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关怀与学科——答悟空兄疑

来源: 深山兰 2011-02-19 07:45: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96 bytes)

人文主义关怀与学科——答悟空兄疑


俺在网上这还是第一次这样的方式回答别人。

俺昨天随手敲了几个文字,就贴上了。

俺读了你的文章后才发现俺的那篇文章捅了点漏子。你好像认为俺的那篇短文是针对你的,你完全误解了。俺的那篇文章绝不是针对你的。你说你捅了马蜂窝。俺可从来没想过要去蜇别人。若你这样认为,俺就简单地回答如下;若你指的是别人,那就算俺的下面文字没写。

你说那些杀人事件是人文主义关怀缺乏导致的。对此点,俺完全赞成,没有任何疑议。

至于导致人文主义关怀缺乏的,你认为是和他们的学科背景有密切联系。俺认为二者之间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认为完全无关。论述如下:

什么是人文主义关怀?大致可以这样说:用人文主义精神,或者是人道主义精神去对待、理解和尊重别人。也可以说成是尊重人权这种形式。这是一种价值观。它应是在一种社会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不仅仅是靠单纯的教育一类就能完成的。

人的基本价值观是在青少年期形成的,而不是在成年后。所以,人的人文主义精神缺乏与否基本和他是否学文科无关。那是中国社会整个缺乏人文主义精神导致的结果。

至于关于杀人案的统计资料,你说是关于美国近年的华裔学者的杀人案。可那些数字是三十几年的累加,那个失业的人去杀上司好像就是在美呆了二十几年的人。早些年出国的人绝大多数是学理工科的,文科的很少。近些年有所增加。你用一个最近的数字比,来简单地算一下“概率”。既然讨论的案件跨时间段是三十多年,而把近年的留学人数个体作基本样本点,这样来做比较,在统计学上好像有技术困难。你是统计专家,俺说错了,请你纠正。比如,现在出来仅在英语学校学了几年的人,一般的情况下是回国去了。而那些在美国呆了二、三十年的人和现在呆了三年的人,在处理样本点上,不能简单地同样对待,必须作一些技术上的处理,把人数折合成相当呆了三十年的一个数字,因为那是你讨论这个问题设定的基本样本点。否则,得到的结果误差太大,甚至丧失统计上的意义。

我这里不是要你去那样做,那需要许多相关的数据,而那些数据不是容易得到的。

检验一个统计数据的统计特性理解的正确与否,还可以把样本扩大,比方把在亚洲、欧洲及其他地方发生的杀人案来做比较。一般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应是在概率意义上讲是一致的。但我仅凭直观的推测,好像不是完全一样的,杀人者可不都是学理工科的。我也没有时间去处理那些数据。其中的一个困难和上面讲的一样。

从那几个杀人的数据无法直接跳到人文主义精神缺乏是和他的专业相关。我也从来没有感觉到国内学文科的人道主义精神比其他专业的人在统计上有明显的差异性。

从相反的方向看,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真的学几门课程就能改变人的犯罪率,那岂不成了某些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一个社会的生存状态吗?——请不要把这一句话理解成指权势人物对社会的控制。这是不可想象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认为人文主义精神缺乏是和他学的专业相关。

我不是要求你接受我的论点。

俺抽空写了这几点,算是回答你的疑问。

若有得罪,请多多包涵。

谢谢!

所有跟帖: 

文科生没经过严格科学训练,故他们的思考深度,力度,哲辨性,及思考的自律性都比较差.此类人才 -gen_xin- 给 gen_xi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9/2011 postreply 11:57:37

.此类人才是靠顾名思义+灵感,海阔天空地纵论世事,因为善写,民间舆论由他们把持. -gen_xin- 给 gen_xi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9/2011 postreply 11:59:09

蒙蔽,甚至招致杀身之祸. -gen_xin- 给 gen_xi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9/2011 postreply 13:04:49

您这篇文章比悟空的那篇更接近真理。他对文理分科有意见,但把杀人犯跟分科联系 -润涛阎- 给 润涛阎 发送悄悄话 润涛阎 的博客首页 (241 bytes) () 02/19/2011 postreply 18:03:4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