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情深胜手足,同窗谊长五十年-------记与北大老同窗重聚,畅游加勒比海

来源: 秋立 2014-10-30 19:38:4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6689 bytes)
哥们情深胜手足,同窗谊长五十年
-------记与北大老同窗重聚,畅游加勒比海
秋立
2014/11/01
本文作者和文中将要提到的内子郝琪,良成三人是1962级北大数力系同班同学,良成夫人文瑜是同年北京医学院,即现在北大医学院的学生。这两对夫妇均定居美国,教书、工作了近30年以后,现在都退休了,但52年前结下的同窗之谊,不因岁月而稍有退色,反而历久弥坚。

 
    今年美洲大陆气候异常,北美中、东部频遭暴风雪袭击,到了4月初,居然还有风雪降临。我们住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每次和住在中部芝加哥的良成通话,他都会描述如何在家里闭门“猫冬”种种情景。得天独厚的加州太平洋沿岸一带,去年12月也罕见地出现冰冻。那时我们从夏威夷回来,发现院子里的植物遭受冻灾,个个无精打采。但是此地毕竟有墨西哥暖流罩着,春节过后已是一片春意盎然。
良成和夫人文瑜,都有意今后搬到加州来。我们计划一起在南加州找个好地方“养老”,条件是不仅气候宜人,阳光明媚、四季如春,而且有地道的中餐。当年的同窗好友晚年又能朝夕相处,不是上天恩赐的缘份嘛?
    大概是“猫冬”憋闷已久,良成倡议再登游轮,目标设在南方热带加勒比海一带。
2012年夏季,我们两家曾一同搭乘英国的“公主(Princess)游轮”公司的一条船,从旧金山码头登船,赴阿拉斯加,船上10天。50年前的老同学,能结伴而游,不亦乐乎。自那之后,郝琪和我,又单独搭乘游轮两次,分别南下西加勒比海和夏威夷群岛,我俩搭乘游轮“上瘾”了!
    接了良成电话,我都没和内子郝琪商量,当机立断,欣然接受邀请,并且立即付诸行动,三天之内订好“公主游轮”的船票:4/20-4/27,搭乘“公主”公司旗下的“皇家(Royal)”号,游弋东加勒比海。那里接近赤道,4月就已经进入炎热的夏季,烈日当空,尽可以补偿良成“猫冬”而失去的阳光。
    “皇家”号游轮,是一艘2013年6月刚刚下水的新船,14万的吨位,各类设备新潮,世界一流。其上下19层,每层都有一个得体的名字,这是海上游轮的一个传统。“皇家”号里面简直像个微型城镇,里面有服装、珠宝以及化妆品商店,各色餐厅,大小酒吧,咖啡座,烧烤,冷饮,健身房,按摩房,游泳池,球场,健身走道与跑道,剧场,室内室外电影院,舞厅,赌场以及特为儿童开辟的游乐环境,应有尽有。“公主”游轮公司旗下每条船,都有一位“教母(Godmother)”,均由英国王室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女性担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孙媳妇、威廉王子的夫人凯瑟琳(Catherine),中文媒体喜欢称她凯特,其官方称谓是“剑桥公爵殿下(Highness Duchess of Cambridge)”,是这艘“皇家”号海轮的“教母”。去年夏天,这位身怀六甲的王妃,大腹便便地出席了新船“皇家”号的命名仪式,剪彩并撞碎了那一大瓶香槟酒,成为世界新闻。“公主”游轮公司的宣传真给力,“皇家”号还不曾下水出航,就已经名满天下了!


