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返乡之旅(一):无锡一日

来源: 渔樵耕读 2013-06-07 12:16:1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02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渔樵耕读 ] 在 2013-06-10 22:25:0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五月之初,春日曈曈。渔樵子御长风万里,击海水三千,驾五彩祥云,一路向东土故国飘扬而去。此次返乡之行,目的有三:一则探望年迈的双亲;二则不舍流逝的春光,顺便沐浴一番故园春色;三则借机疗心养神,舒展一下近期内焦外困的疲乏心身。因此,在陪伴高堂的间隙,还抽空去了一趟无锡、厦门和杭州。

 

无锡与敝邑宜兴,只在咫尺之间,常来常往,了如指掌。但无锡有两处名胜,却一直想去而未能如愿,一是东林书院,二是吴泰伯庙。因此特地抽了一天时间专程去两处探访,了却一桩多年的心愿。东林书院大家都很耳熟,那句传颂了几百年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出自该处。东林书院早先是北宋理学大家杨时(二程高足,“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拜师程颐的故事)讲学之所,因与庐山东林寺相仿而得名。而书院真正兴旺,则在明朝万历年间。无锡士人顾宪成退归故里,重修东林书院,聚集了一大批名士在此读书讲学,针砭时政,书院声誉鹊起,名重天下。

     
 
当我满怀兴奋从老家坐车赶到位于无锡城中心的书院时,已是日上五杆,早晨十点多钟。虽然是周末,书院里却很冷清,只有三三两两几个游客,外加四五只叽叽喳喳的麻雀。书院是典型的旧式江南私家园林,占地不大,但亭台楼阁、长廊水榭、假山鱼池,翠柳丹桂,一应俱全。曲径通幽,静谧而端庄。院内有东林精舍、道南祠、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时雨斋等堂馆,都是东林士人当年讲学和祭祀的场所。其中的“依庸堂”是书院的主要讲堂,即依循《中庸》之意。而“燕居庙”则是祭拜孔子之所,名字取自《论语》中描写孔子自在快乐的家居生活的句子“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燕居庙前,还有一对汉白玉的抱鼓石,有龙凤呈祥的图案,精美非常。不过这对抱鼓石是书院的“养子”,原本是无锡名门许氏大宅的旧物。后来许宅拆迁时被东林书院“领养”。说来也巧,这许氏后人,就是我在华府结识的忘年交之一的许翼云先生。许先生得知我去东林书院,还特地问我有没有看到这对抱鼓石。

      

众所周知,东林党人后来遭宦官权臣魏忠贤陷害,或杀或放或贬,一网打尽,东林书院也被破坏。书院内有一个东林党人的名单,我看了一下,大多不认识,只有少数几个看着眼熟,如顾宪成、顾允成昆仲,高攀龙、杨琏、左光斗、钱谦益、陈于廷等。其中高、杨、左三人是弹劾魏忠贤的主将,钱谦益是常熟虞山人,是名满天下文人领袖。陈于廷则是渔樵子的前辈邑人,其子陈贞慧与高邮冒辟疆、桐城方以智、商丘侯方域,人称“明末四公子”。陈于廷的孙子陈维崧更是文采飞扬的“江左凤凰”,是与朱彝尊、纳兰性德齐名的清初杰出词人(见拙作《五湖深处是家乡》)。渔樵子这次去无锡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去取回托朋友买的一套陈维崧《迦陵词》。东林书院附近,应该还有一个纳兰祠,是无锡士人为感念纳兰容若受顾贞观(顾宪成之孙)之托,营救受科场案牵连而发配宁古塔的江南才子吴兆骞而建的祠。关于这个顾、吴和纳兰的故事,余秋雨先生在其《山居笔记》一书中也曾提到。不过纳兰祠究竟在哪里,现在似乎没人知道了,我也无从寻访。在东林书院转了一个多钟头,仰望先贤,百感交集。
 
