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罗马,和我的罗马,交织成咸鱼饼子(2)

来源: 我爱纪录片 2016-11-10 06:13:1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4477 bytes)

接上篇。文章首发于“三城荟”公众号,有我原创更多的欧洲游记。

 

带你重回罗马 - 许愿泉

 

罗马最有名的喷泉,无疑是特莱维喷泉(Trevi),我们中国人更愿意把它译为许愿泉。许愿泉的作者是Salvi,它落成于1762年,据说修建了30多年。许愿泉的水庆典就是生活,健康和变化的象征。结构中心是海洋的化身,似乎被海马、海神牵引的战车从水中浮现一般。岩石中间装饰有30种不同的植物。整个效果是雕塑,建筑和自然的独特组合体。

 

我在泉水前逗留了很久,它的柔美自然是吸引我的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电影《罗马假日》中,许愿泉也是一个场景。看来,罗马如此吸引游人,恐怕也要部分归功于奥黛丽赫本了。我是非常喜欢这位女演员的,在我心目中,她真的是感性与性感,理性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这四个词,现在早已经被用滥了,人们糟蹋文字的速度永远比创造文字的速度要快)。这部电影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致于很多游人到罗马旅游就要专门沿着“罗马假日”里面拍到的那些景点做一次“罗马假日之游”。


按照当地的传说,只要你背对许愿泉,按照“正确的程序”,用右手把一枚硬币从左肩上方投进水里,你就能再次回到罗马。这个传说如此深入人心,我在水边看到几乎每个游人都投了硬币,甚至有的扔了很多枚,也有的因为投币姿势不正确而重投。游人众多,这样一来,罗马每年都会从这个喷泉收获大量的硬币,至于具体数目,说法不一,有人说是12万欧元,有人说是几十万。
 

我在池边站了很长时间。看泉水,看海神雕塑。我也终究不能免俗,在离开许愿泉时,按照“正确的程序”,向水中投了一枚硬币。我确实不是离经叛道的人,此刻真的希望传说是真实的。

 

Wei Wei 后注:经过一整年的翻新工程后,Trevi不再允许游人向里面扔硬币了,而且随时会有吹哨的城管大爷让不听话的游客在众人面前颜面扫地。但是人们依旧充满热情跋山涉水的来看她,悄悄的许一个愿, 愿自己再次回到罗马。我也一样。有图有真相,我这是来看人的呀!

 

 

 

脑洞大开 - 万神庙

 

 

先由我感叹一下(此处我是Wei Wei)。路易读过的书,比我吃过的盐都多,而且我还口重。看完他写的历史和他的思考,我觉得我只能假装文艺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来点软货就好了,也算把这个咸鱼饼子添点葱花的味道。

 

在罗马,最让我震撼的建筑其实是万神庙。这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27年),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帕为了纪念打败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而建造的。这座庙宇在80年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609年拜占庭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Maria ad Martyres),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

 

万神庙的结构简洁明了,主体呈远型,顶部覆盖着一个直径达43.3米的穹顶。穹顶的最高点也是43.4米,顶部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用于采光。

 

 

不用使劲盯着看了, 就是露天的,没有玻璃, 所以下雨的话,那下面就是水帘洞了。这个洞是万神庙唯一的采光点, 这样以来光线从顶部泻下, 并会随着太阳未知的移动而改变角度,给人一种非常神圣庄严的感觉, 绝佳的宗教建筑,也是一个绝佳的让人脑洞大开的地方。据我妈回忆,我第一次带她去这里的时候, 我就像一个白痴一样的坐在地上不同的位置体验光线的神奇。十几年过去了, 当我和闺蜜再来的时候, 我还是像一个白痴一样做同样的事情...这孩子就是不长心呀!

