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

来源: dhyang_wxc 2023-01-01 14:48: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550 bytes)

休谟 3/9/22

杨道还

这篇文章是我因果系统观系列博文中第二篇,与今天的讨论有关,重贴。

 

大衛·休谟(David Hume,1711-1776)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却并不能观察到这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他说:“因此我们不能说一件事物造就了另一件事物,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一件事物跟另一件事物可能有所关连。”

休谟被归类为怀疑论者,即怀疑因果知识论的人。因为按照他这样讲,科学的因果关系就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反映了必然的自然规律;而只是关联。这个关联不能被“观察到”,那么就只能是人脑补的,这个就动了客观科学的奶酪,即,科学的因果关系不客观了。而且如果这个关联不能被“观察到”,说明通过观察而认识,此路不通,这就又动了另一块奶酪,即可知论。所以也有人说休谟是不可知论者。

我在拙著《传统学术和个人修养》里讲,古希腊哲学的致命问题是,它只能描述死的事物,一动起来就会露馅,出悖论。比如说芝诺悖论。休谟指出的就是这一类的问题,康德继之而起,就发展出类似于中国传统学术的认识。而那些头脑一根筋的人,还在用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往他们头上套。

可以先解释一下,休谟所见到底是什么。实际上,休谟是将因果认识分成平行的三个过程:“客观的”事物A……事物B;人通过感官或仪器得到的观察A……观察B;人的思维中发生概念A……概念B。 

休谟之前的哲学认为,事物A……事物B之间的省略号,是客观规律;而概念A……概念B之间的省略号是逻辑因果,这两者是完全相同的,乌拉,人就这样通过客观观察认识了客观世界的真相——不仅不需要人主观的参与,而且应该消灭主观,消灭得越彻底,认识就越真。现在很多中国学者、教授、博士仍处在这一阶段的认识,相当经典。

但休谟认为,观察A……观察B之间的省略号,其实的确是省略号,没有东西。想要把省略号里每个点都填满,需要上帝视角,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观察,这是做不到的。这一步出了问题,那么事物A……事物B之间的省略号就都成问号,没有观察与之对应。与其说事物A到B如此演变,不如说A通过一个黑匣子到B,更客观和正确。这个黑匣子,即是我在上一篇中所讲的各种有复杂性等级的系统。简单思维的人,认为黑匣子是最简单的线性系统,就造出文化决定论一类的东西。

休谟学术出世的时间太早,没赶上他的想法的科学证据。二十世纪初,人们才发现了测不准原理。这个原理表明,微观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也就是说,观察A……观察B之间的省略号只能部分填满,其余只能是虚的省略,即便对最简单的粒子,上帝视角式的观察也不可能——上帝或者能,人不能。

这样一来,人的客观观察只能是跳跃的,或者部分跳跃的。用比喻来说,这就像看电影一样,一帧一帧地放过去,人们却以为电影里的东西是连续地动:每次看到某两帧都在一起呀?不是因果是啥?休谟说,要是蒙太奇了呢?或者在真正的上帝视角里,宇宙演化就像一部四维电影,想播哪段播哪段,哪里还有因果呢?

所以凭借着观察得到因果,证据链缺失,不是完全客观的,而是经过人脑脑补之后的。

休谟这个论调,直到二十世纪,科学才有回应。与当初要将上帝驱除,科学会“最终”知道一切的科学信仰不同,科学一直在不断放低身段——真正的科学家态度可嘉。科学对象的范围,从一切,到客观,到可证明的,到可证伪的,不断减小。波普尔提出的可证伪性,最终为科学门户立下了基石——不管观察的证据链完整不完整,可以用实验去证明某种认识;任何实验都有局限,然而有些认识可以证伪;一旦证伪,事实否定,就没有任何辩驳的余地,真正的科学认识就产生了。

波普尔这个观点,没什么可辩驳的。似乎知识论、可知论因此就都可以一荣俱荣了。但很遗憾,并非如此:从不完整的证据链,如何得到的正确认识?随机碰到的么?以前的知识论、可知论显然对此无力解释。

认识中,即便是科学认识中,主观脑补仍然不可剔除。那么如何脑补才是对的?有志于当科学家的人又如何去补脑,以产生新的科学思想?一遍遍地演算数学、作逻辑体操就能隔山打牛么?

进一步,像艺术、生活、人生、文学等本来是人为为伪,不可证伪的东西,科学几乎可以说是放弃了的。这些东西如此不科学,还能要么?要先放一边等着,等到科学进到那一步再去弄么?不等科学,这些东西又如何去弄?瞎猫碰死耗子么?人不行,计算机逻辑思维比人强,交给计算机?那样一切都会简单极了:世界只需一个阿尔法狗下棋,一只贝塔猫搞fine art,只需拷贝复制就够用了。可行吗?

