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战略发展的框架分析(轉貼,多維新聞)

来源: 北美的老虎 2016-08-15 06:48:3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171 bytes)

编者按:1949年以来,中国的外交策略发生过几次,重大变革。从起初“一边倒”的意识形态外交,到后来“中美建交”,再到改革开放后的“韬光养晦”外交,都体现着中国外交思路的转变。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模式越发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中国也将面临着有“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的外交思路转变。北京大学博士姚锦祥、王裕庆,硕士王东阳日前撰文提出中国外交战略发展的新理念和“链式发展模式”,对中国外交思路转变有一定借鉴意义,现转发该文供读者参考。


中国外交或将面临外交思路的转变(图源:Reuters/VCG)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发生了几次重大变革,由冷战时期敌我分明的意识形态外交、革命外交,逐步过渡到更具包容性和合作性的“韬光养晦”外交。然而,中国外交发展的这一轨迹更多是对外部环境变迁的被动反应,中国在其中缺乏主动的构建与声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上升,传统的外交理论可能并不足以解释中国的外交行为,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和质疑。可以说,中国外交的实践走得太快,而理论相对滞后,缺乏对中国外交整体轮廓的解释,而这正是我们所努力补足的重点。

一、“安居乐业”与中国的外交承诺

传统上认为,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而从建国60多年的历史来看,中国国内政治的演进和发展也确确实实对中国外交造成了显著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突出现实是,“中国模式”似乎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中国也似乎要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因此,在思考未来中国的外交取向之前,我们需要关注中国的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国内当前的工作重点放在哪里?本文认为,“安居乐业”作为一个凝聚中华智慧的词汇,其内涵值得我们重视。它并不只是中国政府对本国人民的承诺,更是一个庄重的外交承诺。
“安居乐业”语出《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至老死不相往来。” 强调一种人民生活安定美满的样子。早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报告中就已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但并未赋予其更多的解释。

本文认为,“安居乐业”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意义--

首先,“安”即“安全”(Security),新公布的《国家安全法》对此有详细的说明,不仅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也强调了能源、信息、网络、粮食和环境安全,这些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居”即居住(Living),涉及到具体的住房购买、住房价格和质量。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家乃安、安土重迁、“有恒产乃有恒心”的观念根深蒂固。它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也与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

“乐”即“快乐”(Happiness),涉及到人民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这是一项巨大的政府工程,需要大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文化创新、丰富精神生活、改善生态环境等等也是增进人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业”即事业(Career),即工作和人生发展方向。也就是说,政府不仅要着力解决就业问题,更要给人民提供个人能力充分发展的空间,增强人民对于未来的稳定性和确定感。这对于有效的社会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

因此,从这四个重要的政绩目标出发,我们看到,中国的贡献正在于,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发展”与“自由民主制度”间的必然逻辑,而创造出“发展”与“治理”(governance)之间的新联系。“安居乐业”在国内是为了谋求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化,而在外交领域则是为了改良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实现国际公益,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实际上,全球治理领域的赤字情况不容忽视。比如,在“安”的领域,我们如何推动实现一种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在“居”的领域,我们如何更好地满足发展中国家在居住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基本需求?在“乐”的领域,我们如何应对殖民时代以来国际体系不均衡的现状,让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话语权? 在“业”的方面,如何打破不平等的分工体系,如何为世界人民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链式发展模式”的结合理论构建下中国王道主义外交的契机

必须承认,随着中国体量的不断增大,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来思考更加宏大的全球性问题。当中国的企业、利益走出去时,我们给地区和世界带来什么?中国的国际责任在何处体现?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做出“安居乐业”承诺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王道主义外交。

何为“王道主义”?学术界对此已经有过一定的讨论和概念界定。比如说,阎学通教授提出“道义现实主义”的观点,在肯定物质实力基础的同时,强调了国家道义和信誉的重要性,推崇中国“仁、义、礼”的传统思想。 而刘江永教授将王道定义为一种“和平的多边主义”,其目的是要打破以“暴力多边主义”横行的霸权。 陈向阳教授更是提出了中国古代的三种战略文化,在以孟子、朱熹等为代表的纯粹王道睦邻外交思想和以法家为代表的霸道外交思想之外,还有一种以荀子为代表的务实王道睦邻外交思想。 除此之外,学界还有很多关于王道的理论阐述。

实际上,所谓的“王道主义”具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和道德关怀,可以称之为一种“对的”或“正义的”(righteous)外交。因此,我们很难单方面地对王道主义做出解释,你眼中的“正义”可能对别人来说并非“正义”,你眼中好的外交政策别人也并不一定认同。

那么如何将王道主义外交落到实处,从而推进全球治理中“安居乐业”的实现呢?本文认为,需要探索一种包括产业贸易、交通、金融、安全、民生、民心在内的链式发展模式,扎实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和全方位交流,才能真正发展出以“协同发展、分享利益、合作安全、改善民生、获得民心”为核心内容的王道主义外交。因此,王道主义不是凭空说出来、想出来的,而是在扎实的实践中自然生发产生的。而且,王道主义不能自己说了算,而必须经过长期的考验和众人心悦诚服的认同。

那么链式发展模式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推动国与国之间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呢?实际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为世界创造发展机遇。

