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走过秘鲁和厄瓜多尔(1)

来源: twotwo 2012-11-07 06:33:5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901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twotwo ] 在 2012-11-09 07:56:5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看到坛子里的大侠都是走印加路the Inca Trail,觉得也许有其它的可能,尤其是想避开人群的话,于是有了下面的旅行经验。一路所行,完全是自我规划,自我实践,除了来回机票和5天的trekking之外,没有任何预订,即住宿,交通都比较即兴。行前做功课是以地理文化历史为主,相对来说,在欧美生活的能负担得起旅行的都能负担得起南美旅行,差别在于支出的多少。如果不是拖家带口,没有太讲究奢侈的,这么久的旅行不比回中国省亲贵多少。当然,我们的主要旅行方式,在于亲历本地人的生活,不希望呆在豪华酒店里与人隔绝。我们就是草根,看看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草根的生活,是出门的主要目的。

下面的记录,算是攻略吧。我们的整个旅行是从8月中到9月底,先飞秘鲁,从厄瓜多尔回。现在看来这个顺序不合适。要是先到厄瓜多尔,再去秘鲁,可以赶上厄瓜多尔的旱季,登火山的收获应该更大。9月中下旬,在厄瓜多尔已经开始雨季了,所以登山,尤其是Banos附近的火山,总是只见云雾,不见雪顶。

这个假期,6个星期,说是自虐的假期不为过,渡假归来,原来撑得鼓鼓的连衣裙现在可以轻轻松松地拉上拉链。40多天里,只有从欧洲到南美是飞机,剩下的全是当地的公车。我们乘汽车,行程4300多公里,从秘鲁到厄瓜多尔,在车上的时间起码80个小时,其中有3次夜车,即从CuscoNasca,从LimaTrujillo, 然后从Trujillo到厄瓜多尔的Guayaqil。在这六个星期里,乘汽车的次数比我过去十年乘汽车的机会加在一起还要多得多。公平地说,秘鲁和厄瓜多尔长途大巴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大巴车基本是奔驰或是沃尔沃,双层居多,当然,不同汽车公司车也不同,不过,我没看见过中国大巴,虽然看到过奇瑞和东风的小车维修中心。大巴一般分一等座和二等座,一等座在下面,二等座在上面,看风景居高临下,但是座位没有一等座宽敞。一般长途,夜车用一等座比较划算,其实它们的价钱差不了多少。

与长途大巴相比,他们的市内公共车便宜得像不要钱,当然条件也差一些,不过如果有座位的话,那是软座。

准备

持德国护照的好处是不用为签证的事操心了。所以,准备工作只累脑子不累心。以前对南美的了解好像除了西班牙语就是探戈,没什么具体印象。要去秘鲁的Machu Picchu总不能像个文盲样的,只对着山上的古迹拍拍照就可以了,那可是飞了16个小时的地方。有关当地的历史总是要了解的。看Kim MacQuarrie写的The Last Days of the Incas就像看电影,让我欲罢不能,除了里面的地名,人名长了点儿,发音也不符合英语标准,记不住之外,仅这一本书就立刻燃起了我对印加古迹的兴趣,不仅仅是Machu Picchu, 还有那从Quito通向San Diago的所有。

早有耳闻,除了几个著名旅游城市,南美说英语的人少,西班牙语是旅行的无二选择(如果想自由散漫地随便逛的话),所以,我勤奋地出入伦敦和法兰克福的西班牙餐馆,为了操练我的西班牙语,并把几个店里的菜单上的菜全吃过一遍,菜名说得像Andalusia山区农民一样地道,就为了在南美不会亏待为了装美食的胃。结果,虽然我的胃还是装的满满的,南美的菜单我还是没看懂。虽然都是西班牙语,南美的西班牙语与西班牙的西班牙语相差很多,口音很不同,用词也不同,当然,从吃的角度来说,食物非常不同。但是没关系,学了西式西班牙语的好处是,我起码知道吃的是什么,鸡鸭鱼猪牛羊也要搞搞清楚不是?另外,讨价还价也得听得懂价钱不是?总之,我那一点点西班牙语的好处是,吃喝拉撒睡行,都用上了,算是人最底层需要吧,复杂点儿的,谈情说爱的,就只能对牛弹琴了。所以,此行无艳遇。(当然,语言只是其中小小的一方面,巨大的方面是,此两国人民都是武大郎的后代,不是一般地矮。男人矮小瘦壮,女人矮粗胖,几乎每个15岁以上的女人都套着3个泳圈,此起彼伏,让人根本“艳”不起来。所以,老麦也表现得很忠诚,我除了跟智利小伙喝了几杯,也很守妇道。)

