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帝国缔造者张小龙(组图)

来源: 博客中国 2016-01-11 21:52:0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2394 bytes)
1月11日,“微信之父”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他分享了微信的价值观,强调对原创内容的重视,同时表示不希望用户在微信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他还提前发出预告,微信公众号将推出新的形态——应用号。  

《博客天下》在2013年9月的曾刊发报道,这位微信帝国缔造者用他对产品的超强控制力和完美欲确保了微信在正确的方向上高速前进。
 
本刊记者:杨林  
本刊特约撰稿:王万圆 苏雄 甘韵仪 
编辑:汪再兴
 
超过4亿人使用的社交工具“微信”的逻辑起点,是与体制和权力的一次自由主义式的诀别。1994年秋天,24岁的毕业生张小龙提前拜访他即将被分配去的工作单位——一家信息不详的国家电信机关。站在一栋归属政府的死气沉沉的大楼前,他立刻感到“一种窒息从头顶笼罩下来”。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小龙事后确认,他几乎是望了一眼大楼就立即放弃令他压抑的“铁饭碗”,决心投入充满活力的互联网行业。
 
这位未来的微信缔造者当时问自己:“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度过?”
 
张小龙的妻子曾给他看过星象,星象显示丈夫崇尚自由。他果然未辜负自己。17年后,调头离开电信管理部门的年轻人以挑战者姿态重新回到电信业视野。其间,他曾因开发Foxmail而知名,2005年进入腾讯担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后,郁郁不得志。但在受到国外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启发开发出微信后,张小龙终于成为最有可能是乔布斯中国接班人的风云人物,微信则成为电信行业公认的麻烦。
 
张小龙本人正是一个多重性格的复合物。他内心热爱自由,推崇美国作家凯文·凯利讲述科技改造人类的作品《失控》。但他也被许多人视作独裁者,牢牢抓住手中权力,严苛要求员工按他的标准反复试错。
 
他不是天生贵族,没有权势,但他俨然已成为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最欣赏的人之一。在一次年会上,马化腾与公司高层在台上合唱一首老歌,演唱过程中,马化腾将手搭在张小龙的肩上,“比对其他的高层领导都要更亲密一些。”
 
在通向成功之路上,他性格中的谦虚、不自信像一根被压抑许久的弹簧,成为日后他飞黄腾达的优势。他从反叛、自由的人生中获取创新和突破成规的力量和灵感,然后通过压抑上述性格寻求更长久地发展。
与权力先离后合的政治隐形者
若干证据表明,张小龙和微信团队刻意避免与政治发生关系。腾讯广州研发部前工程师王伟形容他“对政治十分谨慎”。这未必反映他本人的政治态度,他推崇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他曾负责QQ邮箱的开发,该邮箱曾设计过一个被认为有隐晦政治意味的欢迎界面。但在进入微信后,任何越界举动都被严厉禁止。
 
在政府、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场里,在财富和权力纠织的森严等差序列里,张小龙过关斩将,步步为营,并最终走上微信帝国的王座。
 
刚刚推出的微信5.0版本与张小龙生活气质吻合的内容之一是打飞机游戏。他喜欢枪械,热爱网络游戏CS,在微信朋友圈里谈论的话题时常涉及暴力和性。相比之下,打飞机游戏只是最简单的快感释放品,成功的玩家需要运气搭配技巧,越到游戏最后关头,越考验玩家躲闪腾挪的本领。它部分契合张小龙本人的人生经历:横溢的才华、无尽险境,以及机遇。但经历一系列成功和波折,进入高阶游戏后,他身上的固执、纯粹等优点开始带来负累。
 
事实上,微信研发之初,张小龙表现出得更多是自由主义姿态。微信刚上线后,运营商通过腾讯内部向张小龙施压。分管腾讯无线事业部的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成敏曾致电张小龙,希望微信在发布新版本前“等他和运营商沟通好”。张小龙当时是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级别是中层,但他并未放慢步调,继续更新微信并获得市场先机。刘成敏告诉《博客天下》,腾讯多个部门在研发微信产品上都比张小龙拥有更多优势,唯有张小龙未顾忌此举引发电信部门的不满。
 
但旧账总得付。来自权力部门和行业的痛击伴随着微信的生长开始隐晦降临。8月19日,网易和中国电信联手推出一款与微信功能类似的手机即时通讯工具“易信”。“易信”推出当天,微信系统出现了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断网故障。这是7月份以来第二次出现断网故障,两次事故相隔只有28天。
 
