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丁入党(BY 高卧东山)

来源: 为人父 2013-01-17 19:58:3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595 bytes)

    八十岁这年,老作家梁山丁终于入党了。

这年春节之前,他因严重的脑出血住进了医院。人陷入昏迷,气管也被切开,生命垂危。几位子女相继从外地赶到沈阳来。

在商量后事的时候,大儿子向梁山丁所在的辽宁省作协党委提出,能否考虑一下父亲的入党申请。这是老人家大半生的愿望。

每个党员在入党仪式上,都会站在党旗前宣誓。誓言里有这么一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老作家已经无力奋斗的时候,组织上是否应该考虑一下他的请求了?

十万火急。时间紧迫。

第二天,作协雷厉风行地开了会。领导指示:“不管山丁还有多少缺点,也不能再等待他去改正了,他也不能去改正了。山丁只能做到这样了。我们千万不要为自己能做而不去做的事而愧悔。”

书记的意思是,一定要争取在梁老被追认为共产党员之前使其成为共产党员。审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春节过后,经机关党委讨论,梁山丁同志被正式吸纳为中共预备党员。终于,“挥笔泼墨六十载,八秩夙愿已实现。”同时,春风化雨,令人非常意外,高龄党员梁山丁的重病竟也奇迹般地康复了。

梁山丁一直入不了党的原因很简单:历史问题。

梁山丁原名梁梦庚,1914年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县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十七岁开始发表小说。此后的十几年里,他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山风》(获《盛京日报》文艺赏)、《绿色的谷》、《乡愁》、《丰年》以及诗集《季季草》,成为当时东北沦陷区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文学生涯的黄金时代恰好与伪满洲国的短暂历史完全重合。

在一张陈年的黑白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眼神有些忧郁,不知望向哪里的东北青年。他梳着油亮的大背头,穿着深色的西装三件套,系斜纹领带,上衣口袋里别一只钢笔,双手潇洒地插进裤袋。在照片里陷入沉思的梁山丁,大概不会想到,日后衡量他作品的主要标准,是看其是否具有“进步意义”。

尽管早在1945年底他就进入了解放区,并随大部队回东北展开文艺宣传工作,但“伪满作家”这顶不光彩的帽子始终戴在他头上,使他未来的几十年一直与噩运相伴。

先是1955年,在肃反运动中,因为与胡风有过来往,他被隔离审查十个月。1957年,他又由于在辽宁省政协会议上所作的《搬倒教条主义大山》的发言以及在作协整风会议上提出“作家治会”,被打成右派。紧接着,1958年,他作为“汉奸文人”(“伪满时期很红”),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关进了监狱(辽宁人民出版社19583月出版的《反击右派文选之二》收录了“老延安”蔡天心撰写的批判梁山丁的文章《彻底肃清反动的汉奸文艺思想》)。1968年梁山丁终于刑满释放,谁知恰好赶上文革,他被安排在沈阳市新生化工厂(第一劳改支队)就业。直到1979年,他才被平反,回到省作协,结束了22年的劳改生活。这时,他已经六十五岁了。

在这二十二年里,梁山丁除了失去自由,结束了政治生命,同时,他的家庭也分崩离析了。

妻子罗麦,沈阳人,曾经也是个文学青年,早年用“左蒂”的笔名发表过一些作品。年轻时候,两个人同过甘苦,共过患难。解放后,罗麦先是在《好孩子》杂志,后又被调到北京,在《中国少年报》做编辑工作。

罗麦是个要强的女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拼尽全力,不甘人后。同事们说她“有执着的追求和理想”,总是“抢着挑重担”,“是个事业心很强的女性”。得知梁山丁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她精神恍惚,有一次昏倒在了马路上。

当亲情和一个人坚定不移的信仰发生冲突时,要做出抉择是艰难的,特别是当这份信仰被所有人一致认同时。每个人都害怕被社会孤立。看到梁山丁被置于“人民”的对立面,罗麦便开始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她责怪自己目光不够敏锐,觉悟低,认识水平不足。后来她想清楚了,她决定宁可牺牲家庭也要跟着党走。很快,她就提出离婚,写信给组织要求和梁山丁划清界限。一旦明确方向,女人在行动上往往比男人表现得更加决绝,果断。

