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 ZT

来源: 众卿家平身 2014-02-19 13:32:4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77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众卿家平身 ] 在 2014-02-21 07:02:0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南京人(作者:宋羽)

该怎么评价南京人呢?总觉得南京人似乎缺少什么特点,他们没有北京人的豪气,没有杭州人的秀气、没有苏州人的文气、没有上海人的傲气,没有广州人的阔气,没有武汉人的痞气,也没有东北人的爽气、蒙古人的勇气、湖南人的匪气、陕西人的老气、山东人的义气、四川人的贵气,以及没有西北人的霸道气、山西人的谨慎气、重庆人的江湖气、天津人的圆滑气,但是南京人又似乎跟什么“气”都沾了一点边,这些“气”凑在一起,在南京人身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烟水气。

烟水气是什么气?就像刚刚睡醒的样子,用一组词来概括,是懒散、淡泊、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安于现状、不在乎、不讲究、不计较、不滑头。这些特质结合起来,让南京人获得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大萝卜”。对于这个不怎么雅观的称谓,南京人似乎并不在意,还觉得很有趣,“大萝卜就大萝卜呗,多大的事啊……”南京人这样说。

大萝卜是什么意思?憨厚、朴实、不讲究外表,还略微有一点愚钝。他们想到一出是一出,说干就干,不想干了就收,你说他无厘头,他觉得你想得太多。所以外人眼中的南京人,总有一些二五兮兮,摸不着头脑,难怪南京连区号都是025。当然,这是说笑了。

明朝的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说:“南都(南京)风尚,最为醇厚。”南京的老百姓自古就习惯踏踏实实地生活,日子不浮华,实惠是最重要的。

好比“大萝卜”的外号——

早些时候,南京的姑娘在夏天经常吃大白萝卜解渴,于是便成了南京人“大萝卜”这个特殊称谓的起源。想象当年繁华的街头,年轻漂亮的姑娘们旁若无人地啃着大萝卜,该会吸引外地人多少惊愕的眼光。在外人看来,江南的女孩子应该是矜持和优雅的,就算是吃水果也是兰花指尖拈樱桃一枚,怎么能肆无忌惮地啃大萝卜呢?好在南京的姑娘们并不在乎,大白萝卜最解渴嘛,有什么好做作的呢?

如今南京的大街上已经看不到啃大萝卜的年轻姑娘了,但是南京人实实在在过日子的方式依旧年复一年地传承着。

作家叶兆言说:“南京的特点是宽容,南京从来就是一个宽容的城市。”南京人也就像个大萝卜,对土壤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随便往地里一埋,圆滚滚的萝卜就长出来了。南京是适合过日子的,南京的日子也最和普通的生活相近。很多外地人到了南京以后很容易就融入了这个城市,他们对南京最多的评价是:南京很适合生活。

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之一,南京彰显着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低调,南京人也乐于在这种低调的氛围中本分地生活。南京位于长江边上,由于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南京人有些“不南不北”,北方人认为南京是南方,南方人认为南京是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也让南京冬天冷得要死,夏天热的要命。所以南京人集南北特点于一身,恰如南京方言,南方人北方人都听得懂,这让南来北往的人们都觉得南京是个容易亲近的城市。

南京人不精明。精明是聪明加上斤斤计较,南京人聪明,但不斤斤计较。聪明的南京人创造了灿烂的六朝文化,不与人计较的南京人继承了超然脱俗的魏晋遗风,所以南京人总有一股闲适之气,仿佛天生的名士。这股气是学不来的,更是装不来的,学来的和装来的气是酸气,只有与生俱来的才是大气。

所起,南京人的“烟水气”说到底是传承了六朝的魏晋遗风。

叶兆言在散文《六朝人物与南京大萝卜》里写:“南京大萝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六朝人物精神在民间的残留,也就是所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自由散漫,做事不紧不慢,这点悠闲,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普普通通的大萝卜在南京人眼中有了形而上的意义,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何谓魏晋遗风?在积极进取者眼中这是萎靡不振、苟且偷生、偏安一隅,只剩下半壁江山了,还有心情把酒啸歌、焚香诵经、吟诗作画、对弈抚琴。魏晋遗风是存在于乱世中的宁静、正统中的怪诞、克己中的放纵、礼乐中的异类、痛苦中的自娱、失落中的慰藉、正襟危坐中的一点嬉皮士式的小情调。

不要小看了这一点小情调,几乎从1600年前司马睿五马渡江开始,南京就被塑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文人胚子,你看他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其实骨子里的清高和狂傲是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不能比的。

清高、疏狂,宽容、谦让。这两组词语看似矛盾,但是在南京人身上却是统一的。这四个词融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词——隐忍。

隐忍,这才是“烟水气”的核心,也是能够概括南京人以及南京这座城的最恰当的词。

什么叫隐忍?