临行前听前年在南美呆了半年的英国同事说走印加路(inca trail)很激动,因为海拔变化大,一路风景独特。他还把他当时的向导介绍给我。做了很多研究,发现“the inca trail”很坑爹,因为政府垄断,并且每天最多有400人在同一段路上。不喜欢在人群里走,所以联系了向导Saul之后决定走Salkantay线路,行程5天,其中4天徒步65公里,第五天专门在Machu Picchu里转悠,海拔经过最高处4600米,最低处1800米,比经典的印加路更挑战 。价钱差不多,但是这条线路在头2天半会有骡子驮行李,并有一匹应急马;而传统线路因为要在印加台阶上走,踏上去了就只能走了。Salkantay线路走的人少,可以看到世外桃源,有不一样的风景。定下来,就要确定时间,付定金,40%的费用要提前通过Western Union寄过去,剩下60%的钱在徒步头一天,向导讲述注意事项的时候会顺便收钱。在徒步时,有厨师,有挑夫或马夫,通常,最后会有一些小费,差不多每人每天5美元吧。

这两个国家的很大一部分国土是安第斯山,他们又都有海岸线,还有亚马逊河流域,在旅行上,如果时间不是很多,比如我们,只有6个星期,就必须取舍,否则,大部分时间都是路上,风土人情看不到。我,怕热,招虫,所以,亚马逊河流域不是我特别向往的地方;而且,我也不喜欢游泳什么的水中运动,所以,目的明确,6个星期基本围着安第斯山转。像我们这样的,其实不用打疫苗,但是临行前的2个星期,为了旅行自由和应付突发想法,我还是打了黄热病疫苗,这个疫苗10年有效,上次打是2000年去南非之前,没什么反应。山地不是疟疾高发区,而且我对疟疾疫苗持怀疑态度,所以,决定不让自己做小白鼠,还是以预防蚊子为主吧。渡假前一直呆在伦敦,先去药店买带DEET的驱蚊剂,最高含量50%;为预防万一,又跑到Black户外店买到最后一瓶含100%DEET的驱蚊剂。算是心理安慰。

虽是很早就决定要在安第斯山上徒步,但生活在海拔100米地方的人怎么才能准备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运动呢。高原反应是我担心的一项。为了让自己的身体自觉适应高海拔,我才安排下面的行程。Lima在海边,Arequipa在海拔2300米,Puno3800米,Cusco3200米,所以,我如果先去了Puno再去徒步的话,应该不会出现高原反应。幸好我当时在定徒步日期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身体的适应时间,才没把自己陷于被动。

8月份虽然在秘鲁算是冬季,但是即便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村里,冬季的白天还是很热,22度左右,阳光强烈,晚上冷一些。我临行前很失策地只关注了利马的天气预报,准备的衣服都是长袖长裤,T恤只带了一件,结果只好在本地买。结果,这里的染色技术还很原始,洗蓝色T恤的水可以给小学生灌了去做墨水,或者画水粉画也行。

 

所有跟帖: 

沙发, 1 排1 座。 -kaixinniao- 给 kaixinniao 发送悄悄话 kaixinnia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7/2012 postreply 06:41:00

真是好贴,谢分享, 期待下集。6个星期假期一次用了, 真爽啊。 -kaixinniao- 给 kaixinniao 发送悄悄话 kaixinnia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7/2012 postreply 06:44:27

刚写了 期待下集。已经出了3 集了, 真快。。。 -kaixinniao- 给 kaixinniao 发送悄悄话 kaixinnia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7/2012 postreply 06:59:21

谢谢分享!有图会更吸引人。可以参照这里的“论坛帮助”,有问题可来悄悄话问。 -淡白儿- 给 淡白儿 发送悄悄话 淡白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7/2012 postreply 06:54:27

班主啊, 贴图真是很辛苦的体力活啊, 有没有好一点方法。 -kaixinniao- 给 kaixinniao 发送悄悄话 kaixinnia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7/2012 postreply 06:58:02

Salkantay海拔更高,风景和印加古道不一样,有机会也想去走呢~ -迪子- 给 迪子 发送悄悄话 迪子 的博客首页 (211 bytes) () 11/07/2012 postreply 07:46:22

很有趣。 有几张照片证明无艳遇什么的就更好了。 -熊猫媳妇- 给 熊猫媳妇 发送悄悄话 熊猫媳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7/2012 postreply 11:03: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