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东历史文化宗教游7 – 梵蒂冈

来源: 银剑 2014-03-14 03:37:5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532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银剑 ] 在 2014-03-15 10:13:0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梵蒂冈(Vatican意为先知之地全称是梵蒂冈城市国家(Vatican City State)为天主教会最高权力机构圣座Holy See的所在地,也是教宗驻地。作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它领导着10亿多天主教信徒(其中神修人员160万)。梵蒂冈前身为教皇国,自1929年起为主权国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统治,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梵蒂冈在政治,文化和宗教等领域拥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


公元1世纪30年代,当耶稣在罗马帝国遥远的边陲领地巴勒斯坦被钉死在十字架以后不久,基督教就开始在罗马流传;尽管罗马帝国多次血腥镇压,但基督徒越来越多;当使徒彼得公元42年到达罗马传教时,当地已有基督教社团。公元313年,君士坦丁(Constantinec.274-337)皇帝颁布了基督教合法化的《米兰赐令》不久,圣彼得的墓龛在罗马建立;公元380年,西奥多斯(Theodosius)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确立了罗马在基督教的中心地位。

然而在公元2世纪时,主教 (bishop)和教皇(Pope)还是可以互换的同义词,只是因为罗马主教驻在帝国首都,政治经济势力比外地主教可能略大一些而已。从5世纪开始,由于英诺森一世(Innocent I, 401-417)以后历任罗马主教的努力,极力宣传圣彼得优越论,他们的权势逐渐凌驾于外地主教之上,使教皇变成高于外地主教独一无二的神圣头衔。

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基督教世界在公元5世纪逐渐形成两大教区,即以罗马为中心的拉丁语西部教区,和以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希腊语东部教区。两区存在许多矛盾和分歧,常常各行其是;公元445年,当教皇利奥一世(Leo I, 440-461)强调罗马的唯一最高领导权之时,东部教区451年召开查尔西顿大公会议,声称君士坦丁堡大教长与罗马同享最高教权,公开分庭抗礼。1054年,教皇利奥九世(Leo IX, 1049-54)派枢机主教洪贝尔到君士坦丁堡谈判,声称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色路拉里乌如再分庭抗礼,就把他开除教籍;大教长色路拉里乌立即下令开除了罗马教皇的教籍。它标志着东西方教会彻底分裂,从此以后,西部自称公教/天主教Catholic),东部则自称正教/东正教Orthodox)。

5世纪末,罗马教皇宣布教会权利独立于、甚至高于帝王权力;751年,法兰克墨洛温(Mérovée)王朝的宫相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 714-768)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位,建立了后来称之为加洛林(也译查理)王朝;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了感谢教皇,将夺自拜占廷的意大利中部4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献给教皇,这就是教皇国(Papal State)的开始。799年圣诞夜,法兰克查理大帝(Charlemagne,742-814)在圣彼得大教堂加冕,基督教在欧洲的声威为此大振

10-11世纪教皇权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1059年的拉特兰大公会议宣布,世俗领主不得干预教皇选举。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 1198-1216)在位时,罗马教廷势力鼎盛,成为欧洲中西部地区所有教俗事务的最高裁判机构。

1303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Boniface, 1294-1303)在于法国国王的权力斗争中失败,屈辱而死;1309-1377年教廷被迫迁移至法国边境的阿维尼翁(Avignon),受制于法王。1378-1417年教会大分裂40年,法国、意大利各选教皇互相轻蔑。151710月开始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教皇地位进一步消弱。8-19世纪期间虽然教皇国只是意大利境内许多诸侯国之一,领土时有伸缩,但教廷始终对整个欧洲保持不同程度的宗教领导权。直到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占领罗马,教皇成了梵蒂冈囚虏,教皇国才灭亡;但意大利政府并没有触动梵蒂冈及其教产,教廷与意大利政府在罗马对峙59年。

1929211日,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 1883-1945)执政的意大利政府与教皇比奥十一世(Pius XI, 1922-1939)签订了《拉特兰公约》27条。教廷承认了意大利政府;意大利政府承认了梵蒂冈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承认教廷对罗马市内的拉特兰宫等13座建筑和郊外的Castel Gandolfo教皇别墅及其附属人员享有治外法权和免税权;意大利为1870年占领原教皇国领土给教廷一笔赔偿金。

 


圣彼得大教堂(St.Peter’s Basilica坐落在罗马梵蒂冈城内,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艺术时代杰出的建筑代表作。




