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日记

来源: 老流浪汉 2014-10-27 22:09:2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6322 bytes)

肯尼亚日记
                                                                                                                --- 流浪汉

 转眼间,十•一黄金周又到了.

去肯尼亚吧。埃及是去学习,很累。肯尼亚是玩。”我刚从埃及回来。

这将是我第一次跟旅行团走。也是第一次带妻子为旅游而旅游。我很担心我学不到什么东西,看得少,稀里糊涂的,担心写不出留作记念的游记。
 

依赖感

去哪里?” 妻子问,还剩三天了。

你去找。”

要带什么东西?”

你定。”

怎么订票?”

你去搞定。”

肯尼亚有什么?”

不知道。”

第一次我没有选地方,第一次我没有自己去找机票,旅馆,去安排行程,没有自己列条子准备行装,我甚至没有打出一份像样的地图,在信息的海洋里,没有从举手之劳的网络上下载有用的信息。如果说这些是和妻子一起出去的福气,我却有一种懒惰,一种堕落,一种依赖的感觉。福兮,祸兮?

权当这次是为了休息,去到原始的动物园里净化掉与人奋斗的疲惫。

晚上,我们赶到机场。机场人很多,十•一黄金周未到,拥挤已经开始。到处是那些常见的一群一群的人,领头的打着各种小旗。堕落的我居然成了其中的一分子。我朦朦胧胧地加入到一群陌生人中,别人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别人,而妻子倒是在这种环境下比我更适应,在联系的过程中,她已经和旅行社打了几次交道,最起码认识那只领头羊。

当我们去航空公司票台时,我才知道我们要经过另外一个国家转机。当我读出卡塔尔航空公司名字时,那个突然让世界听到阿拉伯人声音的电视台,那个让我知道除了历史,石油以外的中东的另外一个中心,半岛电视台的名字,清晰地冒出。那个传媒的新贵,用勇气,用阿拉伯人的信仰,打破了CNN在人们耳目间的垄断。

 
图组一、半岛电视台


 


 














 


















卡塔尔的飞机半夜从北京起飞。我还是老规矩,一上飞机就昏昏入睡。上路了,要把平时缺的睡眠先补起来。四处奔波一定要‘四得’,吃得,饿得,睡得,困得。反正是有人带着,安排着,还有妻子,什么都不必担心。我喜欢心情彻底放松的日子。依赖也是一种生活。

到达

从前面的荧光屏的飞行地图上,我知道飞机已经进入了肯尼亚。这个东非之窗的黑人国家,赤道上炎热的太阳一定把土地烘烤成浩瀚的沙漠。从万米高空上,我开始往下张望。透过云层间隙,我看见黄色,又是黄色,像埃及那种干燥的,缺乏生命的黄色。我再仔细看,却看见明显的耕作的图案以及星罗棋布地均匀分布着居住区。

这是秋黄。” 我和妻子争论到。她还坚持认为是沙漠。

我还糊里糊涂的,不知道这个国家正位于赤道之上,这里没有四季,只有雨季和旱季,即便要勉强说上秋天,还得看是这个国家的北方还是南方。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在这个国家的南方,季节和中国相反,这里现在是春天。

内罗毕国际机场小而简陋,没有什么特色。这里,我们见到了我们的导游——黑人,沃大华。

沃大华中文很流利,很多生僻的字都知道,对中国的文化地理也熟悉。原来他曾经在号称中国第一学府的清华‘留学’五年半。我在琢磨,MIT或是剑桥留学回来的海龟会不会去做导游?


图二、团队和沃大华左三和两个司机左一右一




























机场出来高速公路不规范,不是封闭式的,有点像成都周围县城上的一般公路,不过倒是有八条车道,仍然堵车,络绎不绝的小贩们乘着挤满公路的汽车缓缓行驶或停顿的机会,向车里的人兜售着各种商品,从堵车容易想到的饮料,零食,到家庭用品和卖给游客的工艺品。我还吃惊地发现竟然还有几个小贩在卖足球。

这是因为堵车时,会想到儿子,也许会顺便买一个足球带回去。” 沃大华解释到。

街上的轿车大多是日本车,款式旧,但开起来很猛。有很多面包车,肯尼亚没有国营的公共汽车。内罗毕的公共交通是用无数面包车组成的小巴。和埃及不同的是,这里小巴车站都有站牌,人们在站牌下等公共小巴,和中国街头一样。

汽车穿过市区,内罗毕是我见到的高楼大厦最少的首都。刚从挤满了匆忙人群的地方来到这里,相比之下,街上的人不算多,但更明显的感受,是人们生活的节奏的缓和,看着街边的行人显然不是在为工作和生活奔忙,那种人本性的懒散,随心所欲气氛,悠然蔓延在城市。草坪上,公园里或坐或卧的黑人,那种优哉游哉的心态,感染了我。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如果没有吃穿的压力,没有攀比产生的在内心的欲望,人们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我不由想起家乡成都。


图三、内罗毕唯一的高楼


 


 


 



















