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场词话(四)名士风流: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来源: 宜城渔翁 2014-06-18 09:06:2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495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宜城渔翁 ] 在 2014-06-20 07:39:2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情场词话(四)名士风流:玉骨那愁瘴,冰肌自有仙


 


    名士指恃才不拘小的人。名士风流,与名士度同义。 名士的度和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流”,以前是义词,现在多用于贬义。一个男人和女人被指风流”,是或先后与不止一个异性生两情愿的关系。包括精神上的慕、言上的昵及行上的近,亦即包括假象性行边缘性行及核心性行的异性之关系的和。前总统克林顿,是个典型。 流一已不专用于男性,“大姐”,“阔太”也养些小白脸,早已司空见惯。


 


  苏轼是名士风流的典型,正如他给自己的评价,健含婀娜”。后人认为苏词风格豪放,目之豪放之宗。《念奴·赤壁怀古》,是其代表。“大江去,浪淘尽,千古流人物”, 气、气象恢弘、笔力建。 江城子·密州出,“老夫聊少年狂,左黄,右擎”,来的豪气逼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是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可与今日之“科幻”比美。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画家,在文学方面堪称全才。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合称三。 与欧阳修并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黄庭并称黄,与辛弃疾并称辛。法擅、楷,能自新意,与黄庭、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喜作枯木怪石,画主神似。现存诗词全集3458首,不要说写,通读一遍也很难。


 


    苏和李白一是天才,天才每不世俗流法所拘。所每每淡笔描摹,经历代雨,也不减其意。一生重情,也善写情


   


    七岁时,听说过花蕊夫人纳凉的故事,竟引起了超妙的想像,刻印在心灵。四十年后,不但想起了它,而且运用了艺术天才,将只余头两句的一首词曲,补成了完篇《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是作者完全凭想象写就的。 它描绘了五代后蜀宫中,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诃池旁,月下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水殿之上,晚风吹来,丝丝暗香弥漫,也可能是来自这位夫人的体香。绣帘撩开,一点月光照进来。借月之眼,窥视美人敧枕的情景。只见她残妆不加修饰,钗横鬓乱。好一幅“睡美人”,真是境佳人美双绝。


     花蕊夫人到屋外乘凉。被人牵着白净的玉手,漫步在寂静的庭院,时而可见稀疏的流星渡过银河岸。不知过了多久,一个人低声问了一句:“不知是夜里什么时候了”?这时夜已到三更,月光淡了,玉绳星随着低转。屈指掐算,秋天何时来到,不知不觉中,流水年华在暗中偷换。


 


    苏坡喜用“冰肌玉骨”形容美人。为悼念侍妾朝云而作的西江月·梅花》,也用“玉骨那愁瘴,冰肌自有仙风”,来形容女性的冰清玉洁、自然美丽。


 


玉骨那愁瘴,冰肌自有仙。海仙遣探芳,倒挂绿毛幺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姿。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是倒挂在树上状如幺凤的绿毛小鸟。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苏坡初见12岁的朝云时,即写下了著名的“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相宜


 


    朝云大后,15侍妾。在的后半生中,朝云万里相随,九死不悔,始终对敬如一”,直到三十四病逝于惠州。她是凄凉晚年唯一的红颜知己,能看出一肚子“不合宜”,朝云时为苏轼浅斟低唱,她跟着苏轼也没少担惊受怕,配黄州、流放惠州,都在苏轼


 


    苏坡曾作过一首名词“蝶恋花”:


  


花褪残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枝上柳吹又少。天涯何无芳草。


里秋千外道。外行人,里佳人笑。笑悄。多情却被无情


   


苏轼被流放惠州时,百无聊赖。想听朝云唱歌,于是命她把《蝶恋花·花褪残青杏小》唱一遍。朝云似有所感,流泪道:“妾平生最不忍唱者,‘枝上柳吹又少,天涯何无芳草’二句也。”苏轼伤感道:“我方春,你又悲秋!”没想到几天之后,朝云竟死在惠州,年三十四而朝云逝后,生不再听此曲。


 


    在四川眉州青神的岷江畔, 池石壁上有池”。当年士王方召集乡贤名士在池聚会,想为这个水池取名。正在山中读书的少年以“池”中,并即席毫写下三个洒的大字。王方的喜的才,将女王弗嫁。王弗性格“敏而静”,是轼绝佳的内助。然而好夫妻,却是悪姻缘。情深不寿,王弗年二十七就病逝于京悲痛万分。十年之后的一个夜晚,又在梦中到了王弗,醒来感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忘。千里孤,无凄凉。使相逢尘满面,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窗,正梳。相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明月夜,短松


 


    是近千年以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人的章之一。全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夫妻之生离死最撼人心魄的一幕。


 


    苏坡有大量的“粉丝”,也有过“艳遇”。他任杭州通判,有一天与朋友在西湖宴。从来一叶彩舟,舟中有一位三十余的淡女子,异常美。那女子到了船前,自家世道:“小女子自幼久大名,听您今天来游西湖,特意赶来。小女子善于筝,请让我您演奏一曲”。说罢,她了一曲,琴音如,使在座众人都容。?女子轼赐她一首小,作为终身的荣耀。不好她的盛情,当即作《江城子》一首:?? 


 


凰山下雨初晴,水清,晚霞明。一芙蕖(Fúqú,开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如有意,慕娉婷。 忽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听!烟云收,依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人不,数峰青。??  


 


    这是一首即“援笔而成”的赠词。用“开过”的芙蓉,形容成熟女性的美。 同游西湖之刘父兄弟,慕舟中筝女子之美,“竟目送之”,被坡戏称为“双白”。下, 写筝女为东坡“献一曲”,甚含情,忍听。竟能使烟霭为容,云彩之收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倾诉自己的哀。“曲人不,江上数峰青”, 巧妙地表了眼前仙境的神秘消失,而青山依旧之然奇遇。东坡即兴赋词, 化用典故,援引名句,信手拈来。自然贴切,天衣无缝,潇洒自如,魅力四射。


 


    还有一个“苏粉”,更是了不得。惠州有一温姓女子名超超,到了十五都不肯嫁人。当听到了惠州,才喜地:“才是我的夫婿”。天天徘徊在的窗外听他吟。后来,超超自己的仰慕之情,恐有不便之,就匆匆离开了惠州。数年后他故地重游,听人超超已死,葬在沙地里,悚然容,她写了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幽人独往来,缥缈鸿影。 惊起却回,有恨无人省。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好个“惊起却回,有恨无人省”。有人首《卜算子》,独有那种“寓意高,运笔空灵,措忠厚”的好,“是坡仙独至之”。


 


宋朝士子身边虽有夫人,可以名正言妾。十五不嫁人,就成了“剩女”。名士风流,却足以让现代人瞠目结舌。苏坡和侍妾朝云的故事,还触犯了现代法律。即使在宋代,苏坡也有为人侧目的行为。在贬官之时,将身边的姬妾一律送人,据说其中有两妾已经身怀有孕。苏东坡竟答应用婢女春娘去换朋友的一匹马,以致春娘以头撞树而死。这位春娘,无疑是一位颇有个性能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女性,她以死做了强烈抗议。


封建士大夫风流倜傥、舞文弄墨、怜香惜玉,是不能“穿越”的。“是名士足风流”,读这类诗词时,千万不要忘记,所有“爱情”只能献给老婆大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