接到罗麦离婚申请的那一天,一向乐观的梁山丁在监狱里失魂落魄,百感交集。一方面,他安慰自己说,这不是她的真心,她一定是迫于某种压力才这么做的。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承认,无论对方的出发点是什么,一切都结束了,自己已经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他回想起,他们一起经过的那些兵荒马乱年代的艰难困苦。1943年他乘夜车离开伪满洲国时,是罗麦为他的安全担忧,设法帮他弄到了汪伪大使馆的出国证。他回想起,1945年底他奔赴晋察冀解放区时,是罗麦连夜为他赶制出小贩式样的棉袄棉裤。他回想起,1951年他随慰问团到朝鲜前线采访时,被排到最后一批回国,罗麦由于担心他已经牺牲而憔悴不堪的面容。梁山丁在黑暗中吟诵起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自己无法解释的梦,他梦到了生长在家乡开原大狮子沟山里的金堇花。漫山遍野的紫色的金堇花。野生的,苦涩的金堇花开口对他说话。只有这种无人理睬的植物能够带他回到那谁也夺不走的家乡。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收到过一封过来自罗麦和子女的信件。

而罗麦,经此事变,也从一个“跟人谈话时总是面带笑容,用商量的口吻”,“有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的年轻编辑,变成了沉默寡言,只知道拼命工作的人。她生活负担沉重,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但出差、加班,她从来都不肯落后。她咬紧牙关,她想,自己绝不能让人看轻。

她的小儿子梁大昕在回忆文章里写道“在我少年的印象中,母亲不爱笑,即使我们子女团聚,也难得见到她的笑容。从前并不是这样,记得童年时的照片上,我偎依在母亲身边,她端庄、娴静,一双俊美的眼睛流溢光彩,嘴角微微开启,两个浅浅的靥窝,笑得真美。”

当一个人失去了笑的能力,我们总想问问她,你到底把它藏在哪了?

然后有一天,笑容又突然回到了这位母亲的脸上,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天。这天,“她兴冲冲地推开家门,两颊微红”,她告诉三个孩子,她入党了。“母亲是那样兴奋,入夜了,还在和姐姐们谈修养,谈理想,谈工作。从那以后,我们更难见到她了。她总是很晚回家,很早离家,有时半夜我睡醒了,她还在灯下学习”。她“好像要用双倍的劳动赎回什么”。当物质世界已是一无所有,你会寄望于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一个着落。

多年以前,罗麦和梁山丁——两个要求进步的青年,曾经打过赌,看谁先入党。现在,罗麦赢了。虽然代价沉重,但是她赢了。

不过,严于律己的共产党员罗麦还是无法逃脱变幻无常的时代惊涛。文革中,她被定为“特务”、“反动文人”、“反党分子”,也被关进劳改队,并于1972年被开除党籍。

她苦苦追寻的那个“着落”,得而复失。

第二年,当小儿子从云南农场回京探亲时,他吃惊地见到了一个头发灰白,前额爬满皱纹,眼睛失去光泽,两颊凹陷的母亲。有一次,他因为在农场受到的种种歧视、打击,而埋怨母亲说“都怪你”时,罗麦“沉默不语,斜倚着床栏,头扭向墙壁,像座木雕”。“好一会儿,母亲抬起头,讷讷地说:‘只要我活着,一定尽力减少你的痛苦。’”

她觉得自己的身上又多了一重罪孽。从此,身体虚弱的罗麦就为了小儿子的事情,无数次地在农场和知青办之间奔走,忍受着两方面的刁难、拖延和踢皮球似的推脱。

当时间的指针滑到1976年,伟大的毛主席去世了。对很多人来说,这等于是天塌下来了。这年的920号,电视上播出了毛主席的追悼会。罗麦像所有人一样,虔诚地在电视机前低头默哀。这是一次无比悲痛的默哀,长达三十分钟。但罗麦疏忽了一点,长时间的低头使她已有的脑溢血发作了。仅仅一天之后,她就告别了人世。她把最后三十分钟的清醒献给了毛主席。