由于同行人有的行李没有到,我们首先去了内罗毕市郊的一个购物商场补货,这里商店风格和西方近代商场很相近,大概是因为这个商场靠近美国大使馆和联合国环保署。

我们粗粗浏览了商品和物价。日常生活用品和一般食物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外乎是西方加上东方,提不起我们的任何兴趣。这里的物价略比北京高,大概是因为商场的档次比较高的原因。

到达的第一晚,我们住在内罗毕郊外的撒伐日公园度假村。老牌殖民主义早已经在这个贫穷的国家里享受上等人的生活。度假村修得很漂亮,全木结构,高高的大厅,全用粗木材,原始的气氛,幽暗的灯光,整洁的装饰,十分优雅。大厅正中庞大的大象标本栩栩如生。度假村内的一栋栋木屋,收拾得十分干净,整个房间装饰也都是木头的,没有城市里的水泥灰墙,别具一格。这是完全不同与欧美或北京那些连锁旅馆,而预示着我们的旅途将是大自然的结合。


图四、内罗毕市郊购物区和旅馆



 


 


























优雅的度假村把一路走来的脏乱都隔在了外面。度假村很大,里面曲径通幽,种满了热带植物,俨然与外界隔绝,自成一统虚化了非洲的景色。

到达的晚餐上,有非洲舞蹈表演。表演是给外国人看的,原始的非洲情感表现,生活中的野性,狩猎、收获后的喜悦,还是几十年前的老传统,相形与百老汇的舞台,甚至是现在中国的舞台,这里没有现代表现,没有唯美的视觉,灯光,很难给人冲动的艺术感染。我只是不明白频频拍照摄像的看客到底是想验证自己的相机还是想留下到此一游的记念。


图组五、非洲舞


 








 















是夜,刚好有富家子女在度假村举行婚礼,在我们木楼前的草坪搭起了巨大的帐篷,震耳的低音鼓彻夜不停,顽强地穿过隔音良好的门缝,让我一直在猜想那是怎样的一种热闹情景。我后悔没有支起疲劳的身体,冒着寒冷去看看真正现代的非洲人喜欢跳什么舞。从熟悉的音乐上,我估摸着那一定又是现在欧美流行的什么迪斯科或是什么的。现代舞蹈很多都是从黑人那里传来的。在这块发源地,他们在跳什么明天的舞蹈?

清晨,热情的节奏停了,只剩下小鸟的吱吱叫声, 伴着花草的晨香,无限舒畅。我打着赤脚在平平的石板路上漫步,享受这难得的清净,呼吸大自然的味道,世外桃源是不是就是这样?

树顶旅馆

离开度假村,我们开始了肯尼亚游程的第一站,阿伯待尔国家公园,著名的树顶旅馆,人称修建在树顶的旅馆,就坐落在这里。

肯尼亚以保护自然环境,以野生动物园闻名于世。全世界只有这个国家,从政府到土著居民,对这片野生动物环境最有感情,对野生动物最尊敬,保护最好。今天的肯尼亚,为了保护这些野生动物,建立了几十个国家公园。在这些国家公园里,禁止狩猎,禁止建立现代化工业,甚至不能修建公路。

也许这是因为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我们人类曾经和其他物种共同生活,发展。东非是人类生命的发源地。六百万年前,人类在这里从猴子慢慢脱离其他动物的圈子。闻名于世的“肯尼亚平脸人”,把人类历史从三百万年,推到了六百万年。这里流传着比古埃及更古老的故事。

我想象真正建造在树顶的旅馆,很小的房间,简陋的基本用具和勉强可以遮风挡雨的屋顶。很多年前,殖民者英国人用于狩猎的几间小木蓬,后来不知道是哪位精明的商人扩展成“树顶旅馆”,这个建在粗木支柱上的旅馆,将原来的大树包在建筑的房间之中,整个旅馆再用树皮从外面围上,仅露出上面的楼层。这里的二楼走廊装着玻璃,三楼四楼走廊是开放的是观赏台。原来的大树,虽然还在旅馆中间,但已经不再吃力,而仅仅是一种装饰,一种对传说中的故事的保存。

木楼里的旅馆客房很小,放着两张单人床,中间只有一个人宽的过道。房间用粗木建成,有两个小窗。木楼的每一层设有洗澡间厕所。最难忘的,是这样一个小木楼,居然还有一个很大的餐厅,大家在这里聚餐,在荒山野岭里传出阵阵欢笑。

图组六、树顶旅馆





































聪明的店主在木楼的两侧挖了水坑,坑边撒上盐,在野生动物出没的荒野,有了这两种‘奢侈品’,还怕它们不来?