来自微信的官方微博消息称:“微信故障的原因是网络硬件出现故障”。但知情人士告诉《博客天下》,这是由腾讯公关部草拟的一份声明。“微信系统设立在中国电信的机房内,广州研发部工程师根本无法亲自查验事故原因。”一位前广州研发部工程师说,一个月内两次出现大规模故障在此之前从未发生。“这等于把自己的设备放在敌人的手中。”
 
这并不是微信面临的第一次麻烦。知情人士向《博客天下》透露,2011年,微信刚发布不久,中国移动总公司曾向工信部投诉,称微信没有提供免费短信服务的资质,要求工信部出面制止微信继续发展。
失败天才的商业翻身
从1994年开始的19年里,张小龙一直作为一名程序员而非是商人的身份在中国互联网的游戏世界里不断通关。
 
日后,已经成名的他曾对一位不太自信的求职者诉说过自己的性格,“我曾经十分不自信,但是在成长的过程,过去的那些种经历反而造就了我谦逊、冷静、不骄不躁的性格以及做事风格。” 他鼓励这位面试者:现在处于劣势的性格会伴随着他的成长和自信,跟压迫中的弹簧一样反跳的更高,从而成为优势。
 
8月5日,微信5.0版发布当天,港股腾讯控股的股价狂飙至370.8元,创下历史新高,港版的《商业周刊》说,这让人看到微信的企图心,这也是张小龙的企图心。
 
美资投行Jefferirs乐观预估,微信手机游戏平台可成催化剂,今年第四季相关收入可达4.7亿元人民币,明年可达30亿元人民币。
 
大学时代,他不是一个类似乔布斯的显山露水的人物。在他的研究生导师向勋贤眼中,他不过是一位“不爱说话,喜欢捣鼓电脑,喜欢睡懒觉的年轻人。”
 
他不擅长与人打交道,需要借助工具完成与周围人的沟通。在开发微信之前,他相继开发了Foxmail、QQ邮箱,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性:更好、更容易地进行沟通。
 
与腼腆性格对应的是他喜欢简单、实用的东西。他认为,复杂的东西太脆弱。即便已时隔19年,已是腾讯副总裁的他显然并未改变这一从程序员时就建立起的审美观。
 
他年少成名。1997年,当他开发出foxmail1.0版本的时候,《电脑报》的记者李学凌曾在文章中描述过当年张小龙在中国IT圈中的地位。“只要你站在黄庄路口,大喊一声,我是Foxmail张小龙,一定会有一大群人围上来,让你签名。”
 
当时,一位叫马化腾的年轻人才刚刚从深圳大学毕业,进入寻呼行业当工程师,月薪1100元。即便在4年后,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也以200万用户量远远将只有10万用户的腾讯甩在身后。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沉溺在技术带来的快感之中,但这种来自精神上的慰藉并未改变他的命运。正当马化腾、张朝阳欣喜地用他们积累下的巨大用户寻找风投时向商业进军时,这位极客还在为不断增加的用户发愁,他对前来采访他的记者李学凌说,每天用户都在催着他更新版本,做这样一个免费软件太累。
 
他曾一度怀疑自己的商业头脑。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已经运营Foxmail免费邮箱4年的他并不自信地说:“我听说,好像有人会给一款免费软件投钱。”
 
一位长期跟访他的IT记者说,“相较于软件写成后,需要一点一点完善的阶段,张小龙更喜欢开发软件之初的挑战。他对商业软件没有兴趣。”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曾动过将软件免费送人,去硅谷做一名程序员的念头。但他最终还是打消了念头,因为每天都有使用他免费软件的用户给他写来一篇篇充满鼓励话语的电子邮件。在那些失意的夜晚,他给每一位鼓励他的读者回信。
 
在改革开放之初,“一切向钱看”的主流价值观并不认同极客们对互联网世界的沉溺。
 
《人民日报》的一位记者甚至担心做免费软件的张小龙会不会饿死,他在文章中不客气地写道,“(张小龙)说白了,就是一个无业游民,靠临时给别人写程序为生。”
 
当时,张小龙曾拿着一本汽车杂志指着其中一辆越野车告诉一位慕名来访的记者,他喜欢这款车。这位记者看了他所指的车后,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这个理想有点远吧!”
 
