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茶一杯亦有情

来源: 云过醒透 2014-09-18 19:49: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431 bytes)
    有的人,日常生活中习惯喝茶,偶尔也喝咖啡,不管春夏秋冬,我都是一杯绿茶,品茗的同时喜欢那种绿色,给我幻想和宁静。谈起茶,在中国却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神农氏以茶为饮,周武王还把茶列为特殊贡品,西汉王褒《僮约》描绘了秦汉时期茶叶作为饮料商品买卖的热闹景象,“享茶尽兴,辅已盖藏”,“奔大贩鸡,武丽买茶”。随着佛教的传入及流行茶叶也借佛教之力扩大了影响,佛教刚入华夏, 就提倡“以茶破睡”。坐禅,于是“群起仿效,引以为贵。”饮茶很快在平民百姓中普及,当时各“守邑城市,多开店铺着煮茶卖之, 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饮茶盛行, 催生了杰出的茶叶百科全书《茶经》。

  “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卖茶去。”浮梁,即江西鄱阳,是著名的茶叶集散地,从一个侧面反映唐代茶叶贸易的繁荣,刘禹锡《西山兰著试茶歌》,皮日休《茶中杂咏》,范仲淹《斗茶歌》,欧阳修《双井茶》,黄先里《茶词》,陆游《夜汲井水煮茶》都是咏茶的佳作,清朝诗人袁玫走访天下名茶,精于茶道而以茶为主题的诗词歌赋不胜举,唐宗诗人爱茶成瘾,有道是“话谈千古事,茶沏一室香。”

  茶文化的演变历史悠久,茶也是绘画的主题,历代茶画名作叠书,唐代就有《调琴啜茗图》,反映饮茶是当时贵族的时尚,宋代《变茶图》,元代赵孟《斗茶图》,明代唐伯虎《事茗图》,清代薛怀《心窗清供图》等,都以茶事为内容,艺术的再现了古代茶文化的流变历程。

  再有以茶为内容或者表现形式的歌曲戏剧,舞蹈以及赞美茶的小调,山歌,民谣等,都是民族艺术的基本形式,江浙一带的采茶歌,采茶舞,喜闻乐见。安徽黄梅戏,旧由采茶曲调发展而来的。

  茶是最富文化韵味的茶楼、茶馆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还有的茶馆陈设讲究,挂名人字画,插些花草;在北方更是书曲茶馆,像老舍茶馆,成为聚会和学习乐器或说唱的地方;江南的广东和香港,茶楼就更多,南方人有喝早茶的习惯,象茶屋、茶摊、茶市品茶,休息娱乐和饮食密切结合是中国茶文化的一大特色。

  传说秦代方士徐福开始把我国饮茶带到日本,开始流行于宫廷和佛寺中,到十五世纪初,终于和日本国有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

  饮茶习俗“寥来教茶,”已成为我国传统礼节.宋诗《寒夜》云:“寒夜寒来茶当酒.”只是在品种和方式上各有不同,异彩纷呈,比如蒙古包是奶茶。到西藏是酥油茶,而贵州则献上打油茶;再南方给名人敬茶还有九道工序,统称道茶,即:投、冲、闷、覆、斟、品、温、等、喝。

  江浙一带把各种婚姻仪式统称为三茶,订婚为下茶,结婚为定茶,同房为合茶。可见茶文化在民间是多么流行。日本佐贺、福田、能本等地也有类似的习惯,茶是订婚礼品之一,结婚时要向亲友派分配茶,据说结婚用茶,是“茶不能木植置木”之意;从外形,茶的老树枝长,缠绕在一起很像夫妻白头偕老;而且茶不易变色不会变心!

  茶文化在中国历来是雅俗共赏的文化,传到日本后,茶道变成了一种艺术,茶道主张“和、等、清、寂,” 提倡人们保持和平友好,人与人互相尊敬,一杯茶成君子之交,茶道要超脱世俗,让紧张的生活在一刹那间被茶道的平和氛相所化解,做到清心寡欲,无须多求,这改变了茶会的娱乐性。现在日本许多名胜院中都有茶室,布置得非常幽雅,静坐其中,喝一杯清茶,令人忘却尘世烦恼,真正体会到茶道的和平修养方法。周作人说:“茶道的定思,用平心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这话带有一点参禅的味道,但茶道在日本的确成为一种人生的修炼和追求。

  这些年以来,我国又兴起一种聚会形式:茶话会、以清茶或茶点接待客人,体现高尚淡雅和简朴节约的气氛,提倡加强友好,这其中包括了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相似的含义。

  每当写作到深夜,品茗一下,心神爽朗,思维活跃。本人尤喜欢绿茶。更喜欢那种情调,色彩氛围让人觉得茶文化的确也能陶冶性情呢?茶文化更能突出中华民族“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胸怀。现在, 你一定也喜欢喝茶吧?是的,君子之交淡淡如水。淡茶一杯亦有情。这是让我们从中悟出的道理,做人亦如此。激进了伤神,气盛伤肝,忧则伤肺,什么事儿如品茗,生活就多了一些乐趣,少了一些烦忧。朋友,人生苦短,平静生活吧,你想赚钱,全世界的钱你都赚到手里又能怎样?看淡一些人情事,莫与他人论短长。其实话好说,做却难,那就在品茗之中慢慢体会人生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