隐忍不是城府世故,不是韬光养晦,隐忍是一种对俗世的突破,对世事变迁和起落沉浮的更高层次的感悟。柴米油盐为“隐”,坦然面对为“忍”,大隐隐于市,大忍忍于忘。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纵观中国的古城,唯有南京做到了这些。

明代文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收录了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宁静致远的境界跃然于纸上,让凡尘中的人们读来心气顺畅,豁然开朗。能够达到这样境界的人,离“圣人”的标准也不远了,只可惜世人多为俗人,能够在为琐事困扰时用这幅对联开导一下自己已是豁达之举,至于真要做到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则是太不容易了。然而,南京人的骨子里倒有几分这样的豁达淡泊之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洒脱常常让外地人羡慕——“多大事啊!”南京人总会这么说。

多大事啊!在南京人眼中,生活就是平平常常,什么惊心动魄都是过眼云烟。

也许,只有经历了高空与低谷之间的频繁的起落,才会明白生命中的起伏其实就和河水中的涟漪一般平缓。

南京的百姓正是从他们的历史中练就这种特殊气韵的。

两千多年来,南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辉煌,不论是政治还是文化,南京都有过独领风骚的年华。虎踞龙盘的威名仿佛一个一厢情愿的希冀,一代代王朝在这里兴起,也在短暂的辉煌后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丰荣的背后,是刀光剑影的哀伤,每一次天子垂青后,留下的总是伤痛。在滚滚的江水中,在斑驳的古城头,流传着太多悲戚的传说。

南京古称“金陵”,多么雍容华贵的名字,然而这个“金”是来自于楚威王埋在紫金山里的12座铜人,目的是镇住南京的王气。与“金陵”对照的还有一个卑贱的名字——秣陵。秣是一种用来喂猪的杂草,秦始皇东游时为了打击南京的所谓“王气”,把金陵改名为秣陵。从贵比金玉,到贱如草芥,南京人第一次体味到了命运的大起大落。

楚王与秦王之举仿佛成了南京命运的一个谶语,随后在南京建都的朝代都很不争气,几十年的短暂寿命一次次验证着这个宿命般的传说。

当绮丽的六朝宫殿在隋文帝杨坚的烈火中化为灰烬,恢宏壮美的六朝文化灰飞烟灭,江南最繁华的都市在一夜之间回到了农耕渔猎的荒蛮社会。这是南京的百姓目睹的第一次浩劫,他们不敢相信这些绝美的建筑如此迅速地被付之一炬。浓烟散尽,他们在残垣断壁间寻找到了一株幸存的桧柏,人们小心地呵护着这棵生命,直到今天,这棵1500多岁的古树仍然在东南大学的校园里传递着有关魏晋遗风的往事。

两百年后,南京成为了南唐的国都,挥毫写就了中国诗歌史上最唯美的篇章,然而不久城破,那个孩子一样多情和天真的李煜被押往开封,从此南京再度沉沦。

又过了六百多年,大明王朝将南京重新托向了政治中心,然而一场“靖难之役”,又让古城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及至近代,南京更是承担了太多的国仇家恨。1840年,下关江面上的英军舰船将南京推向了浪尖,一纸《南京条约》让这座风华正茂的古城承载了太多的负担。

十年后,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大兴土木,建造王府。1866年清军攻陷南京,大肆劫掠,放火屠城,流血漂橹。

1912年,两千年的帝制伴随着南京城内五色旗的升起悄然终结,一代先行者孙中山在这里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博爱的呼声从长江两岸传遍华夏大地。然而1937年的冬天却打破了这来之不易的繁华,枪林弹雨中,一具具孱弱的身躯在战栗中倒下。七十多年后的今天,警钟依然会在12月13日那一天鸣响。

刀剑与烈火让一个城市变得坚强,而江南的风和水让一个城市充满诗意,在诗意与坚强中,南京人练就了隐忍的性格,他们学会在内敛之中抒写生命的荡气回肠。南京人不怨恨,不埋怨命运的变化无常,他们知道,怨恨只会让人丧失创造的信心和勇气。南京人是自信的,一次次跌倒,就一次次站起来,拍拍尘土,继续绘制出让世界瞩目的辉煌。一座历经了诸多劫难的城市,依然保持乐观宽厚的心态,这本身就是一种让人崇敬的品格。

如今,整个中华大地,以“京”命名的城市只有一北一南,南方的京城与北方的京城遥遥对望。铁索沉江,折戟沉沙,总觉得——南京,负不起这样的沉重。

也许,它本就不该做一个都城。

有人说,南京的天空总透露着忧伤,有一种诗人一般的伤感。

南京,如同一块碎裂的雨花石,斑斓的纹样在江水中闪烁,断裂处的棱角渐渐变得圆润,在穿越了无数个时空的阳光的照耀下,艳丽得有些凄美。历经了六朝的风云,见证了大明帝国的争锋,消沉了近代枪炮的轰鸣,岁月的磨洗,让天生丽质的宝石越发显露出质朴的光泽。隐忍、坚韧,这是这座故都在历史的淘洗后积淀下的性格。美丽的雨花石,便是这座古城在一次又一次的荣光与伤痛后炼化而成的舍利。