 

 

 

 

一脚踹出国门 - 梵蒂冈

 

 

小时候被隔壁家比我大的熊孩子给忽悠过。他一边用袖口擦着清鼻涕,一边用穿着大解放胶鞋的脚丫子拨弄沙土堆里的足球,然后用蔑视的小眼神电我,“那个谁,你知道我的足球神功有多厉害吗?我一脚丫子就能把这个球踢出国界!”我立马识破他的牛皮,转身就走。他在后面直吆喝,“哎,哎, 你回来呀。 我是说我要是在梵蒂冈, 我就能一脚丫子把这个球踢出国界!”我抿着嘴唇,心里叨咕梵蒂冈这个名字,然后转头对他回眸一笑,发现他已经坐在沙坑里抠脚丫子...一段本来可以因此而开始的恋(zao)爱(lian)就这样夭折了。

 

 

多年之后,当我第三次站在圣彼得广场中心和圣彼得大教堂门前,我连那个男孩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周围自然没有踢球的人,除了来朝圣的人,来看光景的游客,还有许多正在为复活节庆典做准备的工作人员。

 

《圣经·新约全书》记载,为了赎世人的罪,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体复活,复活节因此得名。复活节是天主教最重大的节日,重要性是超过圣诞节的。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也就是周日。届时教皇将在圣彼得大教堂进行弥撒,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也都大批涌进梵蒂冈。我们这一次没有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因为等的人实在太多了。

 


Dan Brown在他的小说《天使与恶魔》 (Angels & Demons)里说过。“Science tells me God must exist. My mind tells me I will never understand God. And my heart tells me I am not meant to.” (科学使我相信上帝一定存在。我的理智却告诉我,我永远不能领悟上帝。 我的心说本不该领悟。)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当我走进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的时候, 我的心也在告诉我同一句话,“不必领悟,顺其自然“。基督显现也好,基督重生也好,如果上帝愿意人们相信,那他会择机显现。如果人们并不在意,那上帝之真假其实都不相关。科学和宗教并非对立。科学还太年轻,还在发育阶段,尚未理解宗教。当科学长大了,希望教廷还在,到时来场全球直播公开辩论吧。

 


 

 

让人相信永恒 - 天使桥

 
从梵蒂冈教廷离开,你不会错过穿越罗马的台伯河,近在咫尺,然后在25公里之外入海。河上最著名的就是圣天使桥,连接西岸的圣天使堡和东岸Ponte(桥)区。在过去的时代,朝圣者经过此桥前往圣彼得大殿,因此它也被称为“圣彼得桥”。6世纪时,教宗额我略一世将城堡和此桥都以“圣天使”命名,传说天使长(就是天使大总管)迈克尔(Michael) 在城堡的屋顶显现,宣布黑死病的结束。在1450年的禧年,由于大量朝圣者的到来,许多人落在河里淹死,故拆除了桥头的房屋以及一个罗马凯旋门,以便拓宽朝圣的通道。

 

 

天使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呢?或者共体?

 

 

同心锁上是意大利文。 我特意查了一下,per sempre的意思就是永远, forever! 哎,全世界的人呀都非要有这个心结。世上有什么是永恒的?对了,罗马是永恒的!

 

 

 

那些让人迷失的大街小巷 - 可能是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那天黄昏,我们都玩累了,在回家的出租车里看到这样的景色,当时就有些迷糊。这是罗马?有轨电车,宽阔的马路,参天的大树,静谧的街道,还有低垂的夕阳。明明是家乡,我们长大的地方。

的确不是,这样的车在大连只有日伪时期才有,可在罗马,这是常态。

可是这片夕阳,这般树影,是那么的熟悉。

好似昨天才走过一样。

 

一直到回了梵蒂冈的城跟儿下,我才彻底清醒过来。不是家乡,还是罗马。

 

看着这些照片,我不禁又想,也许per sempre,是真实存在的,forever不是虚幻的,永恒是能够创造的。 一如这些城墙,这些古树,这些故事,这些古迹,这些图片,这些留下来的文字,这座永恒之城。

所有跟帖: 

好文 -微风不度- 给 微风不度 发送悄悄话 微风不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6 postreply 07:46:23

才女美文 -小鼻子- 给 小鼻子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0/2016 postreply 14:03:30

楼主这是什么时候去的?我9月份去的时候还让抛硬币那。真想回去。 -linlin- 给 linli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0/2016 postreply 17:40:17

我是今年三月底去的, 就是复活节那个周末。难道是意大利经济不景气,又要靠池子里的钱救济了? -我爱纪录片- 给 我爱纪录片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3/2016 postreply 13:52:52

天使既非男人,又非女人。 -Redfernbus- 给 Redfernbus 发送悄悄话 Redfernbu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1/2016 postreply 02:26:51

我知道,就是不说,呵呵。 -安娜晴天- 给 安娜晴天 发送悄悄话 安娜晴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1/2016 postreply 11:07:3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