圣彼得大教堂建筑总面积49737平方米;大堂主体高45.5米,中央大圆顶内高123.4米,连顶外十字架高达132.5米;全堂可容纳6万人,其中主堂可容纳2万5千人;广场340×240米,可容纳50万人;大堂主体1506-1614年完工;广场1656-67年完工,经历161年。

广场的中心耸立着一个高大的埃及方尖碑,碑高25.5米(加上柱础和碑上的十字架,共计高度41米),重327吨。这块方尖碑本来是公元前一世纪埃及人在赫里奥城(Eliopoli)竖立的,因为罗马人自古景仰古埃及的文化艺术,公元37年,罗马皇帝加利古拉(Caius Caligula, 37-41 AD)下令搬迁到罗马,装饰他皇宫旁的广场,这广场就是日后尼禄皇帝 (Nero, 54-68 AD)的赛马场(Circus Maximus))。据说,公元64年首任主教圣彼得就是在这个赛马场上殉道的。这就是为什么天主教会的大堂要盖在这里的原因。公元1586年方尖碑从赛马场旧址迁移到了广场中央。罗马原有许多方尖碑,碑上大都有图案或文字,而圣彼得广场的是唯一的无字碑。




喷泉和中央石盘
中央方尖碑与广场两边的回廊之间,各有一个银花飞浅的美丽喷泉。泉合高14米,十多只水柱同时喷涌,银光四射,十分壮观。状如母乳的喷泉台盘,象征着教会犹如慈母,生命之泉滋养万民。




圣座宫廷(Apostolic Palace) 在右边回廊的后面。从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的公元4世纪到14世纪教皇被迫迁居法国阿维尼翁(Avignonese period,1309–77),历任教皇都住在罗马拉特兰“主教”教堂
(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现在的教皇宫是16世纪西斯托五世修建的,所以也叫西斯托五世教皇宫 (Palazzo di Sisto V)。

从广场看是一座三层楼房,其中上面两层属于教皇居住和办公用房,每层楼有十个窗户。面向教皇宫从右往左数,最上层第一、二个窗户是教皇办公室;然后依次是教皇的寝室、私人图书馆、餐厅和小经堂等。每逢星期日或宗教大节日,中午12时整,教皇必然出现在最上层的办公室(从右数第二个)窗口,祝福广场上前来朝圣的信徒和普通观光群众。

圣座宫廷后面是西斯廷小教堂(Sistine Chapel)选举教皇和教廷的某些特别重要会议在这里举行。该小堂有一扁方形烟囱,是选举教皇的过程中每天向外界传递选举消息的唯一工具:烟囱冒黑烟表示当天的选举尚无结果,冒白烟表示大选最终告成。




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台阶前面,左面有圣彼得(
Saint Peter,?-c.67 AD)宗徒的雕像




右面有圣保罗(
Saint Paul,?-c.68 AD)宗徒的雕像




大堂正面的廊檐上立有
13座雕像,像高5.5米。中间持有十字架者是耶稣,另外12座是圣洗者约翰和耶稣的11个门徒(彼得除外)。正面两末端上方各有一大铜壁钟,左面的是罗马时间,右面的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从左到右分别是: 1.洗者约翰(John the Baptist), 2. 安德烈(Andrew), 3. 雅各(James


 

4. 西庇太的儿子约翰(John, son of Zebedee,福音作者若望) ,5.腓力(Philip),6. 多马(Thomas),7. 巴多罗买(Bartholomew), 8.马太(Matthew),9.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James, son of Alphaeus  




10.西门(Simon the Cananaean),11. 达太(Thaddaeus), 12.马提亚(Matthias,他取代背叛耶稣的犹大)。

耶稣亲自选择任命的门徒共14位,门徒之首西门-彼得(Simon Peter)与保罗(Paul)两位门徒都不在圣彼得大教堂上面,他们的雕像在大教堂正前方。圣彼得、雅各和使徒约翰组成了最初的教会领导核心,只有他们才能见证耶稣的变容和在Gethsemane的受难情景;在原来的12门徒之一叛徒犹大 (Judas) 死后,又增选马提亚为第13位门徒;后来,耶稣在保罗(Paul)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显灵,劝化了保罗以后,又委任保罗为门徒,是第14位。