    南下东加勒比海的游轮,登船的码头在佛罗里达(Florida)州的劳德岱尔堡(Fort Lauderdale)市。为了增加相聚的时间,我们决定提前三天到达佛罗里达首府迈阿密(Miami)市,会合后、上船前,先在当地旅游、参观几天。良成特地为我们每人购置了“队服”,一色Polo(全称该是 Polo by Ralph Lauren)牌的红色基调的衬衫。他越老越爱俏,是Polo 的忠实贵宾级顾客,全身上下尽是Polo,脖子上、手腕上还挂满各色佩饰,十分“酷”,还老嫌我穿得“土”,式样过时而属于“清朝”!唯对我的一双耐克(Nike)鞋,赞不绝口。再三表示,他也得来一双!他常说:年纪大了,若再穿着邋遢,就更没人待见!


    加州和佛罗里达州之间,有三个小时的时差,因此郝琪和我决定再提前一天出发。从西往东走,勤快人都赶早班飞机。我们懒得早起,近中午才登机,6个小时后到达劳德岱尔堡,从机场驱车, 加入“游车河”行列,观赏夜间市容,找到预定的旅馆下榻,已是深夜。次日中午,我俩赶赴迈阿密国际机场,顺利接到良成夫妇。他们从北方来的,还是长裤长衫,完全不合时宜。入住旅馆,赶紧更换夏装,短打扮,我们的旅行计划正式开始。
第一站,驱车前往著名的迈阿密南海滩(South Beach)。这海滩以其装饰艺术区、海洋大道和洁净的沙滩而世界闻名。这里海水清澈,微波粼粼,一般不起狂风巨浪。沿海岸高楼大厦,在蓝天白云衬托下,竞相展示各自的风采。沙滩上游人,有各色人种,或成群、或零散,或观景,或戏水,均悠然自得。这海滩着实令人流连忘返,我的路途劳顿似乎被海风吹走,步履也变得轻松。晚餐前的迈阿密海滩漫步,赏美景、话家长,令人心旷神怡。

    第二站,是迈阿密旅游之重点,游览世界闻名的美国湿地公园“Everglades”。这一大片在史前就存在的沼泽湿地,如今归属美国国家公园,意即处于美国联邦政府保护之下,属于全国全民。任何人或团体都不得进行商业开发,因此这块无边无际的淡水湿地,完全处于原始状态。未遭人类染指破坏的生态环境,是珍奇、甚至频临灭绝物种动物之天堂。这里有淡水海豚、海龟,众多鸟类和鱼类。而佛罗里达黑豹,海牛和美洲短吻鳄等等都属于濒临灭绝物种动物,最为珍贵。


     沼泽一望无垠,游客想把这片湿地走遍,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选择个把路线,稍稍深入其腹地。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俗称“草上飞(Air Boat)”的气船,它的船尾有一部高大的风扇,发动起来轰隆作响,向船后鼓起狂风,以此推动船体在沼泽地里飞奔。一般每船搭乘20人,由专业向导驾驶,他高高在上地坐在船尾鼓风机前。湿地里有他们可以辨别的水道,其两边都是长年泡在水里的树木、灌木和蒿草。草上飞前进如飞,旋转却十分灵活。驾驶员特地展示他的驾驶特技,船被他操纵得就像花样滑冰一般,在密布蒿草的沼泽水面上跑出各种曲线。一路上不断地发现野生动物,如栖息在树上的鸟类和它们的巢穴,游荡在水中的美洲短吻鳄等等,这时候向导就会降低船速甚至停下来,做些讲解,让旅客仔细观看。那野生的鳄鱼有的静静地栖息在灌木丛中,有的在水中缓缓游动,甚至擦船而过,大的2米,小的不足1米。如此近距离地观看这么多的各种美洲短吻鳄,我还是第一次,于是惊问向导:这鳄鱼伤人否?答曰:他们非常友好!


