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3)- 祖国的瑰宝 九寨和黄龙(组图)

来源: 2006-12-02 11:32:0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描绘九寨沟和黄龙景致的文章太多太多。置身于那样的美景,让我感到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不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本文只将景点名称略加注释。朋友们还是跟着照片,惬意神游一番吧。











盆景滩中的藏经筒和老磨房
















由于植物常年浸泡在水中,无法与空气接触,为了其根部的正常呼吸,发展出这样红色的须状物器官,称为气生根。它能吸取大气中的气体,以补充土壤中氧气的不足










老虎滩




鸭子和它的午饭






珍珠滩






















诺日朗瀑布,据说是全国最宽的瀑布,落差20多米,宽度达300米。藏语中诺日朗意指男神,也有伟岸高大的意思







熊猫海










九寨沟到处可见的红桦。据说,早在九寨还没有开发的时候,当地人有习俗用红桦皮作纸,寄语心上人。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样的美景怎不让人浪漫?




去黄龙的路上,这时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黄龙距九寨沟100 多公里,距松潘55公里。







远处是终年积雪的岷山主峰雪宝鼎,海拔5588米,近处是明镜似的彩池,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一副唯美的风景画。




黄龙的海拔高度远在九寨沟之上,最高处的五彩池在4000 多米。导游建议我们搭乘索道上山,步行下山,既节省时间,又可保留体力,避免高山反应,一路上的风景也能尽收眼底。

虽然和父母在九寨沟都没有任何高山反应,但是到了黄龙,绝对不敢有丝毫大意。高山反应和人的年龄,性别,体能都没有直接的关系,上山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非常必要。

高山反应的轻度征兆是:头疼,食欲不振,心跳加速,作呕作焖,疲倦。严重了会有:呼吸困难带声音,咳嗽出血,嘴唇或指甲发紫,身体失去协调能力等。人们对高山反应通常误解,认为出现一点不舒服,坚持一下适应适应就好了。其实如果微症持续,或是带着微症继续登山,有可能引发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非常危险。红景天,Diamox 等高山症药物亦不是仙丹,对待高山反应的重要原则就是不要逗留太久,尽快下山。

为了避免以上所有可能发生,父母在前一天就开始口含西洋参片。由于人体在适应高度时会透支水分,大量饮水也很重要。导游事先就提醒我们,虽然黄龙上山途中设有氧气站,但是坐索道的话,在最高处反而没有氧气供应,氧气瓶更是经常脱销。于是我在山脚下就给每人买了2瓶 一升的便携式小氧气瓶,大小如一罐发胶,几乎没有重量。不能等有了微症再吸氧,登山前血液中有充分的氧气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曾在五彩池边亲眼见到一个中年人,因反应太大倒在路旁呕吐,同行的伙伴缺乏高山常识,在一旁肃手无措。导游马上拿出我们的氧气瓶给他吸氧,同时打电话呼叫景区的急救队前来救护。提醒想去黄龙的朋友,如果不坐索道自己登山,事先准备氧气瓶,问好急救电话更是必要。

黄龙最高处的栈道,海拔3800 米,通向海拔4000 米处的五彩池。落差只有200米,栈道却有2000 米之长,可见坡度之缓。预防的另一措施,一切动作要缓慢,避免大声讲话,剧烈运动。








































原始森林中的松络。松络对环境要求极高,一定要特定的湿度,和几乎于零的污染度才能生长。




不知名的植物




终于顺利地下了山。有了充分的准备,黄龙一行非常的顺利,我和父母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九寨的水,黄龙的景,远比图片上美得令人窒息,最现代的摄影技术也无法将那神韵尽收。建议朋友们亲身前往领略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母亲有如此的瑰宝,是我炎黄子孙一大幸事矣。



感谢哈-哈为本帖配乐。

谢谢大家欣赏,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