大教堂有五个门,第三门是中门,它原是旧彼得教堂的大门,由费拉来特(Antonio Averulino Filarete, 1400-1465),在1433年所铸,因此也叫费拉来特 (Filarete) 门,是本堂最古老的门。中门共有6幅画像,由左而右,自上而下,依次为:(1)正襟危坐的基督,(2)双手胸前的圣母,(3)执剑肃立的保罗,(4)圣彼得给筹划铸造这扇铜门的教皇欧杰尼四世(Eugene / Eugenio IV, 1431-1447)交付钥匙,(5)视斩如归的圣保罗在等待判决。(6)圣彼得要求倒立钉十宁架而死,以免和耶稣的殉道方式雷同。以上(5)(6)两幅画面上都有尼禄皇帝在刑场监视。




第5幅画像:视斩如归的圣保罗在等待判决




第6幅画像: 圣彼得要求倒立钉十宁架而死,以免和耶稣的殉道方式雷同




圣彼得大教堂前廊的两端,屹立着一对高大的骑马石像。右面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c.274-337)骑马石像。左面的查理大帝(Charlemagne, 742-814)骑马石像。两位皇帝在教会早期发展过程中,都曾起过极其重要的支持。

大教堂前廊.




圣母怜子像是一尊纯白大理石像,高2.15米,底座宽1.68米,重3050公斤。米开朗琪罗雕刻与磨光此像花了两年时间,1498年塑成于罗马。



从圣彼得大教堂前门入口放眼展望主堂(Nave),长187米,宽58米;主堂内可容纳25000人(全堂可容纳60000人)。主堂两侧各有6根石柱,将主堂分为三条通道。中间一条最宽25米。金碧辉煌的堂顶,都是由金黄耀眼的玛赛克镶嵌而成。在东西方向每两根巨柱之间,有穹窿相连,它也是走向两旁的过道;过道通向靠墙的小经堂;巨柱的外部和相邻的两个小经堂交结的墙垣之间,又形成一个小穹窿。由此大堂和两侧的小堂之间,巨柱的前后左右,有十几个穹窿。大堂内共有11个小堂,50个祭台,约450尊雕像,500根石柱。




巨柱向内的一面,上下各有一龛,里面陈列的是历代修会会祖的石像。













圣座中的圣彼得古铜像,正襟危坐的圣彼得高举右手,表示祝福,左手握着两把象征神权的钥匙。每年629圣彼得纪念日时,铜象要穿上华丽的祭服,再罩上精致的华盖;华盖顶上是教皇比奥九世的肖像,因为他在位时间最长(31年多)。





由米开朗琪罗设计
大圆顶和来自天堂的光线,大圆顶直径42.34米。




漆黑的亭台式华盖下,便是教皇大祭台(Papal Altar)及其华盖(Canopy)。因为圣彼得的墓穴是大堂的中心,教皇大祭台就盖在圣彼得墓穴的的正上方。教皇大祭台及其华盖是1624-33年间由天才贝尔尼尼设计建造的。它是大堂内陈设中最重要的部分。祭台高29米,由四根20米高的异常华丽的螺旋绞链形铜柱围拢。  




右面大壁龛里的雕像是圣海伦娜
。她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1639年为鲍尔济(A. Bolgi)所雕。石像反映的是海伦皇后对天主教的贡献。左面是圣女维洛尼卡(S. Veronica),1646年为莫奇(Francesco Mocchi, 1580-1654)所雕。相传耶稣背十字架登赴加尔瓦略山时,途中(苦路第6站)曾有维洛尼卡用面纱为耶稣擦拭血汗交加的面容,;相传那圣容就永远印在她的面纱上。




圣座的光辉雕塑的上方中间是一块彩色玻璃,玻璃上面镶着一只象征圣神的白鸽(La Colomba Pentecostale),经过西面阳光的透射,那栩栩如生展翅飞翔的白鸽就好像正在朝你飞来。