实际上,除了我们进出的时候,水坑边上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最多的是非洲野牛,一种和我们南方水牛非常类似的野牛。野牛成群结队到水边喝水,舔盐,最多的时候有上百头野牛,黑压压的一大片。野牛大概已经习惯了它们身边楼上的频频闪光的相机和低声喧哗,络绎不绝地从小楼边上来来往往。野牛的警惕性很高,常常是一点声响就抬起头来,几只大头的野牛动也不动的盯着发声的方向,经常是一点莫名其妙的原因,牛群就全体一下子飞跑起来,如果没有真的危险,往往是跑了几步,几头象是颇有权威的大牛会突然停下来,重新审视后面,慢慢地,其他牛群也慢慢停下来。


图组七、树顶旅馆边的野牛群


 


 


 


 


能一下见到这么大群的牛,我一时兴起学了一声牛叫,牛群马上吓得飞奔起来,不知是不是我学得象它们的报警声,哈哈。我把这件事,写在了旅馆专门为世界各地的游客准备的留言簿上。留言簿就是树顶旅馆的观察日记,已经有几十年的不间断的记载了。留言簿按年代和时间,排列在观光走廊的书架上,游人随时可以查阅,也可以记下自己的观察,感想和记念。我记的那一天是十月一日。以后我要带女儿们去看今天的记载。

野生动物的胆子和他们身体的尺寸成正比,大象的胆子就比野牛大多了。大象来了两次,第一次是一只孤独的巨象,如果我没有想错,这是一头公象,在争夺繁衍资源中失败的公象,在旷野里孤独的巨象十分失落,连牛群都不怕它,几只大牛几哄几拱,巨象感到无趣,慢慢离开了水边。第二次来的,是象群,象群才显现出动物之王的风范,它们慢慢地,毫无顾忌地赶走了牛群,占据了水坑边上的盐地,不慌不忙地饮水,悠闲地舔盐,全然不把旁边大群的野牛放在眼里。最有趣的是那只还在吃奶的小象,小小个,在母亲的肚子下穿来穿去,我真担心万一母象没有看清,一腿踩扁了它。可是就这只小象,一点都没有大家风度,不停地卷起鼻子去招惹旁边的牛群,还专挑大个的野牛,冲着野牛嗷嗷大叫。大野牛一抬头,眼睛一瞪就吓得小象躲到母象的肚子下面。用鼻子吃几鼻子奶后,又钻出来招惹其他野牛。


组图八、树顶旅馆边的大象和小象


 











 


除了野牛,大象,还有羚羊,垃圾鸟。几头野猪远远地在水坑的另外一边傻乎乎地跑来跑去。野猪比家猪瘦,灵活,也精神很多,跑起来小腿频率很高,好像总是在忙碌,使人联想到<狮子王>里可爱的朋朋的形象。

木楼里每间小屋都有一个蜂鸣器,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打开蜂鸣器。打开蜂鸣器,如果半夜有野生动物来,根据动物的大小,蜂鸣器会鸣响一至四下。一下表示最小的动物,豺狼。四小表示最大的动物,大象。

半夜,蜂鸣器响起来了,我裹着被子,跑到寒冷的四楼观察台,观察员在守夜,告诉我有豺狼来了。豺狼很胆小,黑暗里我用小望远镜使劲看,却什么都看不见。夜里蜂鸣器响了两次,我都赶出来,但都没有看见什么。大概豺狼跑得太快。

肯尼亚虽然正位于赤道之上,但东非高原的寒冷,在夜晚还是很冷,值班人员都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每一次发现动物,不管大小,他都很认真的记载在观察日记里,也就是旅馆的留言簿里。

旅馆不在好,有故事则名。我们去的这个树顶旅馆有很多故事,其中最有名,莫过于当年的英国皇室伊丽莎白的故事。伊丽莎白上树时,身为英国公主,下树时,贵为英文女王。在那个夜晚,英王驾崩。

 
赤道-东非大裂谷
 
清晨,我们依次下了树,依然是游客。

离开阿伯待尔公园,我们的车队从南向西北直奔纳库鲁湖国家公园。公路两侧没有高山,可以看得很远。走过很多地方,肯尼亚是我见到的物产最丰富的国家,土地都很肥沃富产,而且地势平缓。几百万年来,不仅我们从猴子进化成人,这里的土地也不再年轻贫瘠,凌厉的高山慢慢变得平缓,石块早已风化成土地,植物、动物和富足的阳光在几百万年漫长的时间里养育了这片土地。虽然这里以缺水著称,但几天的行程里,一点都看不出两边的干燥和枯黄,土地是黑的,没有沙漠,相反,到处是一望无际的庄稼,草原,到处是成群结队的牛羊。我一直很纳闷这个国家怎么会贫困。我一直相信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什么都不愁。现在这里一定不可能缺粮食。

汽车在赤道上停下来,在赤道线正中,立着一块牌子,朝北的一面写着北半球,朝南的一面写着南半球,下面写着这里的海拔两千三百米。

这里是一年中四季翻倒的分界线。在赤道线上,有几个工作人员在为游客做着实验。,用一个小漏斗,在漏斗里灌满水往下面的水桶里流水,水面上飘着一根火柴棍,展示着漏斗里水流的旋转方向。在北半球,漏斗里的水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他又把漏斗拿到赤道线的南面十来米的地方,漏斗里的水像魔术一样果然‘科学地’按顺时针地选择起来。而如果在赤道线上,漏斗里的水就不打转,直直地往下漏。游客一片赞扬,显示了对科学的理解和对中学课本的回忆。

 
图组九、赤道


 


 


















