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随想曲《上游下游》

来源: 2024-03-15 08:15:2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人类的医学史是一部挽救生命的史诗, 可是, 人类的健康度在医学发展的长河中, 尚犹抱半截枯木浮浮沉沉, 彼岸在哪儿? 难不成在 AI 的数据库里? 这是初春在岭南的麓湖晨跑时, 闪过的一个朦胧的念头, 它云雾状一般的丝滑, 诱我出手抓捕, 欲看个究竟, 从静态的点, 至延伸的线, 圈, 图形 (三角, 五角, 六角等).

健康度 °H 这个概念, 一望而知是数据导出来的量化指标. 誓如 iPhone 电池的健康度, 或, 麦肯锡定义的组织健康度 OHI. 而人类机体的健康度, 以采集血液样本, 测试某些生化指标, 肌酐, C 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等, 通过计算机数学模型分析 / 评价健康, 分 100 个等级, °H>70, 机体处于健康状态, °H ≤ 70, 机体处于疾病状态, 将过往常说的 “亚健康状态” 这一医学上的模糊表述, 剔除.

古希腊, 西医的祖师爷希波克拉底将医学从巫术和哲学剥离, 十九世纪中叶, 医学再上层楼, 奠基细菌理论, 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青霉素的合成, 将现代医学送上科学的宝座, 其后, 对病毒的认识, 对传染病的防控, 疫苗的发明等等一系列突飞猛涨的成果, 终于, 人类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至此, 至今, 大多数人能活到七八十岁, 死亡原因主要是四类慢性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癌症, 阿尔兹海默症, 2 形糖尿病, 且一旦罹患, 基本上终生依赖药物或相关医疗手段维系生命. 细想一下, 寿命与疾病的持久战, 人类貌似一直处于防守, 被动地在下游作出相应反击, 被已然发生的疾病牵着鼻子走, 无法从源头 (病因背后的原因) 刻意干预. 关注点是患病后如何治病, 还是不得病 / 少得病, 思维带宽, 有所不同. To borrow a quote from John F. Kennedy ---- The time to repair the roof is when the sun is shining. 

某些文学作品提及, “性来自脑”,   “爱情来自化学” ---- 即从性成熟了的人的脑中的化合物来; 理论上, 爱情的寿命只有 18 个月, 以亲情维系的 “天长地久” 的婚姻, 其中不少淡漠得惊人. 这让我联想到医疗上, 人类的生命长度延长了, 可是, 与生存质量骨肉相连的健康度, 依然踌躇停滞, 此势态, 许是受限于医学领域的智识么? 至少, 医学界未曾意识到前瞻性判断健康风险的需求, 竟是迫在眉睫, 还是远方未召唤. 

逃不了谁都会苍老, 挂掉也就罢了, 谁愿千疮百孔地长寿着, 上游的建设, 誓如基因研究, 功能影像等等, 或许可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此类窘困. 没事儿找事儿浅浅淡淡想一通, 自由的感觉, 贯穿雪山愈滚愈大的雪球. 《Windmills of Your Mind》 Petula Cl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