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一个斑驳的旧梦(2)

来源: 看天地 2018-03-02 15:37:2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474 bytes)

步入哈瓦那的老城。中心广场旁,古巴议会大廈就像美国的一个翻版。旁边的歌剧院带着老殖民地的遗风把这个广场装扮成整个哈瓦那最华丽的花冠。

上图,路边咖啡厅里的乐队用沙锤和吉他奏出60, 70年代的音樂,恍若隔世。不过,那拉丁风情的确地道。

折入小巷,这里又是另一幅景象,很久远,叠加在难以追忆的旧梦中。

一对对话者在聊天,像天马行空,人都爱说虚的,那艺术品不就把世界的真实掲示给人看吗?前几年在意大利阿玛菲的海滨就看过,古巴,用现实重现这一主题。

餐厅里的艺人很友好地为我演奏那首"鸽子",不过是用一种很明快的节奏。

哈,这里的警察也当城管,查小贩的证件(图一,二)。艺人安静地把古老的风情留给想像(图三)。图四,一中年人(雕塑)冷冷的打量着芸芸众生,一副历尽沧桑神态。每个街角都滲透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喻的韵味

上图那是海明威在那喝了七年兰姆酒的小酒吧,那堵墙留下众多景仰者的留言,好像他并没有多少中文知音。不过要是中国式留言开始,恐怕那堵墙不会够的。

古巴像中国70年代一样,采用外汇券制度,叫CUC,约于欧元相等,相当于20多当地比索,当地人月平均收入约50美元。和街边小贩做交易得留点神,弄不好很容易被人打了"土豪"的。同行中一人用3CUC买了大概10条小小的“皇帝蕉”,导游,一留学古巴的山西小伙子嘴乐有点歪,他说,看我的,于是掏了3CUC用西班牙语也和那小贩砍了一阵价,歪着身子提回来有70,80条蕉。他说小贩报价是当地比索,谁掏CUC付钱就当扶贫了。

那种蓝色电话亭也有日子没见了,煲电话粥挺累的。这里实施着中国的古老社会平等原理,不患穷而患不均。社会保障覆盖率高,大家都有房子住。基本看不到比较新的房子。一般民居有一两层,每层可能也就两米出头,且仅十多平方米见宽,盖水泥板或铁皮板为顶,没电风扇,更不要说空调,那夏天怎么过?什么叫"随遇而安",古巴人用他们的生活做贴切的注解。

到处能看到切-格瓦拉的纪念品,也许倒在战场上的战士能赢得更大的敬意。当年的格瓦拉总像另一个同年代的中国人一样,扛着解放全人类的使命,以人民的名义,孜孜以求抹去一个现存的世界。太迷恋某种东西,最终的归宿是臆想不到的。

农家的马挺聪明的,把脑袋藏进浓阴下。图四和图五就是用于制作名闻遐迩的古巴雪茄的烟草。挺清秀的小姑娘很热情地招呼着人们去光顾她家的自卷雪茄。她家门口,让人想起那句歌词"明媚的阳光照新屋,门前开红花"。古巴的烟叶是国家收购的产品,小姑娘家的雪茄就像当年的中国农民悄悄地把自养鸡捎到自由市场上挣点买盐的钱一样的。

古巴姑娘扭出的拉丁舞曲能把人带进像火一样燃烧的意境中。

远眺中部山区的秀色,加勒比海的沃野给了当地人一种悠闲自在而不忧衣食的天然环境。哈,图六是不是有点像穿了马甲的解放牌。没看出来吧,是客车,里头都是铁皮座的。有点纳闷,七八月的时候,日照下40-50多摄氏度的气温,车厢里可以煎鸡蛋了,怎么还能往那铁皮椅子上坐。那车可能翻新了无数次颜色了,加勒比海风格,喜欢鲜艳的颜色。

晚餐,在昏暗的灯光下,努力对付那两条煎得有点过火而嚼得腮帮子发酸的小龙虾尾巴。靠海而又以产糖闻名的国度,加的最多的佐料就是盐,冰激凌则甜得发腻。

在古巴无线上网的网速慢且仅在有限的地方才有服务,旅店的房间就没有信号,得上大厅去找信号好的旮旯。那还得付一小时1到2CUC(外汇券)的费用。这晚,我在旅馆的大厅转悠着找信号,意外的有一发现:来了好几天,可还真没看到大胡子的卡斯特罗像。在旅馆的大厅一角,居然 “幸会”卡斯特罗少校,先后十几任美国总统都对他无可奈何,真够可以的。老卡不虚伪,上战场就抄着枪。不像那些用残酷的方式去剥夺别人自由,生命,和财产的某种人,却宣称不愿摸枪和钱。

古巴,一个斑驳的旧梦(1)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在古巴让当地人“站点便宜”好像也不是多不好的事 -玉渊潭八一湖- 给 玉渊潭八一湖 发送悄悄话 玉渊潭八一湖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2/2018 postreply 16:38:05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