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时光终于一去不返 --- 读《失去爱》随记 8

来源: 简丹儿 2017-07-29 20:28:0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15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简丹儿 ] 在 2017-09-24 19:29:1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小峰失业了。如果你失过业,在美国,那你读到41,一定有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是的,亲切感。
那种经历过的恐慌焦虑迷茫和挫败,扑面而来,而由那种对恐慌焦虑迷茫和挫败的熟悉,让你顿生亲切。
 
我曾失业半年,而期间正是先生一次次手术之际。。。。。。在失业金领到尽头的最后一周,突然拿到之前在职场上时想都不敢想的一个职位。这,几乎是一种死而后生的感觉。拜上天所赐,但回头看来时路,每一步其实也已是为它而备。
 
小峰无措无助时去找了燕生。燕生是他唯一的朋友。他不像小峰生活在象牙塔里,他是无所不做的蓝领,而且还信上帝。小峰跟着燕生尝试着另一种活法,烟火气重的多的活法。
这时,不禁想到自己在前两篇的说做科学是最辛苦的人生什么的,或许还是哈林是对的,做什么不苦?你觉得别人不如你苦,那是你没去做别人的。燕生的苦小峰过去显然不知,他的生存能力要比自己强的多,小峰却看明白了。可燕生带小峰第一次在纽约帮工就遭遇打劫,恐惧的一幕,小峰差点丢了性命,若不是燕生救了他。而燕生从此失踪。
燕生的失踪使得小峰又回归他原先的角色,只是从科学界转入工业界。在比实验室要现实要虚伪的公司磨练了些日子后的小峰似乎变得老练多了。但心更寂寞了,他和沈菲的亲密感已不是过去的样子了。
什么不会变呢?谁能保证不会变呢?
只是,在这样坎坎坷坷的生活中,每一个人最不易变的是心底对一种温暖的期许。
 
被打劫之后有一段时间,小峰一想到纽约就心有余悸。可奇怪的是,当度过了心理不适期,小峰又特别地想回到那里。只要一闲下来,他就想往纽约跑,一个人开车使劲跑上两个小时就到了,有时还会在那里住上一夜,总是住同一家在法拉盛的华人旅馆,那里有两个免费车位。后来小峰觉得自己闭着眼都能开到那家旅馆了。但是自己为什么总想去纽约呢?难道是想在纽约的街头会遇到燕生吗?的确,小峰一直有一种感觉燕生就在纽约,而有一天他一定会再次遇到他的。现在,燕生的那辆马自达破烂不堪,扔在巴尔的摩的街上风吹雨淋,像丢弃在路边的一本书。但这是真正的原因吗?或许总想来纽约是因为熟悉。这个经历过911的城市,而当时自己就在这里,在这里他读书工作生活过,这是一座自己熟悉的城市。可是,北京呢?北京自己更熟悉,还有兰州和伦敦,自己都曾经在这些城市学习过生活过。这些城市自己都永远不能忘记,可并没有总想回去看看啊!于是,他想起了在伦敦和沈菲的一次谈话,谈话中他们谈到了伦敦。沈菲说有时一座城市就像情人,可有的城市永远不会成为情人,有的,永远陌生,哪怕你在那里生活一辈子,你也不能走进她,了解她,她永远是一个陌生人,你走在她的街上,像走在她的心里,但你和她永远相隔无穷远。所以,真正的原因可能不是因为纽约是一个自己熟悉的城市,而恰恰相反,纽约是一座陌生的城市,一座冷酷的城市,在这里你永远是一个陌生人。所以,他渴望在这样的一座城市的街上有一天遇到了一个他一直寻找的知心的朋友。那样,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不是特别冷。
 
文字很平静,却让人落泪。这是读这本小说我第一次落泪。
想起自己在那失业半年里,朋友的离去和相伴。
不曾想自己读《失去爱》的第一次落泪是在读这不起眼的段落时。
可《失去爱》哪个段落是起眼的?哪个是不起眼的呢?自问,而后,哑然。
每一节,每一段,。。。。。
其实,在读着的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这种写作足以把写作者毁灭,可他终没有,他仍立着。
 
小峰在失业就业这段日子里与沈菲的疏远,那种心灵的疏远,似乎不是谁的错,在生活里,有时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而站在原地需要勇气,甚至,需要信仰。
可谁是站在原地的哪一个?或者说,还有谁还能站在原地?
 
