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场词话(七)夺妻之恨: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来源: 宜城渔翁 2014-06-23 09:06:5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0843 bytes)

情场词话(七)夺妻之恨:自是人生恨水长东


 


    据说,宋徽宗赵佶是由李煜转世托生的,并且是对宋太宗赵光义造孽的报应。赵光义不仅毒杀了李煜,而且霸占他的妻子小周后。更为恶劣的是,宋太宗还要当众强暴小周后,命令多名画师当场作画,记录下“实战的视频”。


 


    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前后相隔不百余年的间。他们惊人地相似,两位天奇才有一个共同的好,即画的偏。两位才子帝王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天分,才华横溢。不同的是,在诗词曲赋上,赵佶略输文采;在书法绘画上,李煜则稍逊风骚。他们同样是亡国之君。李煜的南唐国亡在了宋太祖赵匡胤手里,赵佶的北宋帝国则亡在了金国的铁蹄之下。在治理国家上,他们同样弱智,同样昏庸,只顾自己享受声色犬马纸醉金迷。 最后,他们的归宿同样悲惨。


 


    宋太宗在“烛影斧声”中,杀了亲哥哥,夺取了皇位。表面上李煜,其早看上了花容月貌、美色冠小周后。逼着她先是陪宴侍酒,后又要强拥她入侍寝。小周后宫,被逼侍酒本已怎肯又黑又肥的宋太宗了自己那清白之躯,是故拼死相抗。太宗竟喝命数名抓住小周后去其衫裙,公然在众女面前幸了辱泪面的小周后。中国上最早的色情画,就是《宋太宗幸小周后》。元人海粟在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折来;怪底金冲地起,御园堆”。明人沈德符描述幅作品:“太宗戴幞,面黔黑而体肥,周后肢体弱,数抱持之,周后有蹙”。


 


    李煜成后,眼睁睁看着心的妻子被天子屡屡召去侍酒侍宴侍寝,成了真正的“三侍”。 常说父之仇、妻之恨,不共戴天。无力护后,李煜心中的悲愤可想而知。国破家亡,亡国之痛,夺妻之恨,创作的激情在胸中燃烧。李煜终于写成最感人,成就最高的千古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玉砌犹在,只是朱改。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流。


 


    “春花秋月”,可引无限遐思。“何了”,“往事知多少”,表达了对现时美景的不屑。小楼,春信的东风身在孤狭小楼,身受禁的作者,心中掠寒意,情不自禁再“故国”,更是他有了“不堪回首”之心酸。既思起故国,自然想起当年“雕玉砌”的室和秀美“朱”。故国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生也无福消受了。


 


    最末一句是千古唱。“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流”, 愁恨流不断,无无尽,与滔滔大江流水系在一起。 李煜想起自己曾花雪月,想起周娥皇;又想起自己成亡国奴之后屈辱的生活,想到自己的国家,想到自己的的子民;想到被宋太宗夺去的妻子,因自己而受辱的小周后巨大的失落感,使得他心力交瘁。悔,愁,恨,在他的胸膛里翻于用道出了自己无限的心酸和一生的愁


 


    李煜因这首词,被宋太宗用毒害而死。可以看作是他的绝词。


 


    小周后每次入宫归来,都要扑在李煜怀中,向他哭宋太宗她的无耻威逼和野蛮摧残。柔寡断的李煜除了逃避和忍耐之外再没有法。李煜望着小周后那充屈辱和痛苦的泪眼,唉声气,自地陪着她悄悄流泪。 他深自己无力保妻而内疚,更宋太宗的残忍而恨。他着不敢妻子,待其心情平和后才抱她失声痛哭。李煜一首又一首地填写思念故国的曲,即是表达国之痛又寄托妻之恨。其中有《相》:


 


林花了春,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


胭脂泪,留人醉,几重。自是人生恨水长东


 


     此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恨寄寓在暮春残景的描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林花了春”,即托出作者的春惜花之情; “太匆匆”的感慨,是林花凋之速而,其中也饱含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无奈朝来寒雨晚来”, 点出林花匆匆去的原因是雨侵。也自“无奈”和不甘,充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态环境的悲


  


   “胭脂泪”,“林花了春”,是从杜甫《曲江雨》“林花著雨胭脂湿”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花本无泪,作者移情于花,使之人格化。作者身,泣血无泪, 色若胭脂。“留人醉”,泪眼相向之,着一“醉”字,写出人与花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极为传神。“几重”,人与花共同的希冀无法实现,空留惘与迷茫。句“自是人生恨水长东”,是一种融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的浩


 


    李煜的安全,小周后只能宋太宗的任何要求。每次小周后召人李煜就失魂落魄,坐卧不宁,眠,望眼欲穿。小周后巧笑盼的可形象,是如梦似幻般地在他的眼前。尤其是暮春之夜,他惆无言,倚枕遥望殿。想念之中,窗外似乎又响起了他熟悉的小周后的脚步声。他赶起身,凭窗环顾深院,却不小周后飘飘欲仙的倩影,只有地落。随手拈笔,即成一首《喜迁


 


,宿云微,无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雁声稀。


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尽从伊,留待舞人


 


    978年的乞巧七夕之夜,天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落在异乡,受人凌辱的李煜勾起了对诸多往事的苦思苦恋,填了一小令《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记游上苑,如流水;花月正春


 


又写了《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寂寞梧桐深院清秋。


剪不断,理乱,是离愁。是一般滋味在心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望天,只有一弯如的冷月相伴。低望去,只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


 


    李煜还算幸运,一千年后遇到知音。邓丽君在她14首古典诗词歌曲中,选了李煜的三首。多数人只为“唱流行强说愁”,前朝遗老唱出亡国之痛。只有李煜自己知道,这里有刻骨铭心的“夺妻之恨”。


 


 


 


所有跟帖: 

好文!原来李煜不止是亡国之痛啊。难怪写出那么悲凉的词句。哀莫大于心死,李煜的词没有激愤,却悲凉的让人心颤。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96 bytes) () 06/24/2014 postreply 18:25: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