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震啸核”灾情复杂 日本重建困难多

来源: 煲仔 2011-03-28 20:46:1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734 bytes)

香港商报:“震啸核”灾情复杂 日本重建困难多


《香港商报》26日刊文说,日本的震啸核三合一巨灾,灾情仍在不断深化发展,这次与阪神地震的灾情相比,有更大的持久性及结构性变化,情况更为复杂而且有更大的不明确性,为日本灾后重建增加了诸多困难。


文章摘要如下:


日本的震啸核三合一巨灾,灾情仍在不断深化发展,虽然最终的经济冲击仍远未能评估,但一些重要趋势却已渐渐浮现,对于前景将有深远影响。掌握这些趋势乃日本及国际社会及早作出准备及回应的必要条件,否则将出现问题。


目前全球仍十分关注福岛电站的情况。日本官方仍强作镇定,指局势渐见曙光和趋于稳定,并不断报道工作进展,让人得出事有转机和充满希望的感觉。当然,这是否错觉尚未能作最后判定,但情况未有明显好转,正如国际原子能委员会所说,情况依然严峻,基本事实有两点:


一、核辐射仍在不断泄漏,污染海水、空气及土地。日本的注水做法实是在扩散辐射,射入的水回流蒸发时便把辐射带出,远至40公里外的土地已严重污染,到200公里外的东京食水亦受污染。


二、为安全计,西方各国大举撤侨,令东亚地区酒店大旺。最为突出者是美国两艘航母均远离港口以避辐射,显见美方对事态发展并不乐观。


当年切尔诺贝尔核事故严重影响约4万平方公里土地,约相当于瑞士国土面积,而日本面积约为9个多瑞士,若以美国的80公里半径为安全标准,且以圆面积一半在海一半在陆上计,则影响的地域范围约为一万平方公里,人口有过百万。切尔诺贝尔事件灾难为七级,日本现时自评为五级,但欧美专家多认为是六级。此外,切尔诺贝尔只有一座反应堆出事,现时福岛有6座,包括1座十分危险的瀞堆。


除核灾外,地震海啸的威胁并未解除,余震不断乃意料之中,固不致引起恐慌,但地形改变却令科学家们十分关注。一种关注是压力点或会转移到东京湾断层,另一种关注是怕会引发沉睡了300年的富士山爆发,该山周边在仙台大震后地震异常频密,虽然强度都是较低的。


东京湾断层早已成为日本人的心腹之患,这里有每7080年便发生一次大震的历史,上次1923年大震伤亡数十万人,并导致日本政治巨变,而这断层至今已几近90年未有大震。虽然能量释出后,短期不会再有大震在同区出现,但有学者指出地震每有时空群聚现象,而地球显已进入另一地震活跃时期(上次为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自1900年以来的9次大地震中有4次发生在过去7年内,而1995年的阪神地震还未列入这名单内。总之,对地层的变化确不能盲目乐观,并要恰当平衡应变部署和恐慌情绪,较阪神灾情更复杂。


即使按目前情况估算,受灾损失已十分巨大。如世银便估计在12002300余亿美元之间,占日本GDP2.5%4%。日本政府则估计在1625万亿日元间,亦即可高达GDP5%,而2011财政年度的GDP可因而被削去0.5%。当局又指重建将比阪神地震需时更长,该次灾后的官方重建计划长达10年,直接损失达GDP2%,重建支出达3%。然而,目前的估计日后或须大幅修订,这次与阪神地震的灾情相比,有更大的持久性及结构性变化,情况更为复杂而且有更大的不明确性。主要问题有:


一、政府要订出严重核污染的无人禁区。


二、在海啸灾区确认不宜重建地带。北方沿岸估计有六成海堤损坏,有100余平方公里陆地因沉陷而在水下,还有许多灾民再不愿在原地重建。


三、确立北部地区(包括北海道)的经济发展定位。这一带本是日本的相对落后地区,年轻人南下或外出工作,引致人口率先老化。灾后渔农、核电及旅游等产业受创甚深,故经济及人口结构调整已成为首要解决问题。若没有全盘发展规划而盲目重建,必将浪费财力而又无效。


四、对在不能重建区域的移民行动要作全面规划。部分居民可投靠亲友或自行移居,对无力或无法移居者政府应如何协助,亦须详细考虑。这方面的人数可能会以10万计。


以上问题在阪神大震后均不曾出现,简单重建令难度低得多。何况当时日本的国力、财力及政治社会状况均比现时好。总之今次日本灾后重建,困难重重。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