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岳振华的故事,见内

来源: HiThere123 2017-08-08 23:36:3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1373 bytes)
回答: 岳振华HiThere1232017-08-08 23:07:38

不拔之志 举长矢兮射天狼

 

张汨汨、张雷、冯伟

【英模档案】

 

岳振华

1926年出生,河北省望都县人。1942年参加革命,1945年参军入伍,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

曾任原北京军区空军高炮五一一团团长,空军地空导弹兵二营首任营长,原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等职,被国防部授予“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其率领的地空导弹二营曾先后击落美制RB-57D型高空侦察机1架,U-2型飞机3架、无人驾驶机1架,开创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河,是世界上击落U-2型飞机最多的导弹营,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所创“近快战法”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岳振华(资料图片)。

“多半是运气好。”二营第18任教导员马晓东最初听到岳振华的故事时,觉得“夸张的成分大”。

 

本来么,几个营一样的训练,一样的装备,只是敌机从二营头顶飞过,二营才有机会罢了。

“但是,等我了解了其中的细节,尤其是了解了岳振华本人,就明白了:在战场上,根本没有凭空而来的运气。”马晓东说。

有段时间,我们有关大陆精良武器的情报,大都是来自台湾飞行员所摄取的照片。这些照片当时对我们而言,价值亿万美元。

——美国中情局台北站站长雷·克莱恩

代号“543”;高炮团长“屈尊”地导营营长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高空侦察”逐渐成为美国与台湾获取中国大陆战略情报的主要手段。由于飞行高度大大超出了当时解放军装备歼击机的飞行高度和高射炮的射击高度,美制新型高空侦察机在20000米的高空如入无人之境。我国的国防工业基地、武器试验基地、军力兵力部署……大量航拍情报照片被不断放到了美国中情局的办公桌上。

面对这样一种威胁,1958年,中国从苏联引进了5套刚刚问世的萨姆-2型地空导弹,并从高炮、雷达、探照灯及航空兵部队中遴选优秀指战员,组成了中国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代号“543”。

“543”的指战员一律高职低配,32岁的原北京军区空军高炮五一一团团长岳振华,被任命为地空导弹二营营长。

“在朝鲜战场上,岳振华就用高炮击落过美军的轰炸机。”二营时任作训参谋陈辉亭曾跟随岳振华赴朝作战。在陈辉亭的印象里,岳振华“很机灵,反应很快,不是大老粗式的干部”,“他本人是中学文化程度——这在那时,已经是官兵里的高学历了。”

尽管“高学历”,但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武器,文化差距仍然太大了。陈辉亭还记得第一次进入操纵舱里的情景:面板上密密麻麻的开关、旋钮、按钮、仪表和不同颜色的指示灯,把人看得眼花缭乱。

学习条件还非常严苛。陈辉亭记得,为了保密,所有课程既无教材,也无讲义,官兵们只能边听边记,笔记本课后一律送交保密室。课后复习,大家在沙土地上用树枝、木棒做笔,画出兵器元器件、默写型号参数,这边画着,那边再抹掉。

“岳振华学习非常认真,很得苏军教官的赏识。”特殊的训练条件,反而促生了官兵们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操作技能。仅经过半年的训练,岳振华就带领二营官兵打出了第一场漂亮仗。

现在想来,这场胜利来自全营官兵的共同努力,但,有几个相当惊险的关键点,如果不是岳振华的正确决策,我们很可能与胜利失之交臂。

——空军原副参谋长、时任二营参谋陈辉亭

“天狼”来犯;“导弹三发,28公里消灭目标!”

1959年,美蒋飞机对大陆的入侵侦察更加频繁,甚至两次飞临北京上空。为保证当年国庆十周年大典期间首都的空防安全,空军将仅有的几个导弹营部署在北京城郊外围,构成了一个“环形火力圈”,既要反侦察,又要反轰炸。岳振华的二营,被部署在北京东南方向的通县张家湾空军机场,官兵们严阵以待。

10月7日上午10时03分,“狼”真的来了!