我纳闷,这实验太圆满了,问题也就是出在太圆满上面,因为环境太不圆满。等工作人员离开,我自己拿起漏斗,往里面灌满水,再让水往下流。果然,我立刻就恍然大悟了,发现了猫腻在什么地方。等大家回来时,我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想漏斗里的水往什么方向旋转就往什么方向旋转,犹如上帝之手。

看着,现在反时针转。”在赤道的北边我吆喝着。水面上的小木棍科学地转起来了。

再看,顺时针转。” 在同一个地方,木棍应声而反科学地转起来。

在妻子和游客的不解中,我的虚荣心显然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可惜居然没有游客猜出了其中的奥秘。小时候我就知道女人对物理很差,今天我又见证了这个事实。

穿过赤道不久,汽车停下来了。

这是东非大裂谷。” 沃大华介绍到。

如果真说是上帝创造了人,那东非大裂谷就是那鬼哭神泣的一斧。这创世一斧劈在非洲,从以色列的地中海,穿过肯尼亚,埃及等十三个国家一直劈到坦桑尼亚的印度洋海岸。我们眼前的,是峡谷的东非分支,从肯尼亚的北方邻居埃塞俄比亚的亚丁湾,穿过肯尼亚,延伸到肯尼亚南方的邻居坦桑尼亚的北部。

峡谷已经很古老了,象这片土地一样古老。大自然的数百万年的侵蚀,已经慢慢填平了原来一定是非常深而陡峭的峡谷,使它更像是一个缓缓的浅沟。沟底已经种满了庄稼,到处是人家,炊烟升起,给我的感觉好像是成都周围的丘陵。奇怪的是,东非大裂谷周围的所有小湖,除了乃法沙湖以外,都是咸水湖,咸盐给了峡谷周围的动物独得天厚的条件,造成东非野生动物的茂密繁衍。相比之下,美国那个年轻的大峡谷,显得那么陡峭,刀削搬的深沟里冲击着揣流,似乎更加壮观。那个大峡谷和寻常的内地湖一样奔流的是淡水。


图组十、东非大裂谷


 


 















然而这个平凡而安详的浅谷,却是孕育人类的缤纷传奇。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东边的故事’就是讲的我们祖先的祖先在这里的故事。一千万年前,从北非的咋得到南部的南非,到处都是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七百万年前,这快生命的天堂突然裂开。刚裂开的东非大裂谷,一定也像其他年轻的峡谷一样,有棱有角,陡峭而深沉,把这片广柔的土地隔离成两个决定性的地理区域。峡谷的东边的干旱和开阔,迫使古猿们走下树枝,发展成人类,发展成现在在峡谷边上叽叽喳喳、骚姿弄首的女士们。而湿润,森林茂密的峡谷西边,古猿们则继续安逸地生活在树上,不变地成了此刻峡谷边上女士们镜头里的黑猩猩。

肯尼亚,加上邻居埃塞俄比亚出土的成千两三百万年前人科动物的化石,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祖先的祖先是非洲黑人。”我曾对璐茜说。碰巧的是,位于东非大峡谷北部的埃塞俄比亚的人类古化石,最著名的一快,就叫‘璐茜’ 。

真的?” 璐茜流露出不太相信的眼光。
 
纳库鲁国家公园

我们来到肯尼亚裂谷省府纳库鲁市,这里位于东非大裂谷的中心。肯尼亚第四大城市的纳库鲁比内罗毕更加矮小。我们栖身的市正中心十一层旅馆,大概是这座首府的唯一高楼。只有二十四万人口的首府,比四川几乎任何一个小县城都小,但却是肯尼亚的粮仓。我看不出这里还是肯尼亚的交通枢纽,两条国际铁路从市中心穿过。由于行程安排紧,我只是在旅馆附近几条街转了几圈。‘附近连大商场都没有,只有旅馆对面树荫下挤满了卖假冒伪劣礼品的小贩。’我嘀咕着。

纳库鲁湖国家公园就在纳库鲁市区附近。汽车开过去就十分钟。刚到公园门口,我们就看见四处是狒狒在公园门口散步。尽管来来往往人很多,狒狒也习惯了和人类相处,但如果想走近它们,却还是不容易。一个狒狒很轻易地挫败了我企图从后面包抄它的企图,从旁边疾跑掉了。


图十一、纳库鲁国家公园


 


 








进入公园,车子在树林里穿梭,透过树木的间隙,我们可以看见远处白花花的一片。

纳库鲁湖公园是世界上的观鸟天堂,这里我们见到了那著名的火烈鸟群。远远望去,数不尽的火烈鸟栖在湖面,一望无际,场面十分震撼人心。沃大华告诉我们,这里有两千万只火烈鸟,但据记载这里大概是两百万只。不管是多少,反正没有人可以数得清,真担心成千上万的火烈鸟一直这样吃下去,那里来那么多的小鱼,昆虫和小草?