    第三站,参观人称“小哈瓦那(Little Havana)”的迈阿密之城中城。早就知道,迈阿密市聚集着来自中、南美洲,特别是古巴的移民。我不知道古巴人如何看待中国人,但是古巴在中国人心目中有比较不同的感觉,他们曾经是“盟友”,是“自己人”。客观地说,虽然古巴的领袖老卡上个世纪60年代一时兴起,曾和美国“叫过板”,但是古巴人其实比华人更爱美国,有何为证?这“小哈瓦那”就是明证。参观之前,我曾以为,“小哈瓦那”大概就和美国几个大城市里的“中国城”差不多吧,有那么几条街,街牌上有中文,街边都是华人开的各色商店,尤其是中国餐馆,当然也少不了武馆和算命的等等。真到了“小哈瓦那”,我们立即感觉时空错乱,以为到拉丁美洲了。这一带完全是拉美风格的街道,民居,教堂,商店,餐馆,雪茄作坊,原产古巴的咖啡馆,超市,剧院和夜总会等等。古巴人是该地区的主体,他们投资建设了这个城中城。这里民选的官员,国家机器的警察和消防队员,大都是拉美人士的后裔。此地居民有的根本不会说英语,更多的是会、但不说英语。街上没看见几个白人,清一色的拉美,连乞丐都是拉美的。我们仅在其最繁华的第八街走了大约四分之一,就因发现地域太大而改为驱车参观了。驶过几条街后,就意识到这也仅仅是其冰山一角。古巴人真的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园,安身立命,世代建设发展,终成规模,“小哈瓦那”名不虚传。相形之下,洛杉矶的“小台北”,即蒙特利花园市(Monterey Park),就显得名不副实了,那里不过是(早年,大多来自台湾的)华人的密集区而已。华人在这里栖居,却很少自建楼舍,大都为购置白人手中的物业,或为他人打工,或开业谋生。在美国,古巴人力量远远大于华人,因此美国的政客更“喜欢”古巴人,确切点儿说,喜欢人家手上的选票。古巴人等等拉美人士,在美国生存,融入主流,参与政治,势力浩大,争取到许多有利于移民的权益。华人如今正享受着古巴人在美国奋斗的成果,还真的得把他们当成“自己人”才对!



    说到古巴移民的成功,或许我应该提起一本今年在美国的热卖书,其作者是Amy Chua 和 Jed Rubenfeld夫妇,书名叫《The Triple Package: How Three Unlikely Traits Explain the Rise and Fall of Cultural Groups in America》,译为《成功三大件》吧。 作者的英文名字国内读者可能陌生,这夫妻俩都是耶鲁大学教授,太太是华裔,她有个绰号“虎妈”,很多中国人都很熟悉的,因为她之前还写过本书,讲述她自己几近霸道的育儿方法,引起了美国社会广泛争议和讨论。他们这本新书《成功三大件》用详尽的统计数据,发掘出在美国比较成功的8个族群,其中除了华裔,犹太裔等,古巴裔也榜上有名。这些把“小哈瓦那”建设得如此规模宏大、繁华多彩的古巴人,当初来美国时都是一文莫名的难民。他们胼手胝足的艰苦奋斗, 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尊敬,也上了“虎妈”的“光荣榜”。

    第四站,继续南下,参观那个号称“最南点(Southernmost Point)”的地方,她在西岛(Key West)的南端。从迈阿密出发,到西岛需要驱车4个小时。路途较远,时间紧迫,路况不清,决不能走错路。良成与我轮流驾驶,聚精会神。郝琪领航,为保证导航地图准确无误,她不仅使用汽车导航的GPS,同时还使用随身携带的iPad ,那里有她下载的最新地图,两件利器,互相核对,万无一失。沿途160英里,本来是一连串的南北走向的约50个小岛,但岛屿之间已经被42座长短的桥梁以及填海而成的道路所链接。若不看沿途路标与地名,我竟然完全感觉不出是在跨越一个个的岛屿。南国风光绮丽,路途左右均海天一色,阳光绚丽,沿途各岛风土,尽收眼底。路途虽远,但一路并不枯燥。
若论美国领土的最南端,那该在夏威夷群岛中的大岛(Big Island)的最南头儿,那里有一个地标,明确写道:此地乃美国之最南。我曾专门去看过的。西岛这里,实际仅仅是美国大陆本土的最南点,此处也有官方地标,那上面就不说“最南”,仅说明:这里距离古巴仅90英里。这言词无懈可击。

