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来源: 宜城渔翁 2014-11-19 11:11:5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3813 bytes)

    一为墙他三尺又何妨?城万里今犹在,不当年秦始皇

 

    王岐山近日身安徽桐城“六尺巷”,同时中察部网站,布了题为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的文章。文章称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为政以德,正心修身,讲规矩、守戒律。在全面推依法治国的今天,要知古今,吸收文化的充足养。持他律和自律相合,礼序家乡规的教化作用,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县城,紧临笔者就读的桐城中学”。故事生在康熙 主人公张英(16371708年),桐城人,字敦复,号乐圃,清代名臣,文学家 。 张英历任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为官清正谨严,一生深受康熙宠信。康熙称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张英为人又极谦和,遇同僚善气导迎,未尝有迕。家居,则乡邻以至仆隶常得其和,无所寄怨。张英于康熙二十年(1681)乞假葬父,在桐城龙眠双溪构筑“双溪草堂”,闲居四年。康熙四十年(1701),张英告老还乡,又在双溪甃(zhòu)建“赐金园”,闲居七载。书斋门联为“俭勤自是持家本,和顺端为受福基”。康熙也给双溪草堂题了一联:“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张英的儿子,小宰相张廷玉,历事康雍乾三朝,立朝五十年,日理万机。喜爱“桐城小花”茶,多赖名茶爽脑清心。盛赞龙眠茶“色澄秋水,味比兰花”。张廷玉的《澄怀园语》载:“余性嗜茶,日蒙恩赐络绎,于各省最上之品,无不尝遍”。然对家乡茶情有独钟。每年春季,桐城相府采购新茶,专人送京。

 

    “六尺巷”的故事为题材的黄梅戏,剧目很多。其中有《CCTV空中院》播出的黄梅《六尺巷》,由安市黄梅董家林等主演。再芬、黄新德主演的黄梅数字影《六尺巷》,以曲元素和影元素的合,生一个新的艺术品种。还有桐城市黄梅戏剧团演出的黄梅《桐城六尺巷》,保持了桐城黄梅戏的原汁原味。11月12日至18日,“2014深圳·安黄梅戏艺术周”在深圳行。安市黄梅戏艺术剧院携《天仙配》、《女驸马》、《六尺巷》、《奴隶的母》四部典黄梅戏剧目,以及两台黄梅折子深圳大院。

 

   “六尺巷”的故事,经过民间文学和戏剧的演绎,为桐城人津津乐道。康熙,桐城城内一条街巷两,一是文殿大学士英的府邸,一是桐城富乡绅的豪宅。街巷是接城内外的交通要道,两家一直以此巷界,和睦相。吴家相公苦心攻,却屡不第,其妻胡月娥心不已。而对门的相府,官运旺,几个公子,登金榜。胡月娥夫心切,听信太叔公计谋移界碑,圈路砌,巧夺风水宝地,借以改吴家命运。吴家突然砌,截断相府便民街巷,百姓埋怨不。相府少夫人姚香,出面理论拦阻,胡月娥拒不相。两家吵得不可开交,桐城知从中斡旋。

 

    张家一门处世哲学是淡泊、致远、少与人争。 胡月娥强词夺理,巧言狡,并指令偏袒相府,巴结讨好,官官相,欺百姓,一句点中和令的要害。和退两

 

    和令没有法治吴家的罪,只有命令衙役帮助家拆除吴家的院。胡月娥硬不吃,持砌。小路上,砌了拆,拆了砌,两家争升,成了冤家对头。民谣诽议雨,夫人焦患病,香书飞报京城。英回信赋诗一首,香兰领意,退三尺,命家人砍

 

    和取出家,当众宣读张英原:“为墙他三尺又何妨?城万里今犹在,不当年秦始皇”。 胡月娥又羞又愧,无地自容。 和令斥胡月娥自私自利,不好歹,告相,要按律治罪。姚香其求情,并坦地表示,自己也心怀狭隘,致如此局面,不能全怪吴家。胡月娥感悔悟,悔自己不该偷移界碑,一,并决定也退三尺,使小路得更更好走。两家握手言,重于好,造就了一条著名的“六尺巷”。

 

    王岐山身“六尺巷”,故事有了新篇。

 

 

所有跟帖: 

是翁兄原创么?不错。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9/2014 postreply 12:25:51

谢谢。拙作是原创,但没有列出引文。 -宜城渔翁- 给 宜城渔翁 发送悄悄话 宜城渔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9/2014 postreply 12:51:23

赞!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9/2014 postreply 20:22:05

寓意深刻,真是好故事。谢谢渔翁兄! -南国铁树- 给 南国铁树 发送悄悄话 南国铁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9/2014 postreply 14:26: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