当我踏着沉重的脚步迈出书院时,日已过午,饥肠辘辘。接着驱车前往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与在太湖某疗养院做医生的友人会合聚餐。友人选择了一处半山东坡就坐,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时仙珍馐俱入腹中,宾主相聚甚欢。酒足饭饱后,启程前往下一站:吴泰伯庙。
 
泰伯庙位于无锡郊外的梅村,是祭祀吴泰伯的场所。泰伯奔吴的故事,吴地百姓妇孺皆知。比较通行的说法(包括《史记》的记载)是:三千多年前,位于陕西岐山的周部落首领古亶父(周文王祖父)有意传位于三子季历。作为长子的泰伯为了避免传位之争,主动放弃,带领二弟仲雍千里跋涉,来到相对荒芜的江南荆蛮之地,断发纹身,受当地土著拥戴,成为君主,国号句(勾)吴,泰伯也被其后人奉为吴姓始祖。泰伯死后,冢于梅里,由仲雍继位。仲雍死后,葬于常熟虞山(见拙作《钟灵毓秀话常熟》)。泰伯的义举,深受后世尊崇。《论语》第八篇(《泰伯第八》)就是从论泰伯开始的。孔子高度推崇泰伯,称他为“至德”。太史公在《史记》中,也把“吴泰伯世家”列在世家第一。不过渔樵子最近在读许倬云先生(许翼云先生胞弟)的《西周史》(West Chou Civilization)一书时注意到,许先生对泰伯奔吴的动机提出了新的假说,即泰伯仲雍奔吴是出于周部落为了部落迁徙,而探索新领地的举动。这种说法,也值得思考。不管是何动机,泰伯奔吴客观上开化了吴地先民之智,促进了吴地的发展,功莫大焉。
 
车到梅村,就见到了泰伯庙的路牌,可是车子沿着路标指引的方向来来回回开了几次,眼睛睁得像鸡蛋般大,也没有见到泰伯庙。下得车来几经询问,才见到了泰伯庙的真面目。原来一座小小的泰伯庙的前后左右,盖满了成片的仿古楼群,主要是饭店、酒店和商店,泰伯庙淹没其中,难怪我找不到。看来这又是当地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一大杰作。孔子说得太对了,泰伯真是至德,几千岁了,还在继续为其子子孙孙的荷包发光发热。我们吴人子民,难道不汗颜么?

               

泰伯庙不大,庙前有座单孔拱形石桥,名“香花桥”。桥北立有花岗岩石牌坊,上镌“至德名邦”四字。进庙门院内居中为至德大殿,正中高悬“泰伯庙”牌匾,是吴氏宗亲、台湾前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所提。朝南壁上悬挂司马迁《史记》“吴泰伯世家第一”木刻牌。两侧为厢房,塑有从泰伯、仲雍到夫差二十五代吴王的塑像。院内尚存古柏、桂树各一株。庙后是伯渎河,岸边立泰伯开凿伯渎河汉白玉纪念碑一块,上书“丰碑昭日月,伯渎源流长”.
 
从泰伯庙出来,日已西斜。于是打道回府,沿着无锡到宜兴的环太湖渎边公路,从容返乡。一路行走在太湖之畔,但见水天一色,波光粼粼,舟帆点点,渔歌唱晚,如画如诗。车在画中行,画入我心中。无锡一日,拜谒了吴泰伯庙和东林书院,了却一桩很久的心愿,也饱览了太湖春色,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癸巳夏记于美丽家园州乡居)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渔庐美味:熏鱼块
  • 渔庐食谱 — 咸肉菜饭
  • 豚蚌相并,渔翁得味:介绍渔庐美味一则
  • 都是没有标点惹的祸:断句的故事、笑话、和例子
  • 十年树木:出席小儿大学毕业典礼的思绪 (下)
  • 所有跟帖: 

    照片只看到一张。 -小黑猫- 给 小黑猫 发送悄悄话 小黑猫 的博客首页 (218 bytes) () 06/07/2013 postreply 16:58:52

    好文! (我也只能看见一张图.) -嘉崚子- 给 嘉崚子 发送悄悄话 嘉崚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7/2013 postreply 23:10: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