie善待她,尊重她,邀请她来自己的家做客,后来Belle 配合着Rhett 演戏让Melanie的丈夫逃脱了Yankee的追捕。 这也许就是圣人和凡人的区别, Melanie是圣人,圣人的慈悲是无限的,她爱每一个人,温暖每一个人。
当刘峰在前线战火硝烟下看到身边死去的战友们,他不想活了,他也想死,只有牺牲了,他平凡的生命才能被写成一个英雄故事,甚至能写成一首歌,让他拥过的姑娘歌唱他。 当姑娘们在台上高歌《英雄赞歌》时,镜头扫过台下的小战士们,看着他们的眼神,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父母辛辛苦苦养大的,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爱的人。 生命诚可贵,神话不重要。 那时的刘峰还年轻,他还没懂得这一点。
看这部剧很专心,眼泪一直在心里,直到最后一刻要流却没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