白中带红的火烈鸟远远看去,点点红白联成一片,五彩缤纷,如虹似霞。


图组十二、火烈鸟


 


 


 


 


由于火烈鸟附近的湖岸,全是由于长年累月的鸟粪填成,一般游客很难走近鸟群。也许是眼前绚丽的景色极度吸引了我,我企图走到离彩虹更近的地方。沿着湖边,我朝鸟群走去。沼泽地弯弯曲曲,我踩着干得发白的地方下脚,离大家越来越远,只有妻子跟在我后面不时提醒我小心。我幻想着成群的鸟儿一起飞起,绚丽壮观的奇景,能让我得幸一见多好。

突然一瞬间,天塌地陷,我猛地掉进了湿润的软泥。我急忙趴在地下,烂泥陷到我的大腿处,心里很恐惧,不知道烂泥下面是什么,生怕有什么可怕的动物,生怕自己被拉下去。这种极度恐怖的感觉顿时笼罩了我,我拼命不顾一切把腿拔出来。还好,我安全了,没有鳄鱼或是什么可怕的不知道的动物咬我。虽然脚上腿上全是恶心的臭泥,但心里却大大地松了口气,似乎有那种大难不死的轻松。但瞬间的恐惧留下的记忆,恐怕很久都会留在心中。

短短的几百米,我竟然两次陷进臭泥。妻子吓得大声哇哇乱叫,不准我再往下走。如果是我一个人,我肯定会继续往前走,反正都臭了,下面小心点,应该不会有危险了。

除了火烈鸟,纳库鲁湖公园有两百平方公里,开阔的草原上,星罗棋布的旅行车时隐时现,像小甲壳虫一样,奔驰在四面八方。公园里面还可以看见成群羚羊,巨大的犀牛,长颈鹿和野牛。我们打开旅行车的顶盖,站在车里,旅行车像活动观察站一样。在旅行车附近,不时可以看到众多的动物或成群或打单,引来女士们频频对司机叫停留影。


图组十三、其他动物


 












 



































天慢慢黑下来,忽然下起了雨。我们急忙关上顶盖,窗外的动物看着这些送上门来的,以前曾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动物,也许正奇怪:

哼,这些硬家伙,居然怕雨。要知道雨水是动物生命的根本,应该喜欢呀,真可笑。

窗外的动物一动不动地站在雨里,安详地继续吃草或小息。到底是进化后的人在享受生命还是这里没有进化的它们更懂得享受生命?
 
粮仓

离开纳库鲁市,我们从浅处穿过东非大裂谷,往西北方向开去。

这里是肯尼亚的麦仓。”很少讲话的司机介绍到。司机叫史迪文,看上去很老实。肯尼亚人平均寿命是五十岁,而我们的司机已经五十岁了,可是他的身子骨显然比我们车上任何人都经得起颠簸,而且在颠簸的地方还敢于飙车,让我常常想起肯尼亚的长跑黑人在旷野里赤脚狂奔的幻觉。最令我吃惊的,是他有十个,对,没错,有十个孩子,孩子虽然都大了,成家却没有立业,连工作都没有。全家十四口人,又是没错,他已经有两个孙子了,全靠他一个人为旅行团开车养活。史迪文住在首都内罗毕市郊的最大的一个工薪阶级的小区里,租房。中国最富裕的北京,一个司机能养活十四张嘴吗?即便养活了,还能有那么安详的心态,那么耐心而主动的对客人的服务吗?

这时窗外正是结实的季节,两边望出去,一望无际的麦田,麦子已经很高了,并且开始抽穗了。平平整整的,和这之前看到的丰富多彩的经济作物相比,又是一景。农场主土地都比较大,麦地很大片,很像中国江南景色。


图组十四、肯尼亚麦仓


 


 


 


 

























要不是看到成群黑人在路边,我感觉真像中国一样。” 妻子说。

其实,仔细看去,麦地中间的农宅,外表和结构上,很像西方的农宅,甚至连色彩和宅外的花木都很熟悉。当然,这是农场主的宅院,农场外面农工的住宅,却是典型的肯尼亚农舍,很小,很破,千篇一律的小波浪式铁皮屋顶,黑人们或坐或站地在房边路边友好地向路过的车队挥手。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并没有给这里的人民带来富余的生活。这是我们在车上无聊时的一个话题。

走了不久,平整的公路没有了,我们开始了颠簸的历程。我相信当地旅行社选择的一定是最好走的路,但直到我现在都不明白,两旁明明是大片的麦地,茂密而整洁,时常还能看见经济作物穿插其中。难道种子,肥料,农具,还有丰收的粮食不需要运进运出?大量的运输难道不需要卡车?卡车难道不需要平整的公路?就算是国家公园不允许修公路,那已经显得比较现代农村也不需要?