一架美制RB-57D型侦察机从台湾桃园一路北上。11时30分,二营目标指示雷达发现敌机,距离阵地350公里。

距离135公里时,岳振华下令:制导雷达开天线捕捉目标。距离100公里时,岳振华命令:六发导弹接电准备。距离60公里时,岳振华下了歼灭敌机的最后决心:“三点法,导弹三发,28公里消灭目标!”谁也没想到,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口,参谋突然报告:“上级叫等一等。”

岳振华急了:“请示上级,为什么要等一等。”参谋回复:“已经请示,还未回复。”

说话之间,敌机已接近火力圈,战机转瞬即逝,要弄清楚“等一等”的原因,已经来不及了。

打与不打,只有靠自己下决心——上级的作战意图是非常清楚的,决心也是非常明确的,打是符合上级意图的,不打才是要犯错误的!

引导技师报告:“发射距离到。”

岳振华斩钉截铁:“发射!”

“事后查明,是传递命令的中间环节出了问题,我们的上报参谋误会了指挥所的指示。”陈辉亭说,“幸好营长头脑清醒,有担当,冒着违抗命令的风险下令发射,才没有把撞到枪口上的鸭子放跑了。”

天空中闪出三朵白色的云团,随后传来三声爆音。战士们看到了敌机的残骸在坠落。

这是一个在世界防空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

1959年10月9日,空军地空导弹兵第二营首任营长岳振华(左一)向徐向前元帅汇报击落敌RB-57D型高空侦察机的相关情况。

二营四战四捷,可比它先成立的一营、同时成立的三营,却迟迟没“开张”。连毛主席都问过刘亚楼:你是不是偏心啊,光叫二营打。

 

——空军原副参谋长、时任二营参谋陈辉亭

静待战机;击落不可一世的U-2

首战即胜。这一仗的威力,使得对手在此后的两年里被迫停止对大陆的高空侦察。直到1961年,大名鼎鼎的美国U-2型高空侦察机被送上中国领空。

这是当时世界上飞行高度最高、性能最先进的侦察机。它的最大航程超过11200公里,巡航高度达到27000米。侦察范围可覆盖整个中国大陆。

U-2的侦察意图,直指位于西北无人区的中国核武器试验基地。

1962年,岳振华率领二营,伪装成地质勘测队,携带庞大而复杂的兵器系统悄悄南下。他们下湖南,转江西,经过2个多月的“潜伏”,9月9日8时32分,3枚地空导弹由江西向塘阵地射向天空,在中国领空不可一世的U-2应声而坠。

中国空军再次成为世界舆论的重要话题,外国军事专家惊呼:“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应该重新估价!”

“我们的导弹是半固定式的,用途是要地防空,现在却担负起机动作战,这又是一个创举。”陈辉亭说。

近快战法;连战连捷被誉为“U-2克星”

然而魔高一丈。针对我制导雷达的频率信号,敌人在后来的U-2上加装了电子预警系统,一旦被我方制导雷达捕捉到,飞行员就能收到报警,及时躲避。就这样,此后半年间,U-2三次深入我国大西北侦察,都能巧妙地绕过地空导弹营的火力网,官兵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敌机大摇大摆地溜走。

空军专门召开作战会议商讨对策。二营在会上提出了“近距离开天线”的打法:以警戒雷达确定敌机基本方位,在最后关头才开启制导雷达,快速锁定攻击,让敌机“来不及逃走”。

这是一个明显违反苏联武器教案的打法,刚一抛出就受到了与会者一致的质疑。

“有人说:你岳振华碰着运气好,打下两架飞机来,尾巴翘到天上去了!我看你出不了风头,却要栽个跟头!”陈辉亭回忆。

这种“硬来”的发射,如果放了“空炮”,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当时,一发导弹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一架米格-15歼击机。一位军区空军的老领导专程坐车来到营里,很委婉地提醒岳振华要“谦虚谨慎,夹着尾巴做人”。

岳振华顶住了压力。

“这是兄弟部队几次失利后,我们深入分析、精密计算、反复训练出来的战法,可以说已经练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提出这个战法,是负责任的。”陈辉亭说。

1963年11月1日的江西上饶,二营将开天线的距离从原来的120公里压缩至35公里,在8秒之内完成了以前需要8分钟的动作,干脆利落地击落U-2一架。半年后的1964年7月7日,他们再次用这种战法,击落一架入侵福建漳州的U-2。

连战连捷,岳振华,因此被称为“U-2克星”。

打游击;拉着导弹六进西北五下江南

“近快战法”后来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64年6月6日,国防部授予二营“英雄营”称号,7月23日,毛泽东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二营全体指战员,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唯一一次接见整建制部队。

内部风光无限,然而对于外界,这支神秘的部队却一直躲在厚厚的面纱之下。整个上世纪60年代,岳振华与他的战友们一直隐姓埋名,利用手上有限的几套兵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机动作战。