     西岛之著名,其实更在于两个伟人曾在此逗留,一个是一任的总统杜鲁门(Truman),就是下令往日本扔原子弹的那位,可能出于健康原因,他曾在此地办公大约160天。他和他的“大臣”们当年的官邸,今天叫做“小白宫”,任由游人参观。
另一位,具有更大影响力,是大作家海明威(Hemingway)。西岛的旅店,餐厅和酒馆,都以海明威为招牌号召。我们入住的那旅馆的房间里,悬挂的都是这位伟大作家的生活照片,当然海明威绝对没在这间旅馆住过。西岛上保留着海明威的故居,供游人凭吊,他曾在这里居住并且写作。海明威的作品传世不朽,其中例如《The Old Man and Sea》等等名著,我百读不厌。海明威的作品为铸成所谓的“美国精神”,功不可没。美国人崇尚的冒险,勇敢,上进,独立,自尊,自由,民主,施舍穷人,怜悯弱者等等精神,我都能在他的作品里找到代表人物。他作品里常常描写的大海,教堂,酒馆和灯塔,这些场景此刻就在我们身边。不过,我原以为他住在海边,面向大海。实地一看才发现不对,灯塔果然在他房前,但他的住所与大海有一街之隔,对面现在是一所旅馆。兴许这旅馆是后建的?忘了问了。


    第五站,当晚下榻附近长岛(Long Key)的酒店,名叫Lime Tree Bay Resort。这酒店建在海滩上,只有两层楼房。这一带极少见高楼大厦,因为台风厉害。夜幕降临,万籁俱静,只有海浪有节奏拍击岸边岩石而轰然哗啦作响。我四人挤着躺在海边的一张大躺椅上,望着无边无际的大西洋上的滚滚波涛,数着天上的星星,猜测海面远处昏暗的灯光是船只还是飞机?
那一夜睡得真安稳,一觉到天亮。清晨出发,长驱北上,赶赴码头上船。以后的海上7天,在大西洋上随波逐流,命运完全交给船长,什么也不用自己操心了。
    顺便说说,这船的船长、大副等等操控海轮者,都是意大利人。他们说话口音很重,长相都有几分像“黑手党”,但航海经验丰富,还有学位、证书。他们尽心尽力地驾驶,让旅客十分放心,称赞。
郝琪本有晕船的毛病,但是她预先在耳后贴了防止晕船的小膏药,每帖能管72小时。于是任凭海浪起落,海轮左摇右晃,她一点儿都不在乎了。此人精神头足,有时早上5、6点钟就爬起来,登上19层等着日出。上午必定参加集体跳Zumba,图书馆里看书,观赏各类演出。船上的电影大都是首轮放映的新片儿,有的在室内剧场放映,有的在露天剧场放映,号称“星空电影”,舱房里的电视机也可以选择电影看,这令这位影迷如鱼得水。她和文瑜结伴逛商店,采购首饰,乐此不疲。她做“数读”游戏,还给老同学“启蒙”数读的策略和介绍她的诀窍,夸奖良成聪明、“一点就透”。她全船“跑透透”,第二天就可以当向导了,上哪儿去、怎么走,我们都得问她,或请她带路。她一定选择出“最佳路径”,并以此为乐。

    在轮船上,我和良成除了睡觉,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促膝神聊,海阔天空。极为难得的是,我们两家的舱房不仅被安排在同一层,而且相邻,两房之阳台仅一板之隔。有时,互相一敲阳台隔板,那就是发出邀请聊天的信号。我们趴在各自阳台的栏杆上,或看日出日落,或观星空大海,在海风与海浪的伴奏声中,胡云海聊。 

