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觉得自己是一个挺容易和自己妥协的人。比如说,本来自己和自己说好,整个假日就呆在家里。可这样那样的理由,让我奔波在路上。
在家最后的日子,去了九寨沟和黄龙。
出了成都不久,山就越来越高大,它们一座连着一座,静静地矗立在蓝天下,或在蒙蒙的云烟和山岚中,观赏着它们,完全没有了长长旅途的疲惫,而且心里特别安详。
在国内有这样的说法,看过九寨沟的水,别处的水就不要再看了。我走的地方不多,不知这个说法对不对。只是九寨沟的水的确秀美。她是这个风景胜地的灵魂。
那里把这些高山湖泊称为海子。整个沟,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个海子错落有致的散布在群山中。由于地势地貌之故,除了恬静的湖,还有风姿或壮观或绰约的叠瀑,及湍急的河流,清澈的浅滩,和潺潺的小溪。
那天,从早上到午间,晴。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宛如仙境。可下午,天转阴,不一会,细雨绵绵,山藏进了云雾,水腾起了烟雾,满眼迷离。一天之内,领略截然不同的湖光山色,有幸。
特别值得一提,九寨沟管理上乘。
虽然游人如织,但几乎见不到星点杂物。一是沿路有大量尽职尽力的清洁员,也是游人们不忍心将杂物弃于这大自然的净地。有个一个细节,在一处栈道上,不经意,看到栈道下溪流旁的灌木里掉落把伞,任何一点异物在这里都显得很扎眼,此时,一个女清洁员上前,开始用手中的长夹去夹,不得;她犹豫片刻就翻过扶栏,踏进溪水,一手抓着扶栏,一手举着长夹。。。。
还有就是交通十分便利,整个景区,只通统一管理的环保燃气的观光巴士,频繁有序又干净。
写游记放上沿路的照片真是个以一当十的好办法,话不多说,以片为证。可在摄影这件事上,我很低能,或说是心不在焉。记得有次游新奥尔良,承诺了朋友要多拍照片,回来后真就发去了自认为还能拿出手的几张,但却招来"你家没个人会拍照啊"揶揄,好个羞愧。
但从另个角度来看,在旅行时,没有赶着拍照的负担,也正好成全了我和大自然间安静的对话。我把高山秀水一一地收藏于心。
可从山巴藏寨出来,我真的后悔没和她一起留个影了。
山巴藏寨是从九寨沟出来后不久的的一个寨子。高原之上,它为群山环抱。那清澈的天空真真的是天蓝色。蓝天下,五彩的经幡随风飘扬,诉说着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和传说。
她叫卓玛。卓玛是个美丽的藏族女子。高挑矫健。她不说话时婉柔,一开腔又显出俏皮的一面。她指指身后云烟缭绕的大山,”九黄机场就在那座山上,九寨沟---黄龙机场。有个说法,十次航班九次黄,还有一次在返航,说的就是九黄机场。“ 我想,这个说法一定夸张了,但能理解他们对轰鸣的机场对山神的打扰,心里总要发出点异声。
”我们藏族不讲究银行,我们的银行在女人身上,男人们把钱财变成珠宝挂在我们身上,家里有了急需再会拿去这些珠宝;
”等我们的阿玛老了不会把珠宝留给我们,他们只会留下土地毡房牦牛,他们会把一生的珠宝捐给寺院,捐的越多,后辈们得到的福报越大;
“我们信奉生活的简单就是幸福,死了向往能天葬,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去,。。。。。。“
”我们现在定居在寨子里,也住上土坯砖房,但我们的父兄会赶着牦牛去草原,一去就是大半年,我们在家会采松茸野菰,采草药,
”那位阿姐,你不舒服吗?看着你一直在昏昏沉沉的样子,。。。。。奥,晕车,头晕,那坐过来我给你刮刮痧吧”
卓玛从手腕上取下银镯子,又掏出清凉油抹在那个阿姐后脖颈上,便刮起痧来,“我们治病就是靠草药和刮痧,刮痧是文成公主带进来的。”
她带着藏腔的汉语很流畅,别有风韵。
”哎,那两位扎西,请坐在你们的座位上,我们的唐卡是不能拍照的,更不能随便乱摸。“突然,卓玛的脸色变了,她的声音不高,却有一种威严。
我的脸色都变了。那两位男士在卓玛冷峻的目光中,悻然退下。
之所以我感到惶然,是因为在来时的车上,阅读一些资料,刚刚了解到一些以往我知之甚少的唐卡。
这篇文章让我又从网上找到,摘录一段在此----