尽管在出发前,沃大华就开玩笑地告诉我们,今天有免费的马杀鸡。当时大家还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难道这是此行的一个项目?现在大家明白了。这里是全身松骨式的马杀鸡,严格讲,是车杀鸡,杀我也。

史迪文看来已经很习惯在这种路上狂奔野跑,他一直像着急赶路式地奔命,因为我看见同行的车辆一直嫌我们的车太慢!们的小巴一直在狂热地测试着花花绿绿的女士们对松骨的忍耐上限。

不用问,这肯定是日本车。只有鬼子车才不会散架。”我是第二次有这种感觉了。第一次是去牙买加的蓝山咖啡工厂的山路上。

我们像四川农村里用的筛子上的小石头,不时被抛到空中,又重重的落下来。妻子不时发出撒娇的惊人尖叫。

终于,两旁的粮食渐渐换成了荒原的景色,草没有那么高,人烟也越来越少了。

右边远处是长颈鹿。”史迪文停下车,用英文介绍到。没有受过教育的史迪文可以讲三种语言,肯尼亚官方的斯瓦西历语,他家乡的土话,-大概是基库尤语,还有英语。

英文也是官方语言。在广阔的国家公园里,迪夫史就是我们的导游,在宽阔的大草原上,他为我们寻找动物,看见动物就停下来,让我们拍照和观赏。


图组十五、长颈鹿


 


 










我们还没有进入国家公园,但远处已经可以见到不少野生动物。

宽阔的草原,生长着一种灌木式的植物。植物枝上长满了大小果实,外皮却很硬,枝上还有很多坚硬的大刺。据说那是长颈鹿最喜欢的食物。真不知道外形貌似温柔的长颈鹿怎么对付这些硬刺。在树丛里,我们看见了象群。这个时候,大家已经对象群不是那么惊奇了。

这是最后一个马塞人的城镇。” 史迪文说。

这个城镇,绝对没有高楼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最小最简陋的‘旅馆’‘酒吧’也许还有最小的商店。

你看旅馆!” 妻子一惊一炸像发现新大陆一般。“还有酒吧!”

我在猜测是否旅馆可以放下一张床,酒吧可以坐下三个人。我甚至想我这肥胖的身躯是否可以挤进那黑洞洞的小门。

通过最后的城镇后,前面连公路也没有了,一切都是靠汽车自己开出来的路。旅行车在一人来高的小树丛或是灌木中按前面的汽车轮胎印开着。车路十分时合,史迪文好像很熟,从来没有犹豫该从哪个叉路走。我脑海里冒出好莱坞电影里常常出现的镜头:好多黑人一下子从四面八方冒出来。黑人认路的本领难道特别高?

穿过树丛,我们意识到仅仅是颠簸的公路现在算是奢侈品了,后面的公路不仅颠,而且更要命的是灰尘。我们不是在度假,我们是来西天取经了。

这是我第一次领教灰尘,汽车开过后扬起的满天灰尘。旅行车像一个龙头,后面跟着长长的黄龙,龙尾拖得很长很长。汽车在这里需要离得远远的,不然后面车上的乘客需要准备防毒面具。我们的史迪文不知道是脾气温顺还是岁数大了,却总是落在别的车后,常常为了跟上车队,不得不跟在其他车的后面。这引起我们车上的阵阵叫苦。我们不时可怕地见证到前面的黄沙像烟雾一样滚滚涌进我们的车窗。连对沙土毫不在意的史迪文有时都不得不停下来等前面的沙暴沉淀一下,因为沙暴里连路都完全看不见了。

史迪文,离前面车远点,灰尘太大。” 车里的女士们逼着我一次又一次地叫唤着。

马赛马拉

快要中午时,我们到了马塞马拉公园。马塞马拉公园以这里的原住民马塞族命名的公园,这是我们的最后一站,也是最精彩、最高潮的一站。

经过一天的颠簸和灰尘,我们来到了另一个世外桃源。马赛马拉公园的旅馆修整得十分遐意,在野外显出干净,湿润而整洁。巨大的旅馆客厅,仍然是用全木结构,高挑而宽大。餐厅,酒吧,礼品店,前台,当然还有周到的服务。

这个旅馆有一般的房间和帐篷,谁愿意住帐篷的举手。” 沃大华问大家。

我是第一个坚决举手的人。既然来了野外,就要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超乎想象,我还是第一见到这么大的帐篷。帐篷是很结实的帆布围起来,所有的门窗都是两层,用粗拉练封口,是为了防止野兽侵犯。帐篷里面地板铺面,光亮得滑人,巨大的床,与我想象的帐篷里的小床完全相反。后面还有个宽敞的洗澡间,里面好像有用之不尽的热水,帐篷里面家具和布置都十分得体,一切不只是城市高档旅馆的方便,但更加上了原始非洲的风味。我再次感到过去的殖民者的享受生活。而我们中国老百姓比他们起码晚了一百年。

 
图组十六、帐篷旅馆


 


 


 




稍做修整,洗去一身的尘土,我们离开旅馆,进入马塞马拉国家公园。这是一望无际的丘陵草原,不高的树丛时疏时密地散布在草原上。草原上汽车时隐时现,都在搜索,都在探索。但和所有司机一样,我们的史迪夫显然知道该到什么地方去,他知道哪里有水源,水边一定聚集着动物们。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群过路的角马,车队停下来,静静地等待它们鱼贯而行横着通过前面的道路。这是一小群角马,大概才百把只,它们一个接一个不慌不忙地穿过去。我们发现,先过去的角马在过马路后,竟然很整齐地排在那里等候后面的角马从远处络绎不绝地赶来,不希望同伴掉队。

角马迁移是动物界最著名的景象,最大的迁移,是有数百万头角马每年来回从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公园南下去邻国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那是十分悲壮的一幕,数十万的角马会在迁移里死亡,又有同样多的,或是更多的新生命在迁移中诞生。十月的非洲,应该是角马刚从南边上来。难道我们会看见那刚刚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的角马?