这就涉及到了非逻辑思维的问题,如直觉、想象力、创造力等。这些思维在认识中,起了什么作用?这里每一种都有很多问题:直觉,insight是什么?想象如何发生?创造如何实现?

至少,科学家是需要直觉的。西方哲学里,柏拉图说,人的观察,有如山洞里的囚徒,只看见洞壁上的影子;康德说,人看事物都如通过透镜。这都是对“曲觉”,“out-sight”的描述。那么直觉呢?如何get in?有对直觉的描述么?答案是有的,但是是在国学里。如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所言,他自己的科学直觉即如庄子“鱼之乐”。

所有跟帖: 

逻辑推理只是认知的一个方法,不是全部,迷信科学认知方法的人往往挣脱不出这个思维框框。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6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5:29:02

精准! 逻辑推理只是认知的方法之一,不是唯一。认为是唯一的,就是科学教徒了。 -笑薇.- 给 笑薇. 发送悄悄话 笑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7:24:32

当思维穷尽时,人们想到艺术。而艺术真谛是让人感觉,而不是思想。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5:44:08

个人感觉,艺术无法超越艺术家的 perception -niersi- 给 niersi 发送悄悄话 niersi 的博客首页 (332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6:14:00

是这样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6:30:03

“艺术无法超越艺术家的 perception” -Vivian32817- 给 Vivian32817 发送悄悄话 Vivian32817 的博客首页 (45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7:37:17

V版好,好像是吧。:) 艺术重感觉,科学重思维,灵修需要transcend both -niersi- 给 niersi 发送悄悄话 niers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7:57:07

姚顺君就觉得有感觉比有思想难。 -Vivian32817- 给 Vivian32817 发送悄悄话 Vivian32817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7:26:05

这个很不准确! 没有思维哪里来的艺术? 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 ....没有思维就没有艺术。 -笑薇.- 给 笑薇. 发送悄悄话 笑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7:27:05

幽默艺术恰恰来自思维逻辑的反面,却使得人愉悦。人一思想,上帝就发笑。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7:49:48

用的依旧是逻辑思维方法。 -笑薇.- 给 笑薇. 发送悄悄话 笑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8:02:20

只有庸俗“搞笑”才如此!真正的幽默同样来自“灵感”。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8:07:51

灵感不是感觉,灵感依旧是思维认知的结果。 -笑薇.- 给 笑薇. 发送悄悄话 笑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8:21:54

那你就安这么认为吧。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8:38:39

艺术心理学有许多相关讨论。不是新的课题。 -笑薇.- 给 笑薇. 发送悄悄话 笑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8:50:33

思维在技法層面,例如繪畫的知識和技巧,音乐的樂理、指法。。等等。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57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8:04:42

感觉是逃不过感官器官的,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听觉。这些器官是无法创造艺术的。 -笑薇.- 给 笑薇. 发送悄悄话 笑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7:30:20

绝大多数科学创新都来自“灵感”,艺术更是如此。评价艺术的前提是:真正懂得艺术。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7:52:30

你需要定义灵感这个概念了。也需要阐述灵感产生的process,和是如何involve人体器官。 -笑薇.- 给 笑薇. 发送悄悄话 笑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8:26:08

“灵感”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几乎相同,何不去看看?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8:37:28

难怪这么南辕北辙,就像中西医。我做某个课题时,一个同僚说,你不用花时间去见某人了,我们联名发表过。意思他们是同一个流派。 -笑薇.- 给 笑薇. 发送悄悄话 笑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9:12:54

大赞!杨君是否可以把你的这些系列文章慢慢都发过来?这很适合茶坦的氛围~~~在此祝茶友新年快乐~~~ -Vivian32817- 给 Vivian32817 发送悄悄话 Vivian32817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5:53:14

也祝你新年快乐,好运连连!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6:03:23

谢谢为版~~~ -Vivian32817- 给 Vivian32817 发送悄悄话 Vivian32817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7:30:36

邏輯和公理系统是事後用來''表述"的,而不是用来工作的。 -中间小谢- 给 中间小谢 发送悄悄话 (248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6:08:54

多谢大家赏鉴。此中问题很多,我可以像Vivian所讲重新贴一下这个系列,以集思广益。新年快乐。 -dhyang_wxc- 给 dhyang_wxc 发送悄悄话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7:11:32

在哲学角度讨论科学,非常有意思!! 感谢分享! -笑薇.- 给 笑薇. 发送悄悄话 笑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7:32:2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