夏雨吗?
初到绍兴,夏雨和倩文是齐心同力的。在商业大潮里,倩文如鱼得水,不几年就由一个热情洋溢的女学生蜕变成一个野心勃勃的女强人。而夏雨在突然有了很多钱后,反而什么都提不起劲了。他生性就是懒散寡欲而清高的,他对人无休无止的赚钱又无休无止的购买,厌倦厌烦直至厌恶。
终于有一天他感到非常空虚,无以名状的空虚,那种空虚的感觉是可怕的。有时甚至感觉生不如死。生活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生活又在哪里
他开始想读书了,想那些久违的诗。
夏雨和小峰相比骨子里更柔软一些更诗意一些,也更随遇而安,他没有小峰那么孤单,他还有弟弟夏雷,还有朋友廖。
这时,夏雨和倩文有了儿子,夏小雨。
 
生活之河流继续流淌,不管你愿不愿意,它自有它的方向。
 
沈菲在经历父亲故去和流产这些伤痛后,终于成功了。她在大学里有了PI的位置,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始读别人的求职信,开始挑剔自己招来的技术员博士后;她又换了更大的房,她喜爱大房子,她在全是PI的大PARTY上两眼放光,神采奕奕,她爱上了这种的PARTY。可每到此时,小峰则一人开车出去,他爱上的是这样独自一人漫无目的的驾车闲逛。。。。。。
 
有一次,小峰在路上看到一家旅馆,他把车开进去,开了一间房。呆了一整天。里面有吃有喝,可以看电视,洗澡,或者睡觉。他发现有些人好像常年住在旅馆里。从此,只要一有机会,(现在沈菲经常外出开会,有时小峰也编一些理由,)小峰就会开车跑很远,然后在旅馆里过夜。在很久以前在大学里,他看过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后,就一直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有机会,就这样一个人开着车在路上,住公路边的旅馆。晚上一个人走出房间,穿过旅馆的院子,来到公路边,看见夜晚公路上飞驰的车辆。他想到过总有一天他会机会这样做的,但是没有想到会是像现在这样的夜晚。但也许那些都并不是梦,只是一些很遥远的东西。夜晚的公路上总是飘散着一种气味,那是公路的味道,和家的味道,和身体的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是一种坚硬的气味,只有在一个人的夜晚走上公路上才会闻到,它从很远的路上传过来,像梦中大洋洲的土著敲击空心树干做成的鼓,那些夜晚在路上行驶的车辆对小峰有着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尤其是那些大货车,所有的车都开着晃眼的大灯,呼呼响着疾驰而过。这时小峰就想象着开着大货车跑遍美国,那有多爽啊。当然,他知道这不是属于他的生活,就像这些紫水晶的夜晚,红宝石堆砌的旅店,闪闪发光的贝壳铺成的路,公路上游荡的银鱼,蓝色的水母,五彩缤纷的珊瑚,天上飘满吐着小火球的海星……
 
那么,小峰,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属于你的生活?
 
读时一直狐疑的是,在夏雨小峰来回交叉的故事里,还穿插着一个李小红,立的用意是什么?
从小没有家庭之爱的李小红,少年遭遇性侵,青年时有一段扭曲的爱,而当遇到娜娜时,他已失去爱,正常的爱的能力,再度被伤害后开始疯狂的报复伤害他的人,手段残忍。
已是公安处长的夏雷在提审后李小红后烦躁地玄想----生活就像炸薯条,或者,生活就像一杯咖啡,可以加糖,也可以不加糖,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李小红没有发生这些事情,那他也不会遇到娜娜。他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那他就不是李小红,他就会成了另一个人,那么他甚至有可能就是他夏雷自己,也就是说他夏雷也就可能是李小红了。所以,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实现着另一个人的一种可能。
 
或许,这就是立的用意?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实现着另一个人的一种可能?
或许,立压根就没有用意,他写着写着就到了一个忘我的境界,世间本就在同时上演着各种不同脚本的戏码,他看透了戏码中的你我他之所以成了你我他其实就是那个叫命运的导演的安排,而为人本质上的所有情感并无别差异,差异就在于每个人刚好出演的那个角色。
 
和立说起过人文主义。当时立是怎么说的?好像语焉不详。
有时,觉得和作家讨论主义是没有意义的。几乎像是空谈。作家的主义就在他的作品中。
立如细致地讲述夏雨小峰一般细致地讲述着李小红的成长遭遇和他与常人并无二致的喜怒哀乐孤独绝望爱恨情仇。他并不是天生的罪犯。但他终于成了罪犯。
 
又要说到尤瓦尔,他在《未来简史》里把人文主义写的热情洋溢: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内在声音,永不重复的一连串体验;每个人都像是一道不同的光线,从不同的角度照亮世界,为这个世界增添色彩深度和意义。---- 这自然是激动人心,我却在想,李小红是不是这每个人中的一个?有人是光线照亮世界,而有人是光线后的阴影,但却也是世界中的存在。
立的人文主义与生俱来,她们在《失去爱》的字里行间,她们比哲学家的更真实,也更悲悯。
 
 
(写完,夜已深,突然有些伤感,天明时分,船将启程远航,一些时光终于一去不返。。。。。)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问好丹儿!夏日快乐.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1/2017 postreply 16:41:10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