    话题包括退休生活,数学界趣闻,养生保健,京戏演员,养老计划,慈善募捐,子女后代,当然一个主要话题是交流恩师与老同学们的近况。我出发前,特地翻箱倒柜,找到1990年代,几封冷生明先生和师母的来信,特地带到船上请良成过目。冷先生是我们在北大读大一时的老师,讲授“数学分析”这门数力系的基础主课。良成仔细拜读后感叹冷先生之谦虚:先生给学生写信,自称“生明”;第二人称都用“您”字。冷先生令人想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句古语。其实,我每次和冷先生谈话,都有“如沐春风”之感。
    游轮在大西洋加勒比游弋,其间会在几个属于不同国家的海岛码头停靠,游人可自由登岸,选择喜欢的旅游路线,或观光当地风土人情、土著文化,也可欣赏自然风景、城市风光。“皇家”号在三个小岛各停留一天,成为我们此次旅行的各个站点,让我下面写几行字简略带过。
第六站,“皇家”号大西洋上停靠的第一站叫公主岛(Princess Cays)。这里是属于英国的一个小岛屿艾露西娅(Eleuthera),“公主”游轮公司大手笔,将岛买了下来,开发海岸与海滩,使之成为“公主”旗下各个游船停靠的码头。本船游客大多借机下船,一边领受阳光海水,还能观看热带鱼种和珊瑚礁。“皇家”号很是体贴,在海滩上搭设帐篷,举办烧烤,配有各色饮料与水果蔬菜,任由游客选择果腹、品尝。


    第七站,“皇家”号停靠在圣汤马斯岛(St. Thomas),这是属于美国维京(Vikings)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早在公元前1500年,这里就有原住民生存,据说他们来自南美大陆。大约3000年后,航海家哥伦布首次登上这个岛,并取名字圣汤马斯。此岛一经发现,立即被人垂涎,荷兰人捷足先登,在这里成立了“西印度公司”的一个贸易站,其中一项最丑恶的交易就是贩卖非洲的奴隶到美国。此岛也曾是加勒比的海盗们,聚啸出没的地方,他们带着打劫得来的财富久,在此岛花天酒地。当年,这些绿林好汉营造了此岛的“繁华”。绰号“黑胡子(Black Beard)”大概是当年一个大海盗头目,他旧日的山寨成了今天一个旅游景点。进那山寨参观,你得攀登99节石阶,一进寨门,第一眼你就能看见他威风凛凛的雕像,似乎当地人把他当英雄呢。
    后来圣汤马斯岛被美国以价值2,500万的黄金收购,如今秩序井然,繁华富饶。我们在大街上游览,看不见当年海盗们聚集的酒馆或妓院,虽然不少酒家依然以海盗形象为幌子,街头代之而起的是林立的各国风味餐厅和精品名牌商店。商家的老板们也都今非昔比。我们和一家酒馆老板聊了起来,才知道他是波兰移民。先在加拿大当了几年IT工程师,干得没劲了,又喜欢这个小岛,于是辞职,在这儿开个酒馆,招待四方来客,倒也逍遥自在。女儿正在加拿大读书,放假了回家帮爸爸料理生意,这老板才有空和我们闲聊。


    第八站,“皇家”号在大西洋停靠在圣马丁(St. Maarten)岛,此岛一半属于荷兰,另一半属于法国。两国领地在此小岛上有国界、无边防,各有其首府,分别在这个小岛的东西海岸。岛不大,例如从荷兰首府搭乘7人座出租车到法国首府,每人8美元;四人座小桥车每车20美元,行车时间大约20来分钟。我的观感是,荷兰领地人气旺盛,法国领地自然优雅。虽然各自有其官方语言,但英语在全岛通用,美元也是到处可以接受的货币。全岛风光秀丽,安全舒适。