第一,产业贸易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不尽相同,贸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为各国在产业和需求上的为整合提供了机遇。贸易的顺畅将有望使市场互联,使得产业贸易的整体链条得以建立起来。

第二,交通链,包括陆海空交通,能源交通和网络交通。交通链三位一体的整合过程中,可加快地区产业贸易一体化的进程,加深安全合作,人民币可实现国际化的突破。

第三,金融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实力弱小,对美元依赖性大。各国可利用现有金融机制,如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等,在机制内部或创新机制进行团结合作。金融链整合过程中,各国可利用整体力量应对金融风险,并通过谈判解决差异。中国亦可籍此推广人民币国际化,为各国提供新的锚货币——人民币。

第四,安全链。安全链的建设可分层次与分模块结合,从共同关切层次推进至争议领域,以有限之目标逐步推进,避免速度过快引起更大的阻力,将共同问题与地区问题解决结合,保证链上每个节点的安全。如信息安全和打击三股势力是共同关切,可优先推动,航行安全可协商共同保证,南海问题局限于争端国家内部解决。这有利于建设更具包容性、协商合作的安全框架。

第五,民生链。沿线国家希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事业投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转让、合作环境保护等项目来提高民生质量。

第六,民心链。“安居乐业”不是为中外民众勾画了一个乌托邦,而是将民众的小幸福同国家发展的大愿景紧密融合起来,宏伟的目标与民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获得当地国家政府和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这一链式发展模式的推动,有利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使“安居乐业”真正在外交领域开花结果。而在此基础上,中国新时期“王道主义”的外交模式也开始展露出雏形。

中国古代将“立言、立功、立德”这三不朽作为对一个人的衡量标准,中国外交也是一样。在本文的语境中,中国需要“立言”,有自己的外交话语“安居乐业”,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链式发展模式来“立功”,带动区域和世界发展,创建利益共同体。最终,我们才能落在“立德”的终极追求上,思考“王道主义”的外交新路。

三、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的风险应对

虽然上文设计了以链式发展模式为基础的王道主义外交范式,但这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外交布局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当前的世界秩序本质上是源于17世纪中叶所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其本质是一个权力分配体系。冷战结束二十年来,我们依然没有逃出集团政治的束缚。 我们希望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安全框架,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注意防范一系列地缘政治风险。否则,再好的外交战略构想都将沦为泡影。

在我们看来,地缘政治涉及三个层面,即洲和洲的政治关系、国与国的政治关系、跨国与跨洲城市与地区省份的政治关系。因此,对任何地缘政治形势的判断,或者任何地缘政治危机的产生,都与这三层关系密切相关。 为了构建一个基本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可以考虑一种“亲俄友美联欧”的外交布局。

其一,“亲俄”。中俄在历史上有过一些不愉快的记忆,但目前中俄“结伴不结盟”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的现实定位。它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国的务实合作,还增加了中俄各自的安全感,有助于维护世界力量的平衡。中俄作为新兴力量的代表,也有利于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特殊作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其二,“友美”。几个简单的数字就能说明这一点,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高达5551 亿美元,同比增长6.6%,双向投资存量超过1200 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从体量上来看,中美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人口总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因此,中美关系的好坏不仅事关两国利益,更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发展和繁荣。

近期围绕南海问题,中美紧张局势不断升温,甚至有观点认为中美正在接近“临界点”。但中美交恶对双方都不利,也不利于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我们必须首先承认美国及其领导的世界秩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而推动渐进式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美国的舒适度,并共同推动各领域安全对话和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防范风险。

其三,联欧。实际上,中国和欧洲分处亚欧大陆两端,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和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也都有伟大文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应对全球性挑战,都需要欧中建立起更强有力、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 实际上,欧洲并非铁板一块,中国完全可以加强与欧洲在全球事务上的协调。

中国目前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以推动欧亚互联互通建设,推动欧亚大市场的建设和欧亚文明的复兴。中欧的合作,有利于世界力量的平衡,改善中国的外部处境,并且对缓和俄欧冲突和地区非传统安全威胁都有积极作用。

如果能够通过灵活的“合纵连横”,保持在这三个大方向上的基本稳定,中国就能获得一个比较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发展机遇期,有利于进一步外交战略和构想的实现。

四、小结

“安居乐业”承载着中国的思想传统和外交理念,是中国外交的灵魂。而“链式发展模式构建的王道主义外交”将中国外交真正落在实处,向世界各国提供发展机遇,并推动全方位的务实交流,这有利于让中国外交创造更大的成果,也使中国的外交理念更易于被别人接受。最后,“亲俄友美联欧”的地缘政治应对方式使得我们在理想主义的外交构想之外,多了一份现实的考量,保持某种客观性、现实性和灵活性。

在现实的外交实践中,三者缺一不可,它们彼此相扣配合、不停循环,共同发挥作用。而只有这三架马车齐心合力,中国的理想外交才可能真正到来。

所有跟帖: 

大陆拳民在“发展中国家”帽子下韬光养晦几十年,现在还不让扬眉吐气怎么行?中国现在是大国,周围都得服帖!! -elfen2299- 给 elfen2299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16 postreply 16:39: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