大堂和两侧的小堂之间,巨柱的前后左右,十几个穹窿。







正赶上教友弥撒



这是位于第五门入口处附近的玛利亚·索比埃斯基(Maria Sobieski)纪念龛,建造于18世纪。她是英国国王James Stuart的妻子。




教皇名录









教皇比奥七世(Pius VII,1800 -1823)纪念龛







现在圣彼得大教堂的位置,公元1世纪时是罗马皇帝卡里古拉的赛马场(circus)。后继的皇帝尼禄特别喜欢这个赛马场,公元64年他纵火迫害大批基督徒的时候,就把赛马场作为刑场 (Cf.Cornelius Tacitus, 55-120 A.D.)。相传公元64-67年的某一天,首任罗马主教圣彼得就在尼禄赛马场上殉道。当时有一条科妮莉娅大道(Via Cornelia)穿过赛马场的边缘,大道边立有许多普通罗马人的墓碑,相传圣彼得和其他殉道基督徒的遗骸就葬在此赛马场附近的大道北端。公元166-170年,教友们在圣彼得的墓穴遗址建立了三个壁龛,以后香火不断;现在的梵蒂冈当时是罗马的郊外,一个小小的教会城(city of churches)或叫做宗徒之长圣堂( hospices or sanctuary of the Prince of the Apostles)就在圣彼得墓穴的附近逐渐形成。公元312年的一天,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c.274-337)偶得异象,他在天空中看见一个十字架符号,上面用希借文写着:“以此为记,你可获胜。”君士坦丁当时虽未受洗入教,只是一位同情教会的慕道友,但他还是相信了这次异象,立刻在军旗、军服上加了十字圣号。他在313年的密尔微桥上(Milvian Bridge)大胜了马生奇(Maxentius)的军队。战后他即发布米兰敕令,给基督教会以充分自由。公元323年,他为宗徒之长圣彼得重振墓穴,把遗骸安放在壁龛内,在墓上开始建立一座壮丽的教堂,至公元329年主体竣工。




圣彼得广场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延伸建筑,是全世界最雄伟壮阔的广场之一。它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雕塑家贝尔尼尼(Bernini1598- 1860)设计建造,1656-67年完成。椭圆形广场纵轴长340米,宽240米,可容纳50万人。




两边共有高18米、的多利亚式(Doric style)圆柱248根,排成四行,形成三条走廊,走廊之间还有88根粗大的方石柱。廊顶上有阳台,朝广场的那一面有栏杆,栏杆上还有140尊高3.2米的大理石雕像,都是天主教会册封的圣男圣女。




瑞士近卫队人数约为110人,负责保护教宗、显要人物及所有属于教宗的建筑。152756日,在罗马之劫中,瑞士近卫队为履行职责掩护教皇撤离而进行了惨烈的战斗,189名士兵中有147人阵亡。瑞士近卫队同时也得到了绝对忠诚的评价,后再次重建,直到今天都是梵蒂冈的保护力量以及仪式象征。




瑞士近卫队制服充满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由当年的瑞士近卫队队长Jules Repond1914年设计。



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距圣彼得大教堂1000米远。圣天使堡得名于城堡顶上的雕塑“天使之长迈克尔”(Archangel Michael);公元139年初建时,它是罗马皇帝哈德良家族的陵墓(Mausoleum of Hadrian),后经多次改造,中世纪改变为保卫梵蒂冈城区的兵营、监狱和教皇紧急避难的城堡;1277年修成的暗道(Vatican Corridor)与梵蒂冈的教皇宫相连,1494年和1527年有两位教皇在此躲避兵乱。现在的圣天使堡是意大利国家博物馆。




圣天使堡顶上的雕塑、凌空欲飞的“天使之长迈克尔”,是18世纪比利时雕塑家Pieter Verschaffelt的杰作。公元590年,相传“天使之长迈克尔”曾降临到哈德良陵墓的顶上,把处于严重瘟疫之中的罗马人拯救出来。因此,当时的教皇哥里高利决定在这里为她立一个塑像,以志感恩纪念。







 
 
注:一些文字摘自米晨峰教授罗马天主教教程。特此感谢!
 

 

所有跟帖: 

非常下工夫的游记,谢谢分享。 -小黑猫- 给 小黑猫 发送悄悄话 小黑猫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14 postreply 12:54:58

又是一篇好帖, 基督教历史一条线说得清清楚楚 -NHHiker- 给 NHHiker 发送悄悄话 NHHiker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14 postreply 17:56:56

这一篇可谓介绍梵蒂冈的百科全书:) -aranjuez- 给 aranjuez 发送悄悄话 aranjue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14 postreply 18:28:06

谢猫班,NHHiker! aranjuez 帖子个个精彩。 -银剑- 给 银剑 发送悄悄话 银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14 postreply 22:03:30

喜欢罗马!谢谢分享! -翛然- 给 翛然 发送悄悄话 翛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6/2014 postreply 13:10:10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