U-2的侦察范围可覆盖整个中国大陆,而当时全部地空导弹部队只有4个营。于是,这种“带着导弹打游击”的新战法一直沿用了10年。

岳振华和战友们六进西北,五下江南,转战山沟、荒野、丛林、戈壁,在盐碱地的无人区开辟阵地,在风雪中捕捉战机,在阴冷潮湿的草地挑战生存极限。

“南方夏天住帐篷,比蒸桑拿还闷热。”陈辉亭回忆,“床底下还有老鼠窜来窜去,几个人光着膀子追着打,中间一抬头:哎呀,帐篷顶还吊着一条蛇!”

“冷到西北热到南,不冷不热住沙滩”。除了要克服环境的艰难,官兵们还要遵守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严苛纪律。

二营的营史馆里,今天还陈列着一套“中央石油勘探队”的蓝色工作服——为了保密,官兵们随身备有空军、陆军、海军的服装,到哪里就穿当地驻军的衣服,当地没有驻军,就对外宣称是石油工人。

2016年7月,空军地空导弹兵第二营参加“蓝盾”演习。

 

 

孩子们都问:“为什么别人都有爸爸带着出去玩,为什么我爸爸老不回来,连过年都不回,他到底是干什么的?”我就说:“他是杀猪杀羊的,平时大家得吃肉,过年更得吃肉啊,所以他忙啊。”

 

 

——岳振华夫人李德序

弯弓搭箭;击落美制各型高空侦察机9架

 

 

在岳振华爱人李德序的记忆里,丈夫“每年回家的日子用指头数得过来”,夫妻说过的话,还不如写过的信多。

“平时只能写信,地址是北京市二〇四信箱。他们去了哪里、干了什么,我们家属统统不知道。”李德序说,“后来我参加医务人员保障空军党代会,见到他上会领奖,这才知道他天天在外面忙些什么。”

十年间,他们共有4个孩子诞生,5位亲人去世,全部由李德序一手操办。

“最后一位去世的亲人是我母亲,我哭晕了四次,大病一场。岳振华知道了,不停地给我写信,三天一封,两天一封。”她回忆。

半年之后,岳振华带着捷报回到北京。当晚,夫妻俩对坐着流眼泪,“他使劲地抱着我,说:不哭了,都不哭了,咱们应该高兴!我说:你保的是国家,我保的是小家,都是革命,我不难过,你放心!”

随着国防工业的不断发展,地空导弹部队由最初的四个营,发展到二十几个营,到1969年,共击落美制各型有人、无人的高空侦察机9架。中国大陆的广袤领空下,岳振华与他的战友们时刻弯弓搭箭,迫使U-2只能在远离中国大陆的海岸线飞行,失去了侦察的意义。

……

“文革”后,岳振华从原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的职务上离休。

“有人觉得,因为 文革 的影响,岳振华后来的职务和待遇是不公正的,还有人劝我去向原总政治部领导反映。”李德序说,“可老岳坚决不许我去。他说: 组织用我就用,不用就不用。我岳振华革命是为了报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

晚年,岳振华常以书法自遣,陆游的那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被他反复临写: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013年10月31日,一代战星与世长辞。

按照老人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埋放在二营如今的营院里。官兵们在此栽下一棵“英雄树”,今天,已是绿荫如盖。

 

 

【红色记忆】

 

 

1959年10月6日夜里,西北风起,将笼罩北京多日的阴云一吹而散。

 

 

岳振华看着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对参谋们说:“西北风是开天的钥匙。明天,敌人很有可能来钻我们的 空子 。”

 

 

这一晚还有个意外:兵器系统出现了一个从未遇到的故障,技师排查到半夜也没找到原因。有人想放弃,岳振华指挥技师必须当晚完成排故。大家工作到凌晨,才把故障排除了。

 

 

 

“多亏岳振华的坚持。谁也没想到,故障排除8个小时以后,我们就迎来了战斗。”陈辉亭说。从此,“排除故障不过夜”成为地导部队的通规。

所有跟帖: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老英雄令人尊敬. -HiThere123- 给 HiThere1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09/2017 postreply 00:23:54

朝鲜战场击落美军轰炸机? -要管3721- 给 要管3721 发送悄悄话 要管3721 的博客首页 (4146 bytes) () 08/09/2017 postreply 13:22: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