当时处在事业低谷的张小龙不会想到,他和他开发产品的商业价值在经历了一段迷惘的青春期后,开始触底反弹。
 
他的反弹是伴随一次激烈的内部竞争中获胜开始的。
 
独裁者的控制之舞
张小龙他对产品的超强控制力和完美欲确保了微信在正确的方向上高速前进。
 
位于广州华景路1号南方通信大厦的10楼是张小龙和微信团队的办公地点。这栋写字楼下,常年有一大排等活儿的出租车在半夜出现。在司机眼中,这里的人都是工作狂,黑白颠倒。
 
整个10楼的办公区被完全打通,将近300人在这里办公,每天至少300台高速运行的电脑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微信的产品经理、工程师和实习生们混坐在一起,大家谈论有关微信产品的每一个细节。100元一包的高档香烟和5元一包的地摊货所散发出来的烟雾飘荡在办公区域。
 
“他是一个独裁者。”广州研发部前员工宋轩说,张小龙不惜用员工的生命换取他对产品完美的控制。
 
2013年5月,绰号“啃饼”工程师日夜不歇地完成张小龙下达给他的任务,开发“打飞机”游戏。这位年轻工程师充满激情,甚至提前在朋友圈中公布了游戏的样图,“一款银色的大飞机在追逐着一架绿色小飞机。”
 
但在接下来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这位自述“天天坚持打飞机”的工程师一口气开发出4款“打飞机”游戏,其中包括彩色版、画风怀旧的黑白版,甚至有界面上时不时冒出鸡、鸭等小动物供玩家射击的搞笑版,供张小龙选择。
 
最终,那款黑白素描风格的“打飞机”被张小龙选中作为微信5.0的欢迎界面,这一画风符合张小龙一贯对“极简”风格的信仰。
 
这并不是张小龙开发的最复杂、修改最多遍的软件。他的多数产品都是经过手下工程师成百上千遍的修改才被允许上线,这位乔布斯的东方信徒不允许产品出现任何瑕疵。
 
去过广州研发部的前《商业周刊》记者董璐说,腾讯广州研发部员工每人都有一张行军床,除了午休,更多是为加班加点时休息用。这些年轻人有个外号叫做“矿工”——因为他们和张小龙一样,已经养成在夜里通宵开发产品的习惯。
 
董璐回忆,张小龙的食指和中指微黄,那是长期昼夜编写程序养成的烟瘾的证明。此外,在通宵时,他喜欢听摇滚乐。
 
前广州研发部工程师王伟说,微信的开发过程通常是由张小龙先给手下的产品经理一个大致的定位和需求,让他们和工程师花几天的时间画出图纸。产品经理再拿图纸给张小龙过目,等他提出建议。直到后来,图纸已经不能满足张小龙的需求,他让工程师们直接做出成品,让他安装在手机上面试玩,再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张小龙对微信细节的苛求令他手下工程师们恐惧。
 
大到一个按钮应该在左边还是右边,小到一个图像差了几个像素,都是他需要考虑很久的问题,很小的细节都足以让他和产品经理通宵地争执。而到第二天上午,产品经理们就要带着头晚的修改意见和工程师重新做出成品,送到张小龙手中。
 
一次,张小龙问一个同事,微信3.1与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对方说没看出来,张答:会话列表每一行高度少了两个像素
 
张小龙拥有广州研发部一间独立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在10层办公楼最里面的一个角落,房间中除了他的一张办公桌,还摆了一张方形的会议桌,所以,也是广州研发部的会议室。工程师们会在半夜或者产品需要紧急调整时被张小龙召集到办公室开会。
 
正是在这间充满烟味、汗味的办公室里,张小龙和产品经理们一共在6个手机平台上发布了90个微信更新版本,几乎在每次更新前,这间办公室里都传来大声的争执和叫骂声。
 
一些批评者认为,张小龙的完美产品是建立在不惜耗费员工的生命反复试错得到的结果,张小龙对产品的偏执追求也被他的反对者视为独裁。但就连他的反对者也承认,“张小龙是一个牛逼的人,牛逼的人玩独裁是可以做出牛逼的产品”。

所有跟帖: 

微信是不是WeChart,丢人了。 -解闷凑热闹- 给 解闷凑热闹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3/2016 postreply 01:31:52

是的。 -安雅云- 给 安雅云 发送悄悄话 安雅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5/2016 postreply 07:10:5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