史迪夫继续往前开,我们很快就看见了大群的角马,在开阔的草原和丘陵上,漫山遍野的小黑点,星罗密布一望无际,永远在不停地低头吃草。数量,总是造成壮观景象的主要因素。角马很笨,跑得也不快,个子也不小,是猛兽最理想的食物。

这里有两百万只角马。” 史迪夫介绍到。

两百万?” 我很吃惊,这比内罗比,比肯尼亚任何的城市人口都多。


图组十七、角马


 


 


 




























我们沿着角马群的边上往前开。

我们会看见狮子的。” 史迪夫解释到。肯尼亚没有老虎,只有狮子。

一会,前面一大堆旅行车围成小半圆。

狮子。” 史迪夫向我们说。我们也猜到了七八分。

先映入眼睛的,是两头爬在树上的豹子。浓密的树叶使我们看不清豹子的全影。旁边的小沟里,则四仰八叉地倒着两头狮子在晒肚皮。再往前,是一只雄狮舒服地卧在草坪上,全然不把四周围着它的汽车放在眼里,时而翻身,时而打哈欠,最后是彻底放开了爬在草坪上睡觉,如果是人被其他动物围绕着,敢这样放心大胆地睡觉吗?雄狮的后面,是两头母狮正在啃着一头角马。

狮子的进食顺序是,先由雄狮进食,然后是母狮,最后是守在一旁的专门吃腐尸的垃圾鸟来打扫战场。在一旁的孤树上,等满了垃圾鸟,密密麻麻的,地面上甚至还停了不少孤树上已经站不下的垃圾鸟。看来此时雄狮已经吃完,正在打发饱餐后的困倦全然无视周围相机的闪光,人们的窃窃私语,汽车马达的轰鸣和来来往往的车辆。


图组十八、公狮子和进食的母狮子,等在边上的鹰


 


 


 


 
















 

离狮子不远的地方,我们又看见了吃饱了的豹子,也是同样的懒姿,也是同样的无视周围的一切,肆无忌惮地做着自己最舒服的事。而附近的草原,到处是角马的白骨堆。


图十九、豹子


 


 









狮子和豹子四肢发达,都是能跑善奔之类,活动范围可以非常大,我一直担心我们是否能找到狮子的行踪。每当我看到《探索》频道上那些镜头时,都觉得摄影师一定成年累月地等在野外,寻找狮子。其实,现在我明白了,很容易。有几百万只苯咄的美食,有水,狮子们还需要什么呢?它们为什么还要去流浪呢?看看四周密集的尸骨,我们知道狮子豹子们的活动范围一定很小,怪不得史迪夫们一进公园就直奔主题,很有信心地找到狮子。

尽管狮子豹子就在身边,尽管到处是白骨,数百万只角马却视而不见,好像那些都不是同类的尸骨。但想想数百万只角马,就几只,几十只狮子豹子,根本危险不了角马群体的生存。每年老死病死的角马也远远多于被吃掉的角马,更有长途迁移艰辛造成的大量死亡。据称,有的迁移死亡率达到百分之四十。这虽然是过于夸张(除非角马生殖能力极强,迁移周期出生率也达到同等水平) ,但迁移的残酷,却可见一般。

马塞马拉公园还有成群的大象,长颈鹿,也有不少野牛,但我们这时对这些小群动物已经审美疲劳了。

天渐渐晚了,太阳要落山了,我们开始往回走,夕阳透过云层,打在开阔的草原上,给孤树投下一个火红的背景。我们曾经在无数摄影和电影上看到的那颗‘非洲之星’的孤树,在这里比比皆是。树顶长成很平整的一个华盖,极有特色。我们停下来,拍了很多照片,美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图组二十、非洲之星


 


 


 


回旅馆吃完饭,有马塞族人来餐厅表演,我们太累,看了一会就回到帐篷。

我半夜醒来,绝对是伸手不见五指,白天见到帐篷里放了很多蜡烛,现在是明白它的用途了。帐篷外各种奇怪的响声此起彼伏,伴着哗哗的水声,难道有谁半夜寒冷中在小溪里洗澡?近处草丛,也传来很响的穿过草丛的声音。是谁肆无忌惮地不怕这漆黑的夜到处走动呢?诶,是什么在门外,不停拍我们的帐篷?不管了,先睡吧。

一大早,沃大华在催我们吃完早饭后,来到我们帐篷的后面。

这里是河马。河马怕热,白天都是把自己侵泡在水里,太阳落山后才出去吃东西,等到第二天太阳出来前再回到水里。现在正是河马吃完了回来的时候。”沃大华介绍到。实际上,河马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泡在水里,让水中的浮力,减少沉重的身躯对河马的四肢的负重,这对河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放松。