所以,南京人淡然,南京人懒散,南京人懂得活在当下的乐趣。

这不是对命运的逃避,而是对有限的生命的觉悟和珍惜。

你看看身边的南京人,他们很少嫌贫爱富。南京老百姓会羡慕有钱人,但从来不觉得有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南京的老百姓再穷也会理直气壮地穷着,再富也会安分守己地富着。不以贫富论成败,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南京的富人很低调,从来不出来惹是生非,开豪车乱飚之类的事是很少听说的。

南京人勤劳,懂得生活。在南京,几乎听不见稀里哗啦的搓麻将的声音,也听不见噼里啪啦打扑克的声音,南京人习惯在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工作,休息的时候健健康康地休息。他们不会做工作狂,也不会在休息的时候消耗时光。南京人爱看书,爱读报,爱去郊外享受绿色和阳光,他们崇尚的是亲近大自然的劳作。

南京人知足,不爱炫耀。南京人不在乎别人评论自己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不是够迅速,也不在乎别人评论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够精致,他们自顾自地伏在路边的小地摊上喝鸭血粉丝汤,他们觉得很满足。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一条条高速铁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脉搏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他们的心胸足以包容得下这些历史。

你再仔细想想,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趋浮躁的背景中,哪个城市的书店能有南京这么多?在南京,很少听过哪家书店干不下去关门了。从传统的新华书店,到面向市场的大众书局、凤凰书城,再到文艺范儿的先锋书店、古籍书店,以及遍布街头巷尾的小书屋,南京的书店从来不缺读者。甚至茶楼、酒吧、咖啡屋,没有一架子上档次的书,南京人是不屑去坐的。读书,是南京人的气韵,文化,是南京这座城浴火重生的精魂。

这就是南京人特有的性格,不够高雅,但足够平实。

其实,可供南京回忆的历史太多了,南京今天的成果也是不计其数,但是南京人并不经常把过去和现在的辉煌挂在嘴边上,他们知道,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终究是“名士青山,美人黄土”。他们怀旧,但是怀旧的情愫是放在心里的,更多是时候,他们会好好把握当下的时光。

没有谁是靠回忆过一辈子的,过往的历史仿佛大树的年轮,既定的已无法改变,任由你怎么诉说,年轮依旧一圈圈生长着。这个道理,南京人无师自通。

你看看今天的南京人,他们的脸上很少一筹莫展,他们知道,不管是荣耀还是伤痛终究都会过去。昨天是今天的过去,今天是明天的过去,再美的风景,也不可能永远停在这里,一程山水尽时,另一程景致就在脚下。

南京人就这样“大萝卜”一般地过着日子,不求升官发财,不求功名利禄,只要平安就好。

民间有个说法:三只萝卜顶人参。萝卜的随和有目共睹,生吃熟吃、凉拌热炒、熬汤油煎,都行,也不分四时节令和男女老少,总之,虽难登大雅之堂,却显得朴实亲切。

“不登大雅之堂就不登呗,多大的事啊……”南京人说。也许,这就是南京“大萝卜”烟水气的魅力所在吧。

—— 2013年1月27日于南京

所有跟帖: 

南京人本世纪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是出了一位徐老太。已经并将长远的 -越王- 给 越王 发送悄悄话 越王 的博客首页 (35 bytes) () 02/19/2014 postreply 19:38:02

徐老太不厲害,南京法官真是厲害,一紙罸賠6萬元判決書徹底改變中國。 -vbnm2211- 给 vbnm221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9/2014 postreply 20:42:21

恩, 很有启发。这个隐忍,与那个 -南国铁树- 给 南国铁树 发送悄悄话 南国铁树 的博客首页 (118 bytes) () 02/19/2014 postreply 20:36:31

写得跟。。。余秋雨似的 -周老虎- 给 周老虎 发送悄悄话 周老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0/2014 postreply 17:46:44

其实南京风水,人文都不咋地。 冬天阴冷, 夏天酷热。市骂呆B算好听的了, 还有更难听的粗话无法拼写, 且与时俱进,不断翻新。 -passingwind- 给 passingwin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1/2014 postreply 01:03:31

对不起, 你没听懂。 是`带璧`, 不是脏话. 古人曰:君子佩玉,小人带璧。故后来南京人都用带璧来形容自己身边的小人。 -落日故园情- 给 落日故园情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1/2014 postreply 01:55:07

矫情!想想南京大屠杀吧! -janechi- 给 janech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1/2014 postreply 07:39:20

现在的南京人实在跟“六朝古都”挂不上钩,南京人身上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农民味道 -vtam5789- 给 vtam5789 发送悄悄话 vtam5789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1/2014 postreply 18:22: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