    第九站,七天海上游弋结束,游轮驶回劳德岱尔堡,旅客下船。我们预订了“公主”公司安排的离船后服务,包括专车游览这个有着“美国威尼斯”美誉的城市,最后把我们送到机场登机楼。
    劳德岱尔堡建市于1925年,它濒临大西洋,城内水道密布,沿水道的民居,家家有私人游艇。一座15万人口的城市,注册登记的游艇居然就有4、5万艘。住在这里的可不是寻常百姓,除了电影明星,就是科技新贵,大公司的CEO。这里的一栋房子动辄千万,一般人如何买得起?临水而建的房舍,各有风采,平房或二层小楼,栋栋优雅、别致。郝琪喜欢欣赏房屋,一直后悔当年没读清华建筑系,却被中学的老师“忽悠”进了北大数力系,老说:这数学竞赛真害了我!
    这话如何说起?当年郝琪中学念的是北京女附中,高三那年参加了北京市数学竞赛,拿了很靠前的名次。华罗庚先生为鼓励她,送她一个笔记本,上面亲笔题字,称她“女状元”。几乎就是“保送”进了北大数力系。后来在清华教书,她依然心仪建筑设计。照澜院是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给教授修造的宿舍,60多年后我们住那里,虽然老旧了,但是风韵犹存,极具建筑特色。清华建筑系的学生,年年到照澜院写生。郝琪每见在家门外写生的建筑系师生,都忍不住除出去看看、聊聊。
    此刻,面对劳德岱尔堡栋栋风情万种的千万豪宅,她往不迭地为它们拍照,回去再细细地品味,那可是她的一大享受。


    该市的“王府井大街”叫做拉斯奥拉斯 (Las Olas)大道。这条繁华的大街两侧,精品店购物,豪华酒店,美食餐厅酒吧和俱乐部鳞次栉比,吸引着全球喜爱时尚购物的游客。尤其是每年12月圣诞节期间的“冬日游艇狂欢节大游行”,堪称享誉世界的游艇盛事。
    玩得尽兴,相处开心,老朋友相聚10天,朝朝暮暮,眨眼间就过去了。旅程结束,依依惜别,互道珍重,约定再登游轮,下次去罗马!
    乘游轮海上飘游,起始于欧美,当初仅仅是属于上流社会的社交与休闲方式并成为传统,如今早已大众化,在美国乃至世界蔚然成风。它催生并发展成为一个蒸蒸日上的行业。游轮上的旅客大部分为银发族,他们有的是时间,他们没有经济负担,他们趁着身体还好的时候,抓紧时机周游世界。郝琪和我是第五次上游轮、船上迄今度过总共52天;良成夫妇是第二次、17天。我们在游客中的“资历”都是很浅的。这条船上乘游轮最高纪录是2192天,是一对来自澳大利亚的夫妇创造的纪录。我们和他们比不了,人家爱玩,从年轻时就有条件玩。而我们的光阴,特别是我们原本的黄金时代,都被无聊的乱七八糟给耽误了!我们就把眼前的光阴当作“黄金时代”来度过。此次船上巧遇两对儿华人夫妇,一对儿77岁,另一对儿的老先生已经91岁,太太稍稍年轻。他们和我们很是投缘,尽管他们年轻时来自台湾,但我们彼此经历非常相似。他们是台大数学系毕业,服兵役两年后留美读书,以后在美国教书、当教授,如今退休了。他们四人总是结伴出游,77岁这一对,已登游轮28次。
    他们的精神鼓舞了我们,我们比他们还年轻得多呢!我们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老同学、老校友,加入这个游轮周游世界的行列,里面的乐子多着呢!我可不是为哪家游轮公司当“托儿”,而是为了我们“黄金时代”的生活更丰富。套句老话吧:把被“四人帮耽误了的时间,抢回来!”
于加利福尼亚吉尔珞邑(Gilroy)

参加活动 - 发活动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