“唐卡”是藏语。“唐”的含意与空间有关,以示广袤无边。画师茨旦朗杰举例说,就像在一块布上,既可画几百甚至上千尊佛,也可只画一尊佛。“卡”有点像魔术,指的是空白被填补,于是白布上出现了画。如今常见的定义是,唐卡者,西藏的卷轴绘画也。
佛教绘画的历史可追溯到释迦牟尼时代。那是一个拈花微笑都会觉悟的时代,所以当画师要为世俗人间留下度化众生的佛陀形象,是对着佛陀在明镜般的水中映下的倒影而描摹的。西藏的每个受过传统训练的画师都会如数家珍一般讲述这美好的传说,包括西藏的第一幅唐卡是图伯特君主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画就的护法女神白拉姆。但是传说通常不足为凭。有人云,唐卡源于图伯特时的文告和僧人讲经说法时随处悬挂的布画,历史长达1400多年。也有人深信早在更为久远的象雄古国便已出现,用以传播推崇巫术的土著宗教。
但不论何时,唐卡的形式必定与游牧部族的生活经验相关。西藏人与他们的牲畜在辽阔而荒凉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成为漫漫长途中随身携带的庙宇。毕竟,唐卡比塑像更轻,也不同于壁画,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把唐卡系挂在帐篷里,哪怕是一根树枝上,宗教的光芒便会使艰辛的日常熠熠生辉。唐卡甚至与西藏人的命运有着十分隐秘的关系。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是为了祈祷、礼拜和观想;而当亲人去世,根据卦算,家人会请一幅具有特殊意义的唐卡,画的是护佑亡者度过中阴阶段的保护神。也有很穷的人家请不起唐卡,但他们对唐卡并不陌生,因为每一座寺院都高悬唐卡,伴随着他们获得慰籍的一生。最小的唐卡仅有巴掌般大小,画在纸上、布上或羊皮上;而大的唐卡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堆绣、织锦或贴花不一而足,往往珍藏在高贵的寺院之中,每年择吉日而向广大信众示现,当其缓缓展开,竟能遮住整整一面山坡,这是多么盛大的供奉!
有一种盛行的看法,认为唐卡无异于百科全书,宗教只在其中之一,更有包括历史、科学和社会生活的许多内容。然而,与其说所有的唐卡讲述的是一部百科全书似的青藏高原,莫不如把整个藏地看作是包容一切的佛化世界。浩如烟海的唐卡,所融汇的是佛教精神和世间技术、宗教愿力和个人创造。
这样的圣物,岂能随意不恭啊。
以往对藏族的认识,就是翻身农奴的那种,卓玛让我对藏族有了全新的认识。
走近他们,你觉得他们有种安详又坚韧的气质。我想,这种安详坚韧的气质来自他们内心虔诚的信仰。他们不仅信佛,还信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花草树木皆有神灵。这种信仰让他们谦恭而端庄,从内向外的散发着纯净。
在臧家简朴院落的炉火旁,听着他们的故事,想到数日前在繁华京城豪华酒店听他们的故事,真是恍如隔世。
在九寨沟还看了场藏族歌舞,其中的藏族服饰展示深深的打动了我,真是美得令人眩晕。因为历史上森严的等级制度,他们的服饰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所以就有了款式多样性,真是精彩纷呈。那些臧家女子个个典雅妩媚,落落大方,款款而行,突然,我脑中冒出句“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 我想说的是,多彩的华服熠熠的华饰谁都可以穿戴上身,但能穿戴出臧家独特的美感唯有她们自己,因为这是服饰之外的文化沉淀,精神符号;就如,古琴谁都可以学着弹,但能弹到那行云流水天人合一的境界,怕是高不可攀,因那完全是琴外的功夫了。
你的家很大。我又想起那Uber司机的话。
是,我很庆幸有了这趟九寨沟之旅,让我看到伟岸壮美的山,清澈秀丽的水,如洗的碧空,氤氲的山岚,葱茏苍郁的森林,还有古老的臧家。。。。。当你怀着恭敬的心去亲近它们时,你的家真的很大。
完
20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