我们帐篷后面是一条几十米宽的小河。不远处的河面已经有好几条河马的头和脊背。

对面山坡上,一头大河马正在向这边赶来。河马好像熟门熟路地径直向河边跑来,庞大的身躯在杂草和灌木中毫无阻挡地开出一条路。这肥胖的家伙一点都不具有本该有的苯相,不像大象那样一步几回头,慢腾腾的。河马灵活地一路小跑到了河边,半分犹豫都没有就立马从河边陡坡上连滑带爬地轰轰烈烈掉进水里。像回家一样。

一会又回来了一头河马。这大概是成年的雄性河马。河里两头河马马上争斗起来,巨大的吼声和轰轰的水声伴随着水浪扰乱了平静的原野。不一会,一头河马离开了其他河马,到一边凉快去了。物竞天择。


图二十一、河马群


 











我用小望远镜在河面上搜索,发现就在我们脚下的河面,一只鳄鱼一直都不动声色地潜在水面,对不远出发生的争风吃醋好像毫不关心,一动不动。我猛然醒悟,昨晚夜里的哗哗水声和有东西上岸声音,一定是这鳄鱼爬上来了。
 
黑木雕
 
肯尼亚的旅行,很多时间都是在汽车上度过的,除了司机和导游,很少和肯尼亚当地人打交道。如果说唯一和当地人打的交道,就是路边的购物。

给我的感觉是,肯尼亚人比较老实。肯尼亚旅游品商人们最有创造性的一招就是在沿途的厕所前的必经之路建纪念品小商店,让上厕所的路穿过小店中心。旷野的草原,当地人可以不用厕所,但车里的太太老爷们可不敢在旷野拉撒。沿途上没有多少城市,乡村间的方便之处就成了商贩的商机。

肯尼亚盛产一种硬质木头,黑檀木,简称黑木。真正的黑木是黑木树的中心,树的外面是一般树干那种黄色,不容易被发现本质。黑木树的截面就成了一种外面是黄色的圈,里面是黑色的树心。黑木非常硬,也很重,掂在手上象石头制品一般,是家具,工艺品的首选材质。

终于,我没有拗过有购物癖的妻子。她看中了一个一尺多高用黑木雕成的长颈鹿一家。木雕很清爽,干干净净,长颈鹿的天然姿态配上黑木那青铜般高贵气质,让妻子爱不释手。

我用小刀刮刮底座下的木头,掉下深褐色的木屑,雕塑是黑木的。

多少钱?”

七百。” 一个高个黑人回答。他大概看出妻子非常喜欢这个雕塑。

肯镑?” 我半开玩笑地问。

美刀。”

性价比不合适。我们继续往前走。

中国人是肯尼亚人们的朋友,今天老板给了一个特价,五百。” 黑人追上来。

我们没有回价。

朋友,你们给个价吧,起码给个价。”

这是可以继续降价的信号。

五十。” 我们觉得无心购买。

天,你们简直是没有诚意。重新给个真价钱吧。” 黑人抢天抢地地夸张叫着。

就是五十。”其实我们看见外面的工人在打磨黑木,知道那非常坚硬,而且这么大的雕塑需要不小的黑木树。

我去跟老板商量一下。”

很快,他很兴奋地回来。“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老板诚心要做生意,给你们一个不敢令人想象的价钱,两百块!

来来回回反复,木雕以九十块成交。我后来知道,这块木雕珍贵之处不是因为它是肯尼亚黑木,而是我万里迢迢从非洲把它抱着回到北京。我在北京工作每小时收费两千五百块,几十个小时什么都不做,在颠簸的非洲原野上,就抱着这块黑木雕塑,在卡塔尔的转机,在北京的入关,我都手提着这块雕塑,让它身价百倍。

几个月后,我发现不少礼品店,都有这种黑木雕,当然,块头要小得多。每当这时,我都会去感觉一下那沉沉的重量,都会翻过来看看肯尼亚的商标,然后告诉朋友黑木雕的故事。

黑木雕。。。。’


图组二十二、黑木雕


    


 


 


 

尾声
 
第一次跟团旅行,结果比我先入为主的印象好很多。这是另外一种经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我想我开始喜欢这种经历,这种角度,而更重要的,是妻子一直伴陪在身边,这是另外一种生活。
 
                                         2006126


所有跟帖: 

其中最有名,莫过于当年的英国皇室伊丽莎白的故事。伊丽莎白上树时,身为英国公主,下树时,贵为英文女王。在那个夜晚,英王驾崩。 -然后呢- 给 然后呢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28/2014 postreply 09:57:49

图文并茂,美文。 -又见南山- 给 又见南山 发送悄悄话 (42 bytes) () 10/28/2014 postreply 15:28:26

老的。2006,国庆去的。 -老流浪汉- 给 老流浪汉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28/2014 postreply 18:57:03

一如既往地好看! -惜福666- 给 惜福666 发送悄悄话 惜福66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4 postreply 16:46:06

赞! -看风景- 给 看风景 发送悄悄话 看风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31/2014 postreply 14:19:4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