罗麦死后,她的孩子们在清理遗物时,发现褥子底下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沓人民币,全是一元面值的。一共五十三张。这是从被开除党籍直到罗麦临死前应交的党费,一共五十三个月,每月一元。就和我们在电影里常常看到的动人场景一模一样。

这五十三张一元的纸币,崭新得能划伤手指。党会含着眼泪把它收下吗?

后来,梁山丁一直也没想清楚,失去音信二十多年的前妻算不算死于愚忠,算不算死于迷信。但是他记得,当他得知罗麦的死讯,向劳改队的管教干部汇报时,管教干部“始而惊异,继而微笑”,这位本本分分的干部对梁山丁说:“她死的日子很值得纪念,她是为毛主席殉葬而死,死得光荣!”

(此文原载天涯闲闲书话)

人物介绍:

梁山丁(1914—1997),原名梁梦庚,又名邓立,笔名山丁、小倩。民族:汉。 辽宁开原人。中共党员。1930年后曾任《公民日报》学生版、《红蓼》周刊编辑,《诗报》主编,1945年后历任北平国立艺术专业学校教师、图收馆主任, 《草原》编辑,《生活报》文艺副刊编辑、记者,《东北青年报》、《好孩子》杂志编辑,东北人民出版社文艺组长,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文学月刊》编辑室副 主任。哈尔滨文学院 梁山丁 董事、教授。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青年时代在哈尔滨接受苏俄文学的影响开始创 作,曾以邓立、小倩笔名在《国际协报》文艺副刊和《国际公园》上发表诗歌《五月》、《新鲜的悲哀》、《一双幽默的眼睛》和《来一杯香槟》,小说《银色的故 事》、《北极圈》,散文《山沟》。在《大北新报》副刊《大北文艺》上发表小说《梅花岭》等。1945年后,著有长篇小说《绿色的谷》,散文集《东边道纪 行》,诗集《季季草》、《梁山丁诗选》,中短篇小说集《伸向天边去的大地》,短篇小说集《山风》、《乡愁》、《丰年》,中篇小说《芦苇》,专著《染山丁研 究资料》,剧本《沙河桥边的喜事》、《营业员孙芳芝》(合作),论文《东北作家史话》、《东北作家群像》、《文坛交游录》等30余篇。主编《东北沦陷时期 作品选》、《长夜萤火》、《烛心集》、《萧军纪念集》、《东北文学研究》丛刊(7集)、《东北文学研究史料》等。

所有跟帖: 

人总是需要被认可。那个年代像罗麦这样的人不少,想起一个亲戚,为《渴望》里的歌词 -水宁- 给 水宁 发送悄悄话 水宁 的博客首页 (94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21:43:14

精神的一个特征就是奉献,有士大夫气质。问好人父。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8/2013 postreply 05:04:55

问好!现在的人都太精了,反倒显得那些看似愚和傻的人的可爱。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8/2013 postreply 21:35:35

人自己愿意那样为之,自由他们那样为之的道理:) -雪山飞龙- 给 雪山飞龙 发送悄悄话 雪山飞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8/2013 postreply 05:15:45

读完这篇,突然想起一部印象极深的电视剧, -简丹儿- 给 简丹儿 发送悄悄话 简丹儿 的博客首页 (87 bytes) () 01/18/2013 postreply 08:46:29

瞿教官的名言 -“理想通过我实现”。笔者解读为:道德由自身内心来散发。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8/2013 postreply 09:27:19

我也记得他这句.他散发的魅力难以言表.但我相信他的真实. -简丹儿- 给 简丹儿 发送悄悄话 简丹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8/2013 postreply 09:50:08

同感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8/2013 postreply 09:52:20

你的话正是我转这个贴时的心情。:)